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垂老乃為斷髮民—為厲行斷髮詠
2017/08/13 05:57:26瀏覽8656|回應1|推薦54

垂老乃為斷髮民—為厲行斷髮詠

 

洪繻以漢族遺民自居,殖民政府強制臺民斷髮,多數民眾聽從配合,他堅決不合作。日警追查,他繼續躲藏。只能藉寫詩發抒鬱悶和憤慨,陸續寫下〈厲斷髮散足事感詠〉、〈再為厲斷髮詠〉、〈逃剪髮感詠〉。依成詩先後分別介紹此三首詩於下:

 

《厲斷髮散足事感詠  洪繻 

是何世界任戕殘,警吏施威六月寒。

削足妄思求適屨,髡頭謬說慶彈冠。

時無美鬒人人鬝,家有金蓮步步難。

癸女丁男顛倒甚,此間奚事不心酸。

*

語譯】

麼樣的世界,日本警察怎能任意施暴、殘害!那蠻橫強制剪髮放足行為,月的暑天,人膽戰心寒。

想要把日本的風俗習慣強加到臺灣人民身上,簡直是削足適!正如以為剃髮就可以做官同樣的荒謬。

現在因為剪髮令嚴厲執行,大家紛紛剪髮,看不到多而密的烏黑辮髮。家中的纏足婦,三寸金蓮行仍然步步困難

剪髮放足後,成年女角色身分地位辨識混淆顛倒,怎麼會令感到心酸呢?

此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柒冊。日據初期,尚未嚴格取締臺灣人留清朝辮髮、纏足的舊習,1906-1915年之間,即強迫民眾剪去辮髮。

本詩描寫日人強硬管制臺灣人長久的習慣,在酷暑六月天執行,粗暴的行為使臺灣人不寒而慄。其實詩人要表明的是在殖民政府控制下生活的人,失去許多自由,連髮型也要受約束,真是令人難過。最主要的是日本人意圖抹盡臺民屬於漢人的意識思想,同化成為日本人,這才是亡國者的無奈與心酸。

 《再為厲行斷髮詠》 洪繻

長嘆無天可避秦,中華遠海總蒙塵。

本為海島埋頭客,更變伊川被髮人。

愧與伍間傖父輩,錯成廿載寓公身。

江湖滿地供樗散,不數褌中蟣蝨臣。

 

清廷國力衰微,逼不得已將遠在中國外海的孤島臺灣割讓日本。本是單純的讀書人,想不到遭此變局,臺灣變成倭人的殖民地,要被迫放棄華夏文化傳統,苛政的迫害無處可逃避,只好長聲嘆息!詩人自比前朝遺民,不屑與鄙蠻日人為伍,經過二十年,仍不願認同日本殖民政權,寧可示以無用,避之江湖。至於其他世俗苟且偷安、趨炎附勢之輩,詩人也恥於與之同群。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柒冊。約作於1915年後,保甲規約脅迫臺灣男性於五年之間,拋棄象徵漢族意識的辮髮。

男性斷髮與否透露對於殖民政權的認可接受程度,初期採取懷柔勸導,繼而半強迫、嚴令多數臺人聽命。除去表面的辮髮,實則將精神意識上的將象徵漢族身份有意抹煞遺忘,更易馴服做順民。詩人硬骨,不肯妥協。以為亡國之民竟連頭髮衣著都不能保留,受盡侮辱,懷念先朝故國的一點情思也要被剝奪,至感悲哀!

《逃剪髮感詠》      洪繻

穆生久懼楚人箝,藏尾藏頭二紀淹。

髮短忽驚城旦酷,令輕猶比路灰嚴。

山中夏馥緘鬚去,稷下淳于努目瞻。

匿跡時將形影問,余顱何術葆鬑鬑。

語譯】

楚元王劉交敬重穆生,常設甜酒招其子劉戊即位,忘記設甜酒,穆生:「我該走了!不設甜酒表示君不把我看在眼裏。若離去我就要遭到殺身之禍了!同樣情形,時局變遷,我為了逃避剪髮,已經躲了二十四年。

古時,削髮是一種懲罰。今日要強制剪掉辮子、削短頭髮,我驚駭得如同罪犯受罰最重的勞役一般。日本人以為剪髮事小,我覺得剪髮比令我去忍受風吹雨打、服苦勞役,更加殘酷。

東漢陳留人夏馥,受黨錮之禍牽連,躲避追捕,為了不連累親友,剪鬚塗炭,隱姓埋名,遁入山中,一直到死。戰國時齊國淳于越博士,直言強諫秦始皇應師法古人,阻止焚書坑儒,堅持貫徹,最後捨身取義。

當躲藏閃避追查時,別人常問我有什麽方法維持留髮到現在?

 

〈逃剪髮感詠〉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柒冊。描寫自己為了維護法統,逃避剪髮,躲躲藏藏二十四年。據此推算,應作於1919年。詩中以穆生、淳于越、夏馥遭遇為例,説明他們因某些舉措而遭禍,深知自身處境,避禍是最終之策。洪棄生明知日本警察遲早會來找麻煩,堅持理念的結果便是如此,從無更改決定之意。

五十歲那年,洪棄生被日本人強制剪去髮尾,他激動無比,作一首長詩〈痛斷髮〉以明其志,嘆生不逢時,逃脫無門。有句云我生跼蹐何不辰,垂老乃為斷髮民!披髮欲向中華去,海天水黑波粼粼。...吾將搔首問蒼旻!臨老被逼斷髮,滿腹不平,無處可躲。海天遼闊,黑水阻隔,難奔中華只有無語問蒼天。又寫〈蓄髮詩〉,蓄髮不輟,足見詩人對於眼前所謂的新政府或新文明,不屑一顧、不肯屈服的堅強意志力和行動力。

或許有人說,頭髮衣服,小事而已,何必爭辯計較,何必苦苦堅持!殊不知,特殊的精神意義超乎物質的表象,例如國旗的象徵並不止於它的材質是粗布還是絲綢或是紙張,而在於公認被大衆賦予的是形而上的價值,愛護國旗代表愛國。同理,保持某種樣式的頭髮衣服也具有如此的寄托意義。為了表示認定維護個人、國家民族的尊嚴,堅決不改髮服,那就是割臺之役,與丘逢甲、許肇清等倡議抗戰,擔任中路籌餉局委員,事敗後潛歸鹿港,即杜門不與世事的洪棄生,退而求其次,在有生之年不願放棄消極抗日的一種方式。

斷髮剪辮,應無皮肉切割之痛,然而當它被迫成為語言、文化、國籍轉換的一種手段與表徵時,那種刺骨苦痛是心靈劇烈撕扯的長期凌遲。洪棄生詩裏髮短忽驚城旦酷」、長嘆無天可避秦一再出現如此感覺。

即使不是詩人的吳文星也說:「在要剃髮當兒,我們一家都哭了。跪在祖先神位前痛哭流涕,懺悔子孫不肖,未能盡節,令日剃頭受日本教育,權作日本國民,但願將來逐出了日本鬼子,再留髮以報祖宗之靈。跪拜後,仍跪著候剪。母親不忍下手」,於是為他剪辮的父親「勇敢,橫著心腸」使勁一剪,「我感覺腦袋一輕,知道頭髮已離頭,哇地一聲哭了,如喪考妣地哭得很慘,父親好像殺了人,茫然自失,揮淚走出外面。」 (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乙種之16, 1986, 99記載日據時期台灣的放足斷髮運動)果真將剃髮當作背叛先祖的罪過,愧疚自責。記錄那種認真嚴肅的心理變化,多麼真切!

再比較王采甫參加瀛桃二社聯吟大會所寫之詩時俗尚新製感賦以半開玩笑的輕鬆態度看待此事,究竟是洪棄生之輩太死心眼、不知變通,還是王采甫、洪以南之流忘祖親日呢?

時俗尚新製感賦      —王采甫

歐風天鼓向東來,廿載曾吟頭髮哀。

際此大同機已到,何須顧惜又遲迴。(其二)

數年思欲附文明,未得父俞不敢行。

何幸椿堂親下剪,毀傷差慰老人情。(其三)

不留辮髮異諸朋,一樣光頭美共稱。

好似無遮開大會,翩翩列坐盡詩僧。(其四)

瀛社風流斷髮行,予為殿後久言明。

諸公此日都無恙,祝○ 何妨為一賡。(其八)

意指西風東漸,世界大同時機來臨,不必猶豫遲疑。多年來早有意剪辨易服、趨附文明,惟未得父命,不敢妄行。此時由父操刀剃髮,不可謂不孝。不留辮髮,似乎與他人不同,其實我已是瀛社最後一批剪髮的人。大家一樣的光頭,詩社聯吟大會上的詩人排排坐,看來像是佛教法會現場。詩前特別明言「以博一笑,惟大方家諒之」。

王采甫1915年作此七言絕句組詩之時,日本殖民政府已將「斷辮髮」列為「保甲規約」項目,強制執行。日據之初,臺灣古典詩人多採不合作態度,直到不得不剪髮為止。臺北瀛社(1909)成立,社長洪以南主張西化、剪髮、放足,被冠上「親日」標籤,其實或許是嚮往「現代文明」、又畏懼日警盯梢治罪。王采甫聲明自己剪辮在詩社裡是殿後,熬到最後一刻,正逢清廷覆亡、民國成立,髮服象徵意義改變。比起洪以南,「忍功」較多吧!

至於如洪棄生那般數十年來都特立獨行、以其如椽之筆寫下社會百態、天災人禍、民生疾苦,留下足稱全臺之冠的豐富篇章,成就「臺灣詩史」之譽還真是絕無僅有呢!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108365128

 回應文章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13 15:02

謎謎格主關於「殖民政府強制台民斷髮」系列~考證日據時代唐山台民概況,漢族遺民詩人代表洪繻之生平事蹟等,鉅細彌遺。

收錄詩人洪繻詩作《幾莖頭髮留遺種~感懷》選二,及《垂老乃為斷髮民~為厲行斷髮詠》;俱附篇旨、簡介及語譯均甚詳贍。  (∩_∩)

謎謎-成績單(mmty1223) 於 2017-08-15 04:35 回覆:

非常感謝您細讀!

每次我全力以赴做這有意義的功課,總希望能在有限的文字裡包羅

最重要的訊息,使閱讀者有所收益。雖然讀者也許不多,但是盡了

力,相信多少有點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