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04 02:03:18瀏覽551|回應0|推薦1 | |
近日因「勞保破產」議題,軍公教的福利再度變成箭靶,前幾天出門,與樓下一位喝得微醺的鄰居一起搭乘電梯,也許是依仗著幾分醉膽,這位素來親切的歐里桑,一進電梯看到我便劈頭以流利的臺語謾罵:「你這種的,就是現在大家最『慽﹙討厭﹚』的。」、「今馬學生哪需要教?看你整天涼涼,擱也駛領那麼多錢!」除了沉默,我不知該如何反應?各家媒體都強調「檢討軍公教不是要製造階級對立」,看來不只馬總統,這些名嘴、記者們離群眾也很遠,階級對立早已發酵!甚至可以說,階級對立從未消失過……。 我出身勞工家庭,除了我之外,父母、四個兄弟姐妹全都是勞工,從我開始教書,即常被說「你們最好了!學生放假、你們就跟著放假」之類的話,我分不清是羨慕?還是忌妒?只能陪著笑臉;無論在老家抑現在住的地方,親戚、鄰居也常講「你們最好了!都不用繳稅。」、「你們最好了!還有十八趴可以領」;甚至,因為補貼家計的問題,妹妹及妹婿都能當面質疑「你們當老師的一個月可以領十幾萬,怎麼可能沒錢」?其實我不僅沒有十八趴,連繳稅都是電腦一輸入便清清楚楚,一毛錢都逃不了,更遑論我在私立學校待了好幾年,夜間輔導、寒假輔導、暑假輔導一樣也沒少,還得電訪、家訪、招生,甚至支援教官站在街頭指揮交通!我不能抱怨,一有嘮叨立刻被嗆「辭職啊」!但他們自己的抱怨從未停過,當然,也沒看過他們馬上辭職,大家的生活說穿了都很辛苦啊! 有一次忍受不了,我嚴正告訴小妹「以前放學我趕著補習,妳跑去約會;我熬夜唸書,妳早早就在睡覺;如果出社會後,我過得居然比妳慘,這世界還有天理嗎」?雖然我這麼說,不過真實的情況是兩個妹妹及妹婿都開百萬名車、住臺中精華地段的豪宅,我卻仍在租屋,買不起房子,開的車是小MARCH,工作至今年薪從未達到百萬。我不羨慕,更不會忌妒她們,妹妹們今天有這種優渥的生活,是因為她們真的很努力!國中畢業便開始半工半讀,出社會後常常加班,假日還跑去兼差、擺地攤,相較之下,我好像只會讀書! 但她們可能都忘了,我在成績最差的五專時期,每個寒、暑假也都必須去打工,甚至也有在舅舅工廠上班日達十六個小時的狀況,退伍後當業務員,領不到錢而向父母下跪的狼狽模樣。 她們可能都忘了,可我絕對不會忘! 我不想再過這種生活、不想一輩子都這樣!所以二十五歲那年我拚死考上七所插大、清楚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在「文學」而窩在 別說兄弟姐妹們可能都忘了,她們壓根不知道,我早上七點半就在圖書館外排隊,一坐下來整天只喝一瓶牛奶便直到晚上九點圖書館關門;好不容易考上插大,大二時我狂修學分,大三即報名補習,備考研究所;在臺北攻讀碩士,常常只能吃學生餐廳的二十七元榨菜肉絲麵,住的是沒網路、沒電視、沒電話、手機收不到訊號的地下室;如願當了老師,也曾同時教授高中、綜合高中、高職、進修學校四種迥異且落差極大的課程,一個禮拜的課多達三十幾節,每天幾乎從七點半上班到晚上十點,而當時我不僅新婚,還臺中、大甲兩地每天往返;在永遠只能考第一,備取幾乎就沒機會的甄試中,連續拚了好幾年,終於讓我考上公立學校,卻仍須日、夜間合併授課,且遠在鹿港,根本調不回來!要嘛放棄臺中一切,舉家遷移,不然就得忍受「高油價」,未來甚至「高速公路分段收費」;我努力地只想過個安定的生活,有那麼難嗎?有那麼不公不義嗎? 我只是個案嗎?不!許多軍公教人員都是如此!或許歷程迥異,但幾乎都是為了要過安定、有保障的生活,一路苦讀至今。早年的軍公教人員更是如此,他們深信「唸書能改善生活、提升階級」,於是不少家庭是傾力在培養、支持這個小孩,那個年代,可不是氣溫超過三十七度即免出操、選擇題亂猜七分便能考上大學的年代!他們就像今年國慶默默練習、表演國民健康操的學生,壓根不會想到最後鎂光燈的焦點居然都只落在「扮鬼臉的辛普森」身上,我們這個社會不再鼓勵年輕人循規蹈矩、乖巧聽話、潔身自持了嗎?就算不鼓勵,持續這麼做的人有錯嗎?為何得受盡冷落、訕笑、嘲諷、污衊、仇視、追殺?軍公教人員之所以常常成為沉默的一群,是因為性格使然,加上不願招惹麻煩所致,難道我們要走向「會吵的小孩有糖吃」的扭曲發展嗎? 商人可以把事業傳承給子女,所以有「富二代」;工人可以把技術傳承給子女,所以有「達人」;農人可以把田地傳承給子女,所以有「田僑仔」;請問軍公教有什麼能夠傳承給子女?他們甚至只會默默地存錢,連投資都不敢,因為禁不起賠,一賠,生活就會出現困難!他們很可能是臺灣最保守也最老實的一群,卻餓不死、吃不撐,一路被笑笨。 前陣子,有個口袋僅剩五十七元的失業房仲爸爸跑去派出所借錢,媒體朋友們趁機炒作一番,又拿來和公務人員福利比較以突顯其生活慘況,那位失業的爸爸我也很同情,但他是擔任房仲員賺了錢,認為有利可圖出來自己創業後才慘賠的,不是嗎?他賺錢的時候日進斗金,年薪是我的幾十倍,出來創業若成功,就像我妹妹與妹婿可開名車、出入豪宅,失敗了卻回過頭來計較軍公教的福利比較好,這是什麼邏輯?況且,任何人走進派出所、公務機關,哪怕是要借錢,哪一次這些軍公教沒有自掏腰包且奉之為上賓的?我若失業沒錢,可以走進任何一家房仲公司、證券交易所借錢嗎?只怕不是被當成乞丐,就是被當成強盜。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於二十五週年運動會上宣布加發三點三六億特別獎金,受惠的二萬八千名員工平均每人可多領一萬兩千元;王品牛排去年績效加年終獎金,基層員工也有三點五個月;臺中赤鬼牛排連鎖店更是一出手便給中高階主管四十六個月的年終大紅包;軍公教人員何時有這等福利? 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書中提及「在一個文明社會,一個大學教授的薪水,也未必一定要比一個高級技師高,而不過是各人發揮所長,在不同領域貢獻社會而已」。那麼,可不可以讓我這致力「百年樹人」的小教師,待遇比照「美國運通」的總經理呢?讓我這從事「文化事業」的無名作家,收入直追「亞都麗緻飯店」的總裁呢?學「醫」的、學「法」的、學「商」的,薪資與社會地位也未必要比一個學「文」的來得高。我們這個社會難道不該是要集體向上提升,而非窮盡辦法把高所得打成低所得、多福利打成無福利? 最近有學生問我「讀書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將來找個好工作,如果所有行業薪資待遇都差不多、做什麼工作都差不多,那我們幹嘛好好讀書」?身為老師當然可以冠冕堂皇地告訴他們「讀書不是只為了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讀書是要培養你們的氣質、增長你們的智慧」,但誰都清楚這僅是冠冕堂皇的說詞,這就好比「打工是為了增加經驗,不是為了賺錢」一樣沒有意義。 一個臺大畢業生考上高考榜首,被罵「只想求安定」、「沒出息」;一位博士去考臺鐵的鐵道工,被酸「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不求上進」;用這些「高標準」來衡量這些會讀書的人,卻希望這些會讀書的人不可以是精英、不應該有更好的福利,這難道就是我們想要的教育?如果學校教育是八股的、讀書是迂腐的,堅持餐具不能擺錯的高級飯店難道不八股?主張鞠躬要彎九十度的精品業者難道不迂腐? 有位蕭小姐call-in政論節目痛陳委屈,立刻有媒體、名嘴圍剿,如果用腦力的不能比用勞力的賺得多,這句話真的傷了很多人的心的話,我的學生在麥當勞打工,時薪一百○三元,就算是大夜班,時薪不過也是一百五十幾塊錢而已,試問這些資深媒體人、節目主持人、評論員、名嘴朋友們又是憑什麼可以動動嘴巴講一個小時便領上千元的通告費?真為勞工著想,願意跟勞工站在同一陣線,也痛批用腦力的與用勞力的該領相同酬勞,請由自身做起,從此所有通告費、錄影費、演講費都比照基本工資,醫生看病看不到一個小時,掛號費就以基本工資除以六十,再以實際看病時間計算,大家願意嗎? 我們可以輔導不喜歡讀書、不適合讀書的學生去發展技能、訓練專才,但一味強調升學無用、高學歷成就死腦筋的書呆子,也未免有失公允!以前念書的時候,父母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讀冊是為著你家己,看以後是不是可以免像阮給人做工!」難道各位不是這樣教育小孩的嗎? ——原載於民國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台灣醒報》言論版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