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愛逛二手店、舊書店、跳蚤市場之類,因為喜歡懷舊,對有歷史感的舊物品都很感興趣,所以後來更鍾情於老歌、黑膠唱片,也因此才發現:原來,「懷舊」根本就是一門好生意啊!
最近幾年,臉書也興起一股懷舊風,冒出很多聚焦懷舊的社團:許多人寫著陳年往事的生命故事;許多人分享著舊時代的老照片;許多人一再歌頌著經典的老歌。推測這股懷舊風背後主因,是有接觸網路的四、五、六年級生:退休了!老了!懷舊,成為一種寄託或出口。
懷舊,到底帶來什麼?最近讀書會導讀「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一書,歸納十個延緩老化的關鍵,其中之一便是懷舊,作者大力推薦懷舊可以賦予新的生命力,讓大腦活化海馬迴、多巴胺、黑質和腹側背蓋區,產生一系列正向報酬,帶來的好處有:
1.提高社會連結:產生歸屬感。
2.提升幸福感:降低罹患情感性疾病,如:憂鬱症。
3.正向記憶取得優勢。
4.比較不怕死。
5.當回憶共同的往事時,長期的伴侶感情更親密。
6.對陌生人比較慷慨。
7.比較能容納圈外人,尤其是那些跟自己屬於不同社會族群的人。
8.感官訊息會有所不同,譬如讓人待在一間偏冷的房間,然後開始懷舊,他們會覺得比較溫暖。
「懷舊」也發展成護理、社工、心輔的治療方法。有名的藍格「逆轉鐘實驗」,透過設計讓老人「回到過去」、當個年輕人,實驗結果驗證:對於老人的身心很有幫助,聽力、視覺、雙手操作靈巧度、體重、認知能力......都有明顯的幫助。
「懷舊團體治療」,有的也結合「敘事治療」,藉由分享美好回憶與重新經驗,來達到治療的目標,有益於老年人的適應力和生活品質,進一步使老人降低憂鬱、提升身心健康、自尊心,改善負向情緒和生活滿意度,減少心理及社會問題。
然而,過猶不及的問題來了,耽溺於懷舊,會產生另一類的問題!法國大文豪安德烈•莫洛亞就說過:「快樂的首要秘訣,就是不要一直緬懷過去。」(The first recipe for happiness is : avoid too lengthy meditation on the past),活在過去的人,傾向於無法面對當下和未來,衍生更多麻煩。
以前讀書會討論和研究這個懷舊議題時,看過一個建議的數據是:1/3,一天的生活中不要超過這個比例在懷舊;人一旦浸泡在陳舊的記憶泥沼裡,只會「好漢提當年勇」,當下生活的動力和挑戰心,都會停頓!
所以,心理學家的建議是:要懷舊,可以一天內固定一個時段和特定空間,譬如:懷舊書房,然後,也練習讓懷舊的記憶,導向與現在的人、事、物結合;活在過去,也活在現在,彼此是銜接的、滋養的,過去不好的回憶可以轉化,也要繼續創造當下美好的回憶,留待更老時再慢慢懷舊吧!
註:說到懷舊,這陣子翻出一些舊照片,看到以前自己生澀的模樣,哈哈!還真是懷念啊~
#阿得的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