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6/15 12:57:59瀏覽14851|回應5|推薦105 | |
http://blog.sina.com.tw/wwuu/article.php?entryid=620513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切過校園及運動場的車籠埔斷層、毀壞教室等921地震遺址 http://blog.xuite.net/zuluchen/formosa/28343564 台中霧峰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位處斷層帶的霧峰鄉光復國中操場, 有三分之二面積被擠壓凸出, 約有一人高 我家霧峰光復新村對面數十公尺處, 光復國中運動場及校園 *** 地震歌並序 ---林占梅
耳根彷彿隱雷鳴,又似波濤風激怒。 濤聲乍過心猶疑,忽詫棟樑能動移。 頃刻釜甑欲破裂,霎時身體若籠篩。 廄馬嘶蹶犬狂吠,智者猝然亦愚昧。 悲風慘慘日無光,霎爾晴空成晝晦。 扶老攜幼唯奔走,忙忙真似喪家狗。 更有樓居最動搖,欲下不得心急焦。 心急勢危肝膽碎,失足一驚魂難招。 蟻走熱鍋方寸亂,兩腳圈豚繩索絆。 窘逼轉愁門戶狹,攀援不覺窗櫺斷。 如逢虎狼如觸蝎,形神惝恍魂飛越。 開眼偷視但溟茫,滿耳聲聞唯窸窣。 千家萬家齊屏息,大兒小兒多避匿。 少選大地始漸平,相顧人人成土色。 地平踏穩相欣告,眾口一時同喧噪。 老者無策少者難,從此夜眠心不安。 東南雖缺地無縫,豈有妖物藏其間。 自是乾坤氣吞吐,世人那得知其故。 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憐嘉彰成墟墓。 試問既震何重輕,消息茫茫歸劫數。 長歌賦罷心轉愁,驚魂未定筆亦柔。 此情回首不堪憶,此身猶自隨沉浮。 安得長房縮地法,居吾樂土免煩憂。 【作者】 林占梅(1821-1868),字雪村,號鶴山,淡水廳竹塹(今新竹市)人。祖籍福建同安。墾田經商,辦理全臺鹽務,富甲一方。 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艦數犯基隆,倡捐津米防費以禦侮,得旨嘉獎,以貢生加道銜。二十四年彰化與嘉義漳泉分類械鬥,募勇扼守大甲溪,絕其蔓延並行勸阻。咸豐三年(1853)林恭之變,臺灣、鳳山俱亂,奉旨組團練保衛地方。四年,小刀會黃位據雞籠,助官軍平之,以克復功,加鹽運使銜。同治元年 (1862)戴潮春起事,召勇禦敵,出家貲數十萬兩為餉糈,與官軍戡定大亂,加布政使銜。毀家紓難,保障北臺,功勞不少;而忌者搆陷,後為佃戶林南山等所累,被控,竟以憤死(相傳吞金箔而死),論者惜之。占梅多才藝,工詩書,善繪畫,精音律,家有潛園以延接文士。著有《潛園琴餘草》八卷及《潛園唱和集》等。 ---以上取材自臺灣歷史人物小傳 全詩語譯: 天氣晴朗的中午,悠閒食罷漫步前堂的廊屋。隱約聽到雷鳴,又好像狂風來、波濤起。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柒冊。 此詩逐步描摹地震災難始末,環境與心境的變化反應,種種情狀。首先表明地震發生十分 突然,民眾一時驚駭,匆忙慌亂的逃匿,惶恐莫名。序中提及「城屋傾圮…人畜喪斃」之慘。詩裡寫盡災變時的人心行為樣貌,對天災地震的茫然,甚至有「東南雖缺地無縫,豈有妖物藏其間」的疑惑。「自是乾坤氣吞吐,世人那得知其故」卻是作者的自問自答。最後不得不承認人的渺小及無能為力,只能夢想「安得長房縮地法,居吾樂土免煩憂」,雖然明知不可能實現。 詩中一句「世人那得知其故」,顯示眾人並不確知地震緣故。清代統治下的臺灣,科學常識依舊缺乏,民間 有些臆想傳說解釋,或認為關乎統治:相信地震起於治臺失當;或出於自然地理天文:如大風雨後、打雷及彗星出現等。植物出現異象時譬如「刺桐不開花」;或以為有週期性:如歲逢「庚子」、「辛丑」地震容易出現;或認為傳說有理:如巨鱉翻身、地底火山等。或附會兵災:如荷蘭為鄭成功所敗、鄭克塽降清、朱一貴民變起兵時,曾發生大地震。還有人相信地震代表上天對人的賞罰。直至1897年才開始用科學儀器來觀察地震動態。 從小至今,經歷多次地震,幸好都是小震,還沒回神,一會兒就過了。 老建築不再整修,其實已經根基鬆動,並不安全。夏天午後多雷陣雨,漏水情況麻煩,我在光復新村時,趕緊幫忙拿水桶臉盆,盛接破漏天花板流下來的雨水,有時連下幾天,雨大時更加忙碌。倆老居然又在那兒待了好多年,民國九十八年二月光復新村收回,才徹底遷出。 地震除了山崩、地裂、陷落、斷層、落石堆等,也可能引起海嘯。 下面是拙作七古一首 : 災吟 地球板塊推壓擠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