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泠泠七弦趣一撫琴
2016/06/29 19:33:45瀏覽2338|回應1|推薦11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7%90%B4#.E7.90.B4.E6.AD.8C

宋徽宗 名畫  聽琴圖一By  CharlieHuang

http://www.flickr.com/photos/7704886@N03/sets/

By chiyuanchin     潛園內有民國七十三碑刻記載建園始末

                                                  林占梅潛園,與鄭用錫北郭園同列,清朝北臺灣淡水廳治內兩大名園。如今破落。

http://www.chiyuanchin.pixnet.net/blog/post

        A picture of the guqin Lingfeng Shenyun (靈峰神韻) in the Zhongni form    

By  CharlieHuang    取自    英文維基百科


A picture of the guqin Lingfeng Shenyun (靈峰神韻) in the Zhongni form  

 By  CharlieHuang    取自   英文維基百科

2016  遊覽與感懷

泠泠七弦趣撫琴


撫琴      ~林占梅

夜靜碧天淨,萬籟響沉沉。

捲簾佇明月,焚香調素琴。

泠泠七絃趣,山水始同心。

聲希而味淡,俗耳無知音。

顧我獨樂此,摩挲情更深。

一彈滌塵慮,再鼓發清吟。

朝遊共一輿,夜眠共一衾。

晨夕永不離,生死盟誠忱。

興至作三弄,趺石坐松林。

遠招雲間鶴,飄然落前岑。

攜琴騎鶴去,天風盪虛襟。

汗漫九垓上,高蹤誰能尋。

🌼

🔺

🔺

【作者】

林占梅(1821-1868),字雪村,號鶴山。祖籍福建泉州同安,生於淡水廳治(今新竹市),出身當地首富。以捐納得貢生,又以捐防與協助官兵平亂而獲官銜,累官浙江道加鹽運使銜與布政使銜。後與姻親竹塹鄭氏家族因故互控,憂勞成疾,自殺身亡,得年四十七。

林占梅親自營造園林美輪美奐,名為「潛園」,與詩友們組「潛園吟社」,編輯《潛園唱和集》。詩集名為《潛園琴餘草》,曾驤稱其詩「於中晚宋人為近,於遊覽寫懷為長」,黃維漢則云「其詞筆之清新,風采之俊逸,殆合開府(庾信)、參軍(鮑照)為一手」,藝術成就廣受肯定。

   (節錄自  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賞析】

本詩為五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柒冊。

林占梅是典型文人,愛古琴、養鶴、種梅,彈琴賦詩,極其風雅。由〈述癖〉一詩「購琴價重甘捐產,養鶴糧多肯指囷」知其癖好。深諳琴道,不惜重金購琴,琴藝亦佳,其詩集命名為《潛園琴餘草》,共收林占梅詩一千九百四十四首,約二百八十餘首涉及古琴,由其詩可知林占梅對古琴癡迷之深,並瞭解其古琴審美觀,尤重意境。

略舉詩例如下形容琴音「逸韻悠悠」、「幽音嫋嫋」 ,跌宕復寂然,此境恰似「萬籟無聲月在天」。「瑤琴一曲添清興」,足見雅人深致。「調得花香上七絃」,總要與梅花連結,才更富詩情。「琴韻逸宜林下客」,彈琴林下,正是林占梅心之嚮往。「七絃琴當清談友」,藉琴表意,與琴互通款曲,如同結交好友。「琴心漸會中庸道,詩學難餐上乘禪」、「琴心靜候調絃易,詩律嚴時覓句難」,皆明指透過靈妙琴心,悟道較易,勝於單純吟詩覓句,亦體驗與琴音會通入神,可達超俗之境。

此詩寫獨自撫琴的情景心緒。萬籟俱寂的深夜,天空無雲,捲簾待月,焚香調琴,撥捻之間,清脆優雅的琴聲緩緩流出,彷彿自然山水的和諧美妙與之合而為一。雅樂好音未必俗耳能賞,自娛也罷,既彈且吟,崇尚平緩疏和,希淡有味,滌慮又消憂。「…獨樂此,…情更深」直白披露收藏古琴並樂享彈奏的不渝深情,朝遊同車,夜眠共衾,晨夕不離,甚至訂下生死盟,款款真誠,愛琴成癡。

末段八句,勾畫撫琴最上乘的畫面,想像飄然羽化登仙,應是如此:興之所至,彈一曲「梅花三弄」,盤腿坐大石,松林清風過耳,何其舒暢!引來雲間飛鶴,飄然落小丘,如知音聆聽,何其怡然!曲罷,攜琴騎鶴,騰空而去,淡泊的胸懷,隨天風同往廣大渺茫無際的九重天,清高的踪跡,無人能覓,何其瀟灑! 

歷來文人講究四藝「琴棋書畫」兼備,琴藝居首,視為高雅的必修科目。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吟唱時可供伴奏,無論獨處閒居自彈或同樂共賞雅樂,都是不可或缺的藝術修養。

古琴一體成形,用整塊厚木挖空來做音箱,打模粗簡,音域寬廣,音色深沉渾厚,餘音回盪,韻味悠長,被尊為「國樂之父」、「聖人之器」,深具傳統中華文化特色。200311月,聯合國將中國古琴列為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強調其珍貴及獨特意義。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古琴清、和、淡、雅的本質,寄寓文人特立獨行的傲骨。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懷古、遠遊伸志、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孔子困於陳蔡,弦歌依舊;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知音故事流傳已久,司馬相如《鳳求凰》琴挑卓文君,傳為佳話。魏晉嵇康評古琴居眾器之中琴德最優者,終以彈奏《廣陵散》為生命絕唱。唐劉禹錫《陋室銘》數語勾勒彈素琴、閱金經的超凡滌塵淡泊情境。唐劉長卿《彈琴》詩寫「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的幽獨,卻不得不嘆「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古琴曲調大多平淡少有起伏,愛好此道者一向不多。中唐白居易曾嘆「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人情重今多賤古,古琴有弦人不撫」。時至今日,古琴文化仍欠普及。淡而雅的琴音,令人心平氣和,可稱雅正之音。然而是否曲高則和寡?如果以古典音樂愛好者遠比通俗樂的樂迷少為例,便可明白。

古琴曲韻多中正平和,彈奏者要求心境平靜,鎮定無波。文人雅士以之修身養性,寄託情思。最宜青山竹林小橋流水深院人家,香煙裊裊,知音一二,足矣。或夜闌人靜時彈奏,沉浸其中,興盡則返,如陶淵明的「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何其灑脫!亦可獨坐而彈,或享安恬之樂,或寄寓幽懷。唯不宜街頭鬧市演奏,因古琴音樂講究意境,風格屬於靜態美,有寧靜、寂靜、淡靜、虛靜、深靜、幽靜、恬靜等等。陸游詩云:「琴到無人聽時工 」,大概已達無人之境,不受牽絆才能真正自由解脫,全然歸真返自然,妙盡於此。

古琴音色清、微、淡、遠。古琴譜未明確標明音高、節拍,演奏手法繁雜多樣,節奏由演奏者依個人修為素養而發揮,展現寧靜祥和,獨奏或與洞簫合奏,各有不同的藝術風味。琴簫合奏常見,現在已有嘗試以塤、琵琶、笛子等其他民族樂器與琴合奏的新作,甚至還有與國樂團或管弦樂隊的協奏曲,效果亦佳。

人說古琴「難學、易忘、不中聽」,由於曲調較平淡,變化不大,節奏緩慢,聆聽時,要有心情準備,現代人偏愛聲音、光電、影像的短暫刺激,多無耐心靜賞,更別提彈奏了!

其實古琴不限於既有的「緩」與「靜」,難道不能表達激昂澎湃嗎?如刻畫聶政刺韓王的「廣陵散」某些小節,亦不乏慷慨壯烈的意味。例如一曲龔一演奏的「春風」,古琴的蒼勁配上蛇皮鼓歡快的節奏,生氣蓬勃,熱鬧而不喧囂,十分動聽。

現存琴曲三千三百六十多首,琴譜一百三十多部,琴歌三百,傳布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等漢文化地域。詩詞文賦中時見彈琴賞曲的描繪,如「美而不豔、哀而不傷、溫潤調暢、清迴幽奇、忝韻曲折、立聲孤秀…」,類此評語形容,若非浸淫於其間者,很難領悟個中趣味。

彈古琴好似藉著樂器吟唱中國古詩詞。好琴好手,不僅是指尖技巧而已,更在心領神會,由潛移默化而提升精神境界。時而淙淙流水,金聲玉振,時而沈鬰激憤,氣勢磅礡。動中有靜,綿綿緲緲,蜿蜒有致,細挑慢撚,遊走起伏,弦外之音,意猶未盡。領略琴意,通於心靈,可自得其樂,亦能尋得知音。正如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達到用心靈感受、體驗、想像,融入自然、物我合一的自在恬適境界。

有清以來,臺灣前輩琴人不多 , 無事時,琴書自娛,賦詩會友,寄興遣懷,或參禪修身。占梅好琴,於清代臺灣特富盛名,其[閒中自述]重視風雅生活情趣,寒香月下梅花夜,詠詩品茗,撫琴伴鶴,沉醉溪山 ,名利不關。詩作提及古琴,並且細描珍藏古琴的材質,不勝枚舉,如[題清夜遞鐘古琴背]「彝器堅玄玉,靈根隱伏龍」、「曾從戎馬幕中行,逸響全無殺氣聲」的漱玉琴,又有「質輕如紙堅如玉,漆光幻出雲煙濃」的萬壑松古琴,奇特斑駁,紋飾天成。愛琴如是,稱之為「一代琴癡」,誰曰不宜?

林占梅無膏梁子弟之氣,多才多藝,工詩書,善繪畫,精音律,家有潛園,為新竹文人賦詩雅聚之地,盛極一時。日據時期卻成日軍指揮部。至今僅餘林占梅親書「潛園」於上的大門、八角井及老屋數棟。

想當年,風雅的林占梅沈浸搜琴品琴、彈琴聽琴的無麈愉悅中,那一刻必然陶醉賽神仙。但是回到殘酷的現實,有些俗事紛爭激烈、自覺委屈時,造成強大困擾,並不是常享琴趣便能完全解決。在無法化解的煩憂纏牽成為愁苦巨結之時,倏爾結束尚未衰老的可貴生命,便是詩人的哀歌了。

春風 龔一演奏 古琴的蒼勁配上蛇皮鼓歡快的節奏...生氣蓬勃熱鬧而不喧囂 

古琴  長亭怨慢 袁中平演奏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63606346

 回應文章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7/02 09:35
古琴已算絕學!👍
謎謎-鈴鐺花(mmty1223) 於 2016-07-10 03:21 回覆:

古琴藝術,將絕而未絕,在大陸或臺仍有極少人關注學習,

成為特殊才藝。

一般人可藉由公演或傳媒引介,嘗試聆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