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諄諄教誨
2013/02/16 17:20:28瀏覽556|回應1|推薦2

    身為一個老師必須具備「三心」的修養,即愛心、耐心與關心,缺掉一項便無法順利的達成諄諄善誘的教學目標,你就不可能是學生(尤其是頑皮的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你也很難打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不瞭解學生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又如何去針對學生的困難與問題給予開導或解決呢?

    若有養寵物的經驗,都知道任何溫血的動物,只要主人給予關愛的眼神與善意的愛撫,便能讓寵物百依百順的聽從主人的話,何況是具有靈性的人類?

    每個人都有渴望被瞭解的期待心理,我們常聽人說:「他為什麼那麼不瞭解我?」而且說這句話的人,態度總是很認真的,語氣也是很傷感的,對於一個不瞭解自己的人,距離必定是疏遠的,又如何期望他傾吐自己的真心話呢?所以老師欲教化或輔導學生,拆除與學生之間的藩籬,拉近彼此的距離便是首要課題,而修養「三心」便是帶好學生的第一步也。

 所謂「愛心」指的是「博愛」,亦即是「泛愛眾」的無私之愛,為何要談「修養」呢?因為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如「人不自私,天誅地滅」、「各人自掃門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自古便有此諺語,就算要人發揮愛心也必須從愛自己開始,先愛自己本身,再推而愛周邊的親人,再推廣愛其他的人,足證「愛心」是有層次的。

 但是愛心也有例外,是無私無我、無怨無悔的那便是「宗教之愛」與「母性之愛」,譬如耶穌為了愛世人被釘上十字架,尚要向上帝祈禱原諒凌辱他的異教徒說:「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做的」。這種「愛到深處無怨尤」的精神實非一般常人所能做到的,不論你是否基督的信徒,至少對耶穌這種無私的愛心,也不得不尊稱他為「神」吧!

    而高震東老師亦勉勵他的教師們要做到「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要本著耶穌的博愛精神,去愛別人的孩子。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不錯,虎毒不食子,連禽獸都具有保護幼兒的天性,如果棄自己骨肉於不顧的父母,便不配稱之為人。

但要去愛別人的孩子,尤其要去愛連孩子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孩子,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身為老師而欲無怨無悔的去愛別人的孩子,必須對「愛心」下功夫去修養,所以將修養的過程稱之為「神」。

「耐心」必須以「愛心」為基礎,對教育的對象(別人的孩子)若是不具愛心,打從內心去接受這群孩子,又如何能付出耐心,去忍受他們的頑皮與過錯?時常看見父母在責打自己親生的子女時,口不擇言的大聲叫罵,甚至打得孩子遍體鱗傷,事後又覺得心疼不已,這便是未能妥當控制自己情緒的緣故,父母只是管教一、二個孩子,尚且如此的歇斯底里,而老師要輔導數十個頑皮搗蛋的學生,若是沒有「耐心」的修養,不被學生氣爆、氣炸才是怪事,學生有犯錯的權利,否則便不叫學生,若是每位學生都是乖乖牌,又 何須 老師的教導呢?

因此老師的「耐心」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的教,只到他會意為止,還不可顯出不耐煩的神色,以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

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絕非完全相同,老師亦得耳提面命的諄諄教誨,使每位學生都 能夠在 老師的春風化雨下融入團體,由頑皮轉化為活潑。一位有耐心的老師就好比一個馬術師能將一匹狂奔脫繮的野馬,訓練得服服貼貼,聽從主人的使喚,野馬絕非屈服於訓馬師的馬鞭與暴力,而是被訓馬師的耐心所感化,而有了默契,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是具有靈性與智慧的人呢?

因此常見媒體報導有某學校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而與家長弄得不快,甚而發生肢體突,這對孩子是絕對的負面教育,將來無論是老師或家長,都失去孩子的尊敬,孩子又如何能受到合理的教化?再說老師對孩子的教導,動輒受到家長的制肘,若欠缺充分的耐心,必將以冷漠的態度對待孩子,或放棄興師問罪家長的孩子,受傷害的當然是學生。

    我雖然不贊成動輒體罰學生,但要完全對體罰述諸法律加以禁絕,亦不敢茍同。

    其實懲罰學生不見得非體罰不可,但不可否認的,體罰也是懲罰的一種選擇,體罰對某些學生是具有一定嚇阻效果的,老師在體罰之前,必須與學生約法三章,事先告知他,犯了什麼錯,必會受到多重的懲罰,體罰絕非老師情緒的發洩,體罰只是對學生錯誤行為的負增強的糾正措施,體罰的不是等學生犯錯了加以懲處,而是給予防範未然的警告,目的不在體罰學生,而是讓學生畏懼體罰而避免犯錯,這才是體罰的正面意義。

就如同交通罰法是為了防範行人和駕駛人違犯交通規則而發生事端所訂下的法規,絕非為了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而亂開罰單。所以訂定交通罰則的目的是在改善交通秩序,維護交通安全。   

遺憾的是,往往爆發體罰事件的個案,大多是老師並未依照上述的原則,大部分情形是對學生行為表現的不滿,一時的氣憤,而陷入情緒的發洩,終致無法控制,而傷害了學生的身心,那已不是對學生錯誤行為的懲罰,應屬一種歇斯底里的暴力傾向,與家暴無異,身為老師的應該絕對避免,換言之,有暴力傾 向的 老師,更應多從「耐心」方面下功夫。

    最後談到「關心」,人際關係的互動,以彼此瞭解為基礎,俗言道:「人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人們自呱呱落地,來到人世間的第一個期盼便是媽媽關懷的眼神,依偎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受到媽媽關心的愛撫,滿意的含笑而眠,是何等感人的一幅母愛畫面!

在家期望父母及兄弟姊妹的關心,在學校希望受到老師同儕的關心,進入社會仍是渴望長官同事的關心,我們時常發現有人暗自神傷,悶悶不樂,經詢問原委,得到的回答總是「大家都不瞭解我」,一個人欲瞭解別人,首先必須要做的便是去關心他,冷漠寡情的人是不可能關心他人的,又如何能期待不關心自己的人之「瞭解」呢?

    身為老師的人,工作及教育的對象既然是學生,欲獲得學生的信賴及接受教導,當然對所輔導的學生,必須時時關心,處處關心,所謂「相交滿天下,知己一二人」,老師若讓學生能有「知己」的感覺,把自己的心事毫不保留的老師傾訴,這樣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獲取學生百分之百的信任,再加以諄諄善誘,輔導工作便無往不利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johntu&aid=7308305

 回應文章

李安納 新疆之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三心
2013/02/17 19:02

 愛心 耐心 關心

能做到這三心的老師並不多

我的高中導師 詹淵老師

就做到這三點

她曾為了拯救班上的一位問題男同學

不惜與教官爭論 把同學從開除而轉為留下

直到現在 我都很懷念這位導師

思帆(minjohntu) 於 2013-02-17 20:17 回覆:
學生有犯錯的權利,但不可犯第二過,平時勤於輔導,防範未然,而不是等學生犯錯了加以開除,.那只是將問題甩給別人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