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得失微官何足問—留別臺中人士
2017/08/15 01:51:53瀏覽1547|回應1|推薦46

http://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1510030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

東槎紀略--姚瑩治臺施政内容第一手資料

*

http://www.tjnp.gov.tw/SceneryView.aspx?KeyID=9dcf3f3d-4fc3-4934-9845-441cdf3df0db

四草砲臺   國定古蹟。鴉片戰爭爆發,臺灣兵備道姚瑩所闢建。規模為砲墩十座,安砲七位,墩外挖掘壕溝,溝內釘竹籤二萬隻,形成固若金湯的防禦,俗稱「鎮海城」。今日砲已損毀,僅從鎮海國小操場旁餘留城壘(長118.6公尺)及紅磚鑲砌砲孔感受當年歷史*

*

*臺南四草砲紀念石碑http://www.ttvs.cy.edu.tw/kcc/9310fr/pa1.htm

*重修臺南四草砲紀念石碑 1   http://www.ttvs.cy.edu.tw/kcc/9310fr/pa1.htm

*

姚瑩畫像 http://www.guoxue.com/?p=8579 

得失微官何足問留別臺中人士

 

留別臺中人士(五首選二)——姚瑩

誼闐祖帳滿城闉,挂席中流一愴神。

絕海萬人爭召父,全家終日託波臣。

天迴暗島舟長夜,地盡窮荒古不賓。

得失微官何足問,聖朝宵旰在生民。(其一)

昔賢清節恐人知,後世徒工作繭絲。

百姓可真無疾苦?一身何必計盈虧。

醵金父老償官急,餽米胥徒感舊悲。

輸與百錢相送別,高風吾已愧當時。(其二)*

 

*

*

【語譯】

滿城情誼深厚的軍民設帳為我送行,我將乘船離去航入大海,不

禁黯然神傷。

全臺民衆一致希望來擔任地方父母官的人,有如西漢召信臣那般

賢能愛民。回想當年全家隨我渡海而來,海面行船,風波難料,

情況危險。

島嶼臺灣,氣候多變,天色突然轉暗,如同在長夜的舟中。早期

土地多荒涼、尚未開墾,自古不受管也不臣服於誰。

我任官之時,為國盡力,天未明即起床,日暮才進食,勤於政事,得失那裏值得多說(其一)

以往的賢人清廉自持、節操高尚,還怕別人知道。卸任後,人民

費工裁「萬人衣」送行。我自問是否盡到責任,百姓真的生活

不困苦了嗎?個人的境遇順遂與否,何必計較!

大家認為我有高尚的品格與氣節。臨別時,鄉親父老湊集錢財製

作萬人衣,屬下感念舊情送米,又捐獻許多錢,我實在愧不敢

當。(其二)

二首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叁冊。

姚瑩曾經三度赴臺任官,先後十年。從臺灣知縣至噶瑪蘭通判,

足跡遍臺。卸任時,寫成五首詩。第一首詩,寫全城百姓設帳送

行,姚瑩也暗傷別離。臺灣人民希望賢人來當父母官,自忖奉派

來臺就職,盡力而為,期能問心無愧。全家渡過黑水溝,航行順

逆莫測,一切靠天保佑。腹聯寫孤島臺灣自古地處海隅,僻遠窮

荒,天候不定,民風強靭,不受管轄。最後總結自己宵衣旰食、

無私從公,以民為重,對得住良心,得失毀譽,實不足論。

第二首寫臺灣人民感念賢能父母官的德政,贈「萬人衣」(即

在特製衣服上寫明政歷事蹟,簽名以示最大的感激)

下送米糧集資送百錢。姚瑩自問,是否使百姓免於疾苦?其他

值得計較。最後再三表示收下贈別禮物,猶有愧意。說

「愧」,應是對自己的期許甚高,總以為未達到十全十美,希望

做得更好。姚瑩多次提及不計得失盈虧,其實,任何處境,他都

逆來順受,忠誠愛國、勤政愛民,清譽長存有清以來,鮮人可

比。無怪乎人民離情難捨了。

這兩首詩可知姚瑩飄洋過海而來,先得經過海上不測風浪的考

驗,然後背負著臺灣百姓殷殷期待賢德長官來臨的厚望,在這氣

候不穩定、土地未開發、人民來自四方又不受管束的孤島,該如

何順利治理而不負所托呢?他心中已有定案,必須耐心的按部就

班一一進行。

姚瑩出身世家望族,家境衰落,其人格鍛煉得自優良的母教。

少年時,以古人相勵,「德業自期,賢豪自命」。清朝國力衰

弱,姚瑩為官,以民為先,貫徹理想,政績彰明;曾在械鬥之

福建平和任知縣,「本清、慎、勤之心,行恩、威、信之

政」,深受擁戴。調龍溪縣令,繼之任灣知縣,旋兼理海防同

知。道光元年(1821)春,兼任噶瑪蘭通判。

1824所寫詩句地險人殊籍,年豐俗苦兵。一軍懸萬里,誰

共倚長城。」描述臺灣地處險要,居民來自四方,相處不易。豐

收之年,仍苦於兵亂,奉命孤軍前往萬里之遙的臺灣島,要依靠

誰呢?當然隱含清廷應該多多照顧海外孤島的臺灣,臺灣軍民也

要和睦共處,那正是姚瑩任職時時期勉自己設法達到的目標。

他注重文教凡為官之地,不忘「立學校、敦士習」。 即使軍

務繁忙,不忘整頓台南海東書院,甚至取家藏書目供諸生學

習。 任台灣縣知縣及噶瑪蘭通判時,亦籌款、捐款助修臺南學

府、臺灣縣書院以及宜蘭縣仰山書院 ,延請本地優秀人士主

持。

最值得稱道者,姚瑩有遠見,知方策;所到之處,因勢利導,權

變制宜,善用刑賞,行之教化,促使漳、泉、粵等客籍與原住民

和諧相處,組織救災,建設村里等。又實施聯莊團練,由地方宗

族等分攤經費,收養遊民八千餘,化破壞為義勇,增強地方穩定

力量。

閩浙總督董教增嘗稱姚瑩為「閩吏第一」。 連橫 《 台灣通史

》記載姚瑩在臺深得士民心」、所至士民好之」,政聲遠

播。

從《東槎紀略》可得姚瑩治臺施政内容的第一手資料。自序云

「余以羈憂,棲遲海外。目睹往來論議區劃之詳實,能明切事

情、洞中機要;苟無記之,懼後來老習焉不得其所以然。……

採其耍略於篇,附及平素論著涉臺政者,而以陳周全之事終

焉」。其中詳細記載噶瑪蘭濁水大溪以北人文史地、民生狀況以

及施政項目與軍事部署。

姚瑩深具使命感,貶官川藏時,寫成《康輶紀行》15卷,附圖

一卷。目的在「知彼虛實」,「徐圖制夷」,以「冀雪中國之

恥,重邊海之防」。鑑於洋人覬覦我國土,早已多方探究,若不

細查自保,儲備國力,必遭侵犯吞併,是故及早警惕為要。

姚瑩所學得自姚鼐嫡傳,由於自身經歷豐富獨特,文學理論及作

品出乎桐城派而視野更為寬廣。他重視經世致用《與吳岳卿

書》提出讀書作文的四端:義理、經濟、文章與多聞。所謂「經

世」,基於時勢背景,他忠於清廷,保家衛國,有積極進取、改

革積弊、對抗外侮的熱誠及膽識提出為文必須「於斯世有

益」, 主張欲求「所以為文」,必先求「所以為人」,人格第

一,加以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詩文方能「沉鬱頓挫」。並

列舉屈原、司馬遷、李杜、韓愈莫不擁有「仁孝忠義之懷,浩然

充塞兩間之氣,上下古今窮情盡態之識,博覽考究山川人物典章

之學,而又身歷困窮險阻驚奇之境」(見《康輶紀行·文貴沉鬱

頓挫》。

姚瑩著述無論數量或内容,都能切合自己提倡「發奮著書」的勤

勉精神與其「經世致用」、「興觀君怨」的要旨。論説應用之

作,義理通達,辯證浩博,條理分明。民俗人情,資料翔實。詩

論崇尚「陽剛」,卻不貶「陰柔」,尤其讚賞沉雄悲壯的詩風。

稱道杜詩的沉鬱頓挫與韓詩的雄健恢宏。宋代詩人則首推梅堯

臣,以其反映現實、關懷民生。至於「求一韻之工,爭一篇之

能」,不過餘事而已。

姚瑩詩作範圍廣泛,吟詠情性,見物滋感,或抒發憂國憂民之

思、寄托宦途風波之慨。時激昂陳詞,時隱忍含蓄;時潮湧壯

闊,時水月天清。登臨懷古的蒼涼悲懷,令人掩卷太息。例如

 崖門懷古》:

崖山風雨晝冥冥,猶是當時戰水腥。 倉卒紀年同外丙,艱難

立國下零丁。人間草木無王土,海底魚龍識帝庭。 一代君臣波

浪盡,杜鵑何處叫冬青。

登崖山 ,念昔日南宋與元兵交戰而敗,陸秀夫抱幼帝投海、文

天祥零丁洋裏嘆零丁。人間草木已無王土,惟有深沉海底與魚龍

同歸。末句「一代君臣波浪盡」,真是慘絕!

姚瑩的山水詩淡雅淒迷,用字清明如話,不刻意雕琢而景物鮮

活,情思回蕩,例如《彭口曉望》:

「彭城遙望青山轉,泗水微流繞沛縣。 北來不見石中魚,南飛

正有沙邊雁。 昨夜扁舟雨氣涼,河幹日出弄晴光。 秋草幾人迷

故國,侵晨獨立煙蒼茫。」

懷人之詩,寫人在江南,春去秋來,夜晚面對一江月影,油然傾

訴,藉無情畫角之景烘托有情人的綿綿縈念。例如《寄孟塗》:

自爾春天去,江南又早秋。海雲雙淚滿,邊月一人愁。不分依

南斗,偏遲買北舟。無情惟畫角,夜夜近危樓。

其《論詩絕句六十首》,不乏卓見,強調一般較忽視的李商隱感

時憂國詩作及陸游詩中強烈的愛國情操,而有「牙旗玉帳真憂

國,莫向無題覓瓣香」、「鐵馬樓船風雪裡,中原北望氣如虹;

平生壯志無人識,卻向梅華覓放翁」之嘆。其實亦表露自己十分

重視心繫家國的熱切真誠。

姚瑩博學廣識,又能仁民愛物、修身、重氣節,自然為官清廉,

不辱門風。卸職時,民衆集資贈送米糧銀兩,並跪拜感恩,依依

不捨,足見好官不寂寞!而好官常常不忘自省是否盡職,總是覺

得收受人民饋贈,愧不敢當。每次讀到此處,感動莫名!

與臺灣父老告別前所寫敍述實情的「留別臺中人士」詩,道盡愛

國愛民的姚瑩一生奉獻,天知地知,不僅當時受惠的百姓感念不

已,我們也衷心佩服他為後世樹立了高尚可貴的典範!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108369436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18 07:12

好危險,這一篇差一點漏讀掉了。。。

向您報告,很想很想建議您。。。

請您寫一本姚瑩傳記。。。您的文學底子比我好,他的資料多,似乎不太難寫

而且如此活生生的人物,誠如您所說,有清一代,真是讓人慨然

譽孚敬白

謎謎-溜滑梯(mmty1223) 於 2017-08-31 05:12 回覆:
謝謝建議。也曾想過,不過只想到或許可以此為題材,蒐集一些資料,試寫少年或兒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