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一篇網路文章,作者是六十歲左右的大叔,因為太太必須去美國照顧坐月子的女兒和外孫,前後要兩個多月,而開啟了他結婚三十年來第一次的獨立自主,這種自覺經驗很獨特且很有感,故寫文分享和提醒。
這讓我想到我曾經輔導過的個案:因為孩子上高中後,和父母關係漸行漸遠,尤其是高三後為了大考衝刺,他直接搬去隔壁村的外婆家住,這激怒了媽媽,突然的「分離焦慮」,促使她整天逼迫爸爸要扮黑臉,去命令孩子立刻搬回來。
到底是誰的人生呢?到底是誰需要誰呢?你所倚賴的親情是合理的程度嗎?有沒有界線呢?有沒有自覺呢?孩子總有一天會飛出去,夫妻間也會因為退休時間不同、興趣不同、照顧各自的老人家......等各種因素,有各自的人生要過,何苦綁在一起?
其實生活自理是本能,也一定可以培養出來的;問題就在:被寵的、順遂的人無法理解,也不願意理解。我記得以前有一位男同事跟我說,只要他老婆回娘家,他的三餐就是:超商+便當,兩種選項,沒有別的!因為他從不走入廚房!我想他也一定不知要如何叫外送!
求生能力被剝奪,跟關鍵期有關,很多家庭會要求孩子從小做家事,至少會下個麵、煎個蛋、燙青菜、洗碗、洗衣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就有了;所以,培養這些生活能力關鍵期真的很重要,否則,你就是把問題丟給下一個家庭,甚至會危害到別人。
活在自己世界的人都有類似的問題:自我感覺過度良好、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薄弱,情緒管理不太好......;於是,他(她)可能會常常:情勒他人、被激怒、不檢討自己、指責別人、恐怖情人、飆車撞人......。自私不是天性,教養影響至大。
上述那個輔導個案後來跟我說,他為了住外婆家,每天被要求自己洗衣服,作息也要靠自己,上放學要自己騎腳踏車......,獨立的生活除了少些干擾.更讓他更有了思考和自信!我就請他爸媽去仔細觀察和理解孩子獨立後的狀態和優點;之後,再也沒有衝突了!
萬一教養的關鍵期錯過了怎麼辦?另一個調整的機會點是:婚姻,產出自己塑造的第二個家。婚姻的雙方在相處、溝通、磨合的過程,可以體會和學習各自的付出和責任,這是界限,很重要!無窮無盡的付出並不是真愛,而是妨礙。你把配偶寵壞了,他只會繼續當巨嬰。
巨嬰充斥的年代,不但整體國家生產力會大幅滑落,我們整個社會的負擔和衍生的各種問題,恐怕也會變得越來越嚴重,養不起又不樂見這樣的巨嬰現象,就該趁早改變教養和婚姻家庭的觀念,該各自承擔的義務,請不要越界;而且,改變真的要趁早,越早越好。
註1:參考閱讀
「是誰把孩子養成小皇帝小公主?為人父母其實你應該這麼做......」
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14477822
註2:圖片錄自~https://web.cclife.org/View/Article/204206
#阿得老師的晤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