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喜的開示
2010/04/14 10:23:52瀏覽736|回應0|推薦2

               隨喜的開示

               梭巴仁波切

隨喜的利益

一般來說,隨喜是十分重要的法門,每次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它便會增長,就像收到銀行存款的利息一樣。銀行不會隨時給我們利息,但是每當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功德立刻加倍。如果在做完禮拜35佛一百拜之後,在它支供養文中做隨喜的話,我們每一拜所積集的難以思量的功德都會加倍。同樣,如果隨喜無始世以來,我們所積極的功德,功德會更增長,令人無法置信。每當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如果那人的境界高過我們,我們積集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如果他們的境界低於我們,我們積集的功德則是他們的兩倍。我們獲得的功德超過另一個人積集的功德。

例如,帕祊喀仁波切在他的菩提道次第教法中說,如果我們不是菩薩而隨喜菩薩一天所積集的功德,我們也因而積集了一半的功德或菩薩半天所積集的功德,假設不隨喜的話,我們大約要在13000年才能積集到那麼多功德,精確的數字有待查考。如果我們隨喜佛陀一日積集的功德,我們積集到他十分之一的功德,我想這當然是由於佛已成辦了一切功德的積集,而且遠高於菩薩。

佛菩薩眾有無量多,所以每當我們隨喜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的功德,我們便積集了浩如虛空、無法置信的功德。還有,有情在無始世之中已經積集了非常多的功德,即使在幾秒鐘之內,我們因隨喜所積集的功德就超乎想像。隨喜是清淨的修行法門,沒有涉及八世俗法之虞,因為積集隨喜功德,不需要做任何特別的外在活動,純粹牽涉到內心活動而已。沒有人看得見我們在隨喜,因為那僅僅是意樂。隨喜是不為人知的修行,所以容易成為清淨的修行。

善巧的隨喜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見到其他人好事臨頭,我們應當隨喜。每當見到莊嚴的寺院,甚至是一張寺院的照片,也應當隨喜,隨喜施主、住持及建寺的僧眾所積集的功德。這樣一來,雖然你沒有任何工夫籌款或建寺,也可以積集他們所造下的功德的一半或一半以上。還有隨喜別人事業成功,造下自己成功的因。當別人好事臨頭或高興的時候,隨喜他們是菩薩行。菩薩致力於有情的安樂,所以每當有情安樂時,菩薩就非常歡喜。每當需要朋友的人找到朋友,需要房子、車子或其他東西的人如願以償時,都應當隨喜。例如,見到有人坐在賓士或其他昂貴的車子裏時,應當隨喜。這樣,我們會積集大量的功德,而且一直都很快樂,因為免除掉嫉妒的惡業,那只會妨礙自己現在及未來的成功,包括成佛在內。見到有人高興,或有好事臨頭,或在修行佛法,我們應當感到歡喜。應當像母親見到鍾愛的獨子找到一百萬元般高興。

教法中提到一個隨喜的方法。思惟:"我實際上已經受了菩薩戒,並承諾要解除眾生的苦,帶給他們安樂,令他們修行佛法並積集功德。現在有情自己那一方面主動這麼做,真是太妙了!"當我們見到別人修行佛法、成就證量,或僅僅是快樂的體驗,都應當到高興,就像找到如意寶或寶藏一樣。

在《證道歌》中,宗喀巴大師解釋道,隨喜是最好的善行,下一點點功夫就能夠積集大功德。還有,一位證量很高的安多喇嘛說,當我們躺在床上(或海邊)時,如果想要積集大功德應該修隨喜。

我想提醒各中心的是,要確保自己不要隨喜(戰爭或殘殺的新聞)。那是非常沉重的惡業。當我們聽到塔利班(阿富汗神學士政府)或不管是誰的名字,當然,如果你不喜歡他們或憎恨他們,爾後你聽到他們被殺害或毀滅時,接著你會自然而然地隨喜或覺得爽快。

隨喜惡業的果報

當你一隨喜,例如你聽到一千個人被殺或被傷害,你覺得快慰──你就得到等同殺一千個人的沉重惡業。你坐在禪修坐墊上,聽到這類的消息,然後,僅僅隨喜或覺得高興,就是和殺了一千個人一樣沉重的惡業,即使你並不在戰場,你並沒有真的轟炸或射殺他們,你什麼也沒做,但是你和那個真的殺了一千個人的人,獲得一樣沉重的惡業。
  
正如帕繃喀大師在《掌中解脫》中所闡釋的,我想我得提及,當你聽到新聞,然後立刻覺得高興、隨喜時,會有極大的危險。如果你不喜歡或憎恨他們時,這就發生了。如果你不憎恨他們,我不認為會發生這種隨喜。如果你對他們懷有憎恨或怒氣,那麼隨喜就發生了,因而帶來嚴重的後果。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憶念菩提道次第的人,憶念並且實修《掌中解脫》及菩提道次第中關於業果教授的人,就不需要被告知。但是其他人,或許聽聞過道次第,卻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憶持,宣佈這一點或提醒這些學生或許有助益。
  
當我(仁波切本人)第一次聽到在阿富汗的破壞行動(指9.11事件後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戰爭),提到有一些地方被摧毀時,當時我並不小心。新聞報導並沒有說「人」而是說一些「地方」被摧毀了。我沒有小心地看守自心,所以內心有點覺得還不錯之類的,接著我立刻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報導並未提到有人被殺,而是有地方被摧毀。自此之後,我變得更加小心。因此,當你聽到這類新聞時,要更加小心,不要去隨喜。
  
  當然,一個人如果這樣思維,見解就會改變。但是當你不在禪修時,當你的心並沒有保持在以慈悲心珍視眾生的境界時,你會視他們為不悅意的。當你不禪修時,通常你的感覺是粗重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jfan&aid=394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