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子曰:「轉貼」
2007/01/05 15:16:32瀏覽675|回應0|推薦36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父親在世時,觀察子女的志向有沒有和父親相同;父親去世後,觀察子女的
行為是否遵守父親所立的良善規矩。在守喪三年內,觀察子女若能奉行不變,就可算是盡孝
了!」
        
「父在觀其志」,孝子是能夠繼承父親的志向,並盡力完成父親的心願。例如夏朝的禹
王,他的父親鯀用圍堵的方法治理洪水,經過九年的努力卻是治水無功。之後,禹王感歎父
親治水失敗受到懲罰,為繼承遺志,毅然接受了治水的任務,在外奔波十三年,勞心勞力不
計任何辛苦,連經過自家門前都不敢進去,怕延誤治水的時間,最後把水患去除,使人民安
居樂業。禹王治水的功業,真可謂大孝啊!
        
「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三年是指父親去世以後守喪的三年。
從這三年中觀察孝子所表現的言行,是不是合乎父親的法度規矩。如果父親的法度規矩是良
善的,那就應該終身奉行不改,而不止守喪三年了。例如父親喜歡樂善好施,孝子就應跟隨
父親的德風,終身不改樂善好施。
        
如果父親有不好的行為,就不算是「父之道」,應該立刻改掉,免得讓人恥笑而使父母
蒙羞。父母親立的某些法度,實行起來雖有不便,但不致妨礙他人,也應在守喪三年勉力奉
行,以示不忘父母恩澤,例如父母親的家中擺設,或是手澤用物,不忍立即改變。之後,或
因不合時代要求而稍做權宜改變,也算是盡孝了。
        
宋朝司馬光先生曾任宰相,一生誠實不欺感人至深且廣。他在家訓中提到祖先任高官時
,常有客人來訪,家中待客的酒菜瓜果,只是家常便菜和應時的一般瓜果,連器皿也只是瓷
土燒製的,生活非常節儉。但賓主盡歡,彼此情誼淳厚,交往甚密。司馬光自己也不喜愛華
麗的衣物,習慣儉樸的生活,別人笑他固執呆板也不介意。家訓中諄諄訓誨兒子能了解祖先
節儉的美德,更要身體力行,傳給子子孫孫。司馬光謹守的「節儉」家風,正是不可改的「
父之道」。
        
今日社會,每天不知有多少家庭在鬧「家庭革命」,父母健在時,子女就常忤逆不道,
和父母親背道而馳。我們不妨反省一下:自己何嘗用過心去了解父母的志向呢?自己何嘗留
心父母親有那些良善的行為法度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一旦父母過世,就肆無忌憚了,
甚至有的人在重喪期間,就迫不急待地改變父母親的規範,自作主張,依照自己想法辦事,
難道這就是現代人的事親之道嗎?
        
牛一下生,就能站立,人類是最難獨立的動物,要「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出生長
大到三歲,全賴父母撫我、養我、長我、育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能存活下來,這「三年
無改於父之道」可是最起碼的孝心啊!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