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三腳渡和天德宮 - i-note 生活筆記 - udn部落格
i-note 生活筆記
作家:i-note
文章分類
    Top
    劍潭三腳渡和天德宮
    2022/07/16 17:56:56
    瀏覽:69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三腳渡擺渡口,位於基隆河右岸10公里處,是昔日劍潭、葫蘆堵、大龍峒三地對渡的重要擺渡口。當時社子島被西邊的淡水河、東邊的基隆河及南邊的番仔溝*1所圍繞,因此三地交通需靠渡船,三地各設有渡船頭,因此稱三腳渡。

    後來番仔溝被填平,此段基隆河也為了防洪而改道。因此社子島與大龍峒連成陸地、不再需要渡船了,便把此二地的渡船集中到劍潭,劍潭渡口就沿用了三腳渡這個名詞。

    講到三腳渡,大家一定會想起「阿正師。阿正師(本名劉清正)是位國寶級龍舟師傅,出生於三腳渡,家族世代造船,曾祖父便曾造過航行海上的帆船。17歲起開始隨父親製作舢舨,六十多年來從未離開過此行。手藝好、創意佳,龍舟從5對槳到16對槳都做過,還得過金工獎、台北文化獎等。

    阿正師的作品,舢舨不算,光龍舟就超過150艘,客戶遍佈世界各地,如德國、荷蘭、美國、加拿大、日本都有他做的龍舟;國內關渡宮、屈原宮也都有他的作品。擺渡口入口斜坡旁的浮雕即是阿正師。

    在三腳渡擺渡口對面有一天德宮,天德宮原是三腳渡碼頭的一間小土地公廟,後來也收留了從河裡撿來被六合彩迷拋棄的神像。因該廟位於行水區內,為了躲避拆除隊,漁民們便把它改為可活動式的,方便扛走或推上車子載走。

    後來當地居民邀請藝術家李俊陽(手繪創作)、黃文淵(雕塑)、吳娟(鐵雕)等人,合力改建天德宮,整體以龍身、船舶的意象,加上彩繪、雕塑等,使之變身為藝術作品,並得以裝置藝術之名合法的留存下來。

    因該地仍有水患的威脅,於是又將天德宮加裝了升降設備,以便基隆河水位升高時可以上升。(廟重18公噸、面積約7坪、升降鋼柱高7公尺)

    (從廟後拍攝的天德宮,前方水面即為擺渡口)

    註:三腳渡位置圖來源: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lsjhs01/history/history-2.htm

    1:番仔溝

    因為當時社子島上住有平埔族毛少翁社而得名,目前在延平北路五段1巷底,仍可看到殘存的河段。

    回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