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網路上好多人在討論「粉沯」的意思與唸法。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有位網友到新竹城隍廟附近的小吃店用餐,突然發現菜單上有一道小菜叫「粉沯」,他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沯」字怎麼唸。於是上網詢問,因此引起熱烈討論。
我覺得這老闆給這道小菜取這個名字,有點學問也有點風趣。
「沯」字國語唸「ㄗㄚˊ」是指水沖石頭的樣子。原字為𣸐簡寫為沯或砅。
「粉沯」其實是粉腸,是一種地方小吃,將地瓜粉、肉丁、筍丁摻合後灌入豬腸蒸熟即可食用,亦可加入色素調色。也有人用太白粉代替地瓜粉的。
粉腸的台語唸hún-tshiâng(粉ㄑㄧㄤˊ)或唸作hún-tshiân(粉ㄑㄧㄢˊ)。
類似香腸的台語唸法:醃ㄑㄧㄤˊ或唸作醃ㄑㄧㄢˊ。
粉腸hún-tshiâng的ㄑㄧㄤˊ,如果直接寫強(台語唸kiông)又不太對,於是找一個發音為ㄑㄧㄤˊ的字來代替。而沖水的台語唸成ㄑㄧㄤˊ水,寫成沯。因此菜單上便出現「粉沯」hún-tshiâng(粉ㄑㄧㄤ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