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開月裏現金蓮—題蓮步肖影
2017/08/04 08:42:42瀏覽1926|回應2|推薦51

   http://cook.poco.cn/cookbook_lastblog.htx&id=695063 

金蓮 Binding feetA

纏足腳骨圖 http://get.aca.ntu.edu.tw/getcdb2/handle/getcdb/307370

金蓮繡鞋弓鞋 Binding FS  https://kknews.cc/history/l8knp8g.html

雲開月裏現金蓮蓮步肖影

 

〈題蓮步肖影〉  —石中英

亭亭鵠立意難平,羞比金蓮足下生。

徒裹雙趬新月樣,愧從紅玉出奇兵。

雲開月裏現金蓮,宛似宮幃舞麗娟。

玉井欄邊羞艷蕊,驚鴻倩影過廊前。

 

【作者】

石中英(1889-1980),字儷玉,號如玉,臺南市人。出身臺南富戶「石鼎美」家族,家中聘塾師授課,自幼即熟讀典籍,擅長詩詞。曾入「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今臺大醫學院前身),取得助產士執照。石中英曾為延續漢文而設立「芸香閣書房」,以傳統詩詞及儒家經典教導學生。亦曾與蔡碧吟、韓錦雲、黃雪瓊等女詩人共組女性詩社「芸香吟社」。女詩人出生於清末,成長於日治時期,中年後旅居大陸,戰後回臺,一生跨越清末、日治、戰後三個時代,其詩風亦隨時空流動更迭變化,作有《芸香閣儷玉吟草》、《韞睿軒詞草》。民國十九(1980)逝世,享九十一歲。~~(節錄自臺灣古典詩資料庫)

 

【語譯】

如鵠鳥一般直立,我心裏有一股不平之氣。擁有一雙纖纖小腳,只覺非常羞愧。

徒然將雙腳裹成彎彎新月,不能效法巾幗英雄梁紅玉戰場建功,真是難為情。

打開彩雲織繡的弓鞋,展現金蓮,揮動著,好似宮中美女舞蹈。

我嬌美輕盈的姿態,勝過玉井欄邊的艷麗花兒,使得她們都羞得不好意思了。我搖搖擺擺的碎步走過長廊,留下美麗的身影。

【賞析】

此為二首七言絕句。第一首詩一開始,描寫女子站立體態,原是亭亭玉立之貌,而由於小腳之故,維持重心平穩較常人不易,而且要走出輕盈靈巧美妙的風姿,想必經過長久訓練適應,方能習慣。

作者石中英是個敢作敢為英氣十足的女子,卻由於所生長時代崇尚小腳的社會風氣未歇,自小即被迫纏足,體能活動受限,不能隨心所欲。若要效法梁紅玉,如此嬌弱難行,奢言其他!所以引以為憾,詩中出現「羞」、「愧」字眼。「徒裹雙趬」,用「徒」一字,顯然不能苟同纏足之擧,認為那是無用、不足取的,才有「意難平」的情緒。但囿於流行已久、視小腳為美的觀念,仍沿用文人一向的美化比喻,將包裹變成彎弓細小的雙足,以「新月」狀其形。

第二首,完全是頌美之詞。「雲開月裏」、「舞麗娟」、「驚鴻倩影」,一逕唯美的意象,使人忘卻前首詩裏的「意難平」。其實,變形又擠往中間堆疊的腳趾,模樣怪異,竟比作艷麗花蕊,而猶有勝之。一般解説以為金蓮如嬌花之美,我覺得應是強調女子蓮步輕移優美的姿態,使井欄邊的花朵也為之失色,嬌俏的倩影翩然路過廊前,引人遐思。此處的「羞」,在作詩遣詞恰當上,解釋為使井欄邊的花蕊都感到羞愧,較為合理。

裹成的小腳可與美麗的花兒相提並論,是現代人難以接受的觀念。作者畢竟受那時代審美標準的内化與制約,無論如何難逃掌控。

以如今的眼光,實難想像小腳行動可以步態輕盈,甚至美妙動人。記得小時候,鄰居有位裹著小腳、七十多歲的張婆婆,十分勤快,天天走路去接上小學的孫子。大概小腳行走多年,習慣成自然,已能走得快速,每一步距離卻很短;而且用腳跟行走,可能易感疲勞。同樣一段路,較常人多耗一倍或更久才能抵達。至於小腳的步態,左右搖晃,説是「顫巍巍」,還比較恰當。筆者尚不及見年輕的小腳美女嬌柔迤邐過市,景觀想必略有不同,但依舊大大存疑。看過一些錄影記錄鄉村纏足老者行走的模樣,頂多表示習慣的適應與熟練,典型八字腳,說不上美感。無論如何,扭曲壓迫自然肢體的成長,使之畸形,失去正常靈活的多樣功能,而自以為美,毋寧是一種悲劇!類此違反人性的做法,若不遭淘汰,天理何在!

俗話説「看腳不看面」,許久以來,纏足是評價女性的標準。小腳表明傳統漢人家族的文化教養與經濟實力,容許女子免於勞役。女兒四、五歲即用長布條裹足,纏成「瘦、小、尖、彎、香、軟、正」合乎七個指標的金蓮。無辜女孩受盡折磨痛楚,委實堪憐。

早期文人作品描寫有正常腳的女子步態優雅輕盈、心情閒適之美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西漢末班婕妤《搗素賦》,以「步步生芳」描繪女子行過之處香風隨之。所謂「生芳」,應是身上的粉香因行走飄散。

宋代,纏足初興,文人頌讚,推波助瀾,視小腳為時尚。詠纏足之詞 ,首見蘇軾《菩薩蠻》「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踪。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踪,大概是連續小碎步予人的錯覺,好似臨風迴旋,其實當事人步步顛顛、搖搖欲墜,只不過習以為常罷了。纏足細小,方能「掌上看」。「並立雙趺困」,可見纏足者滋味並不好受。

宋朝劉改之《沁園春·詠美人足》詞,細描美人微步,顧盼生姿, 勾勒小腳「銷金樣窄」。輕小變形的雙足,竟然在文人筆下幻化成「載不起盈盈一段春」的詩意,最後歸結小腳正似溫婉雅麗的一鉤新月。 豈不是侮辱了新月!

 張元幹《春光好》詞:「正是踏青天氣好,憶弓弓」。天氣晴好,思念佳人小腳,可真是春光好啊!

《西廂記》中,張生與鶯鶯相會,回房憶及伊人美妙體態,除了粉香臉蛋玉頸,不忘「裙鴛繡金蓮小 ...動人處弓鞋鳳頭窄」,鏡頭所收,纖足常現。

明唐伯虎《排歌》歌詠三寸金蓮,詞云:「第一嬌柔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金蓮必須「如新荷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才合格,證明金蓮在審美要件之中優先列名。

清文人尤其鍾情於女子小腳,狂熱謳歌,激烈吹捧,美人詩詞比比皆是,三句話不離三寸金蓮。 歌頌小腳及相關之物, 如蓮足、蓮鞋、襪、褲、纏腳布,全部包羅。腳的每ㄧ部位,足心、足尖、足踵、腳背、足面,皆可吟詠。蓮鞋造型細部也有種種比譬細描,襯以樓閣花苑、歌臺舞榭、柳蔭深處、月下水邊之背景,文人雅宴,唱和頻繁,浪漫情懷,詩心盪漾,窮極想像之能,繪盡頹靡之象!

說金蓮輕盈,則「落地無聲」,冷艷如「寒梅瘦影」,弓弓之狀「彎比虹腰」,尖小似「玉筍纖纖嫩」。反正吹牛不犯法,誇張引人目。一雙金蓮,誇成蓋世奇葩,彷彿百美所聚,盡在此間。提起金蓮,令人想入非非,神魂顛倒。真是一大奇觀,變態之至!

每當讀到這類詩詞,不禁懷疑詩人若非心腸欠缺柔軟便是自己沒有女兒,從未見過女子纏足,不知「小腳一雙,淚水一缸」所受之罪,否則何忍將親人之苦,建立在無聊扭曲的所謂審美快樂之上呢?不然,則應讓有戀小足怪癖的男子親身經歷纏足之苦,將心比心,病態的審美觀則無從產生流播而釀成大害。

行動自如當為健康的基本條件;小腳難行,筋骨易位,形同殘缺,運動不足,出入不便,體力不濟,罕有進學,智力不開,積弱不振,損失大矣!秋瑾作詩力陳纏足之弊:「纏足由來最可羞,找殘自體作蓮鉤。骨斷筋縮多痛苦,行走何能得自由。積弱成癆因此足,無能不學更何尤!」若遇上天災人禍,小腳遲緩,逃避不及,恐怕連命都難保。纏足百般不利,若陋習不改,如同自殘自虐,弱敗無救。只怪父母在孩子無法自主時,就綁定了她的命運,雖説風氣使然,希望她嫁入好婆家,卻使她一輩子享受不到擁有健全雙腳的靈便,又是人間一慘呢!

中原本土,清順治、康熙、乾隆多次嚴禁纏足。康有為《戒纏足會檄》呼籲鄉人抛棄纏足陋習,領導創辦「不纏足會」,自己堅拒為女兒纏足。慈禧太后下旨勸戒纏足,認為:「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來已久,有傷造物之和。」民國以來,國父孫中山通令全國勸禁纏足。

早期臺灣社會,漢人女性纏足逾半,原住民不纏足,客家女子辛勤採茶、忙於農務,身強體健,「把犁同鐵漢」,亦普遍不纏足。日據時期,知識分子接觸西潮,主張廢除纏足,天足會紛起。鄭鵬雲1912年作七言絕句《天然足》云:「女界文明局一新,羞將束縛損天真。潘家蓮瓣楊家襪,今日何人肯效顰。」記述束縛盡去,鼓吹放足,象徵文明新氣象。時代轉移,觀念改變,廢纏足乃形勢所趨。1906年梅山地震女性死亡比例比男性高很多,為了迅速逃命,長輩同意家中女孩不用纏足,有助於順利推行廢除纏足的政策。

以下這段小女孩掙脫纏足束縛卡通影片,沒有對話。片長不到十分鐘。結束後又重複一遍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wAdcf1zaw


以下這段影片,輕描淡寫,避免提到小腳之害。那些農村現存高齡纏足老者,四寸,走路當然比三寸金蓮快些。至於為何得高壽,猜想是基因好、樂觀,又儘量工作勤快。如果有正常腳,相信更可快樂生活、壽比南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J9Eo24hTg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mty1223&aid=107849797

 回應文章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5 11:09

好可怕的小腳!  生平頭一次看到真正的小腳, 以前只看到穿了繡鞋的.

真可憐啊, 畸型到那種地步.無奈

謎謎-鈴鐺花(mmty1223) 於 2017-08-07 05:39 回覆:
幸好生在現代!注意這主題,才了解,原來纏足者一輩子都要裹著腳穿襪子,真的可憐!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5 09:21

先母是女中豪傑,小石女士20歲,她於眾姐妹中獨拒裹足,而且「騎」馬上學,哈哈哈....參見拙作:

眷村懷舊:姑姑的小腳 http://blog.udn.com/jfeng13x/94376647

謎謎-鈴鐺花(mmty1223) 於 2017-08-07 06:38 回覆:

家族故事多,盡力記錄,留下真實歷史,有意思也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