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夜訪滬尾砲台
2011/06/10 13:34:47瀏覽340|回應0|推薦4

夜黑風高,走進年幼時的神秘之地。這是「生活淡水通識講座」中的一堂戶外課,走訪沉睡中的滬尾砲台歷史。
淡水高爾夫球場在滬尾砲台的鄰邊,清末時期它是練兵場,中法戰爭前夕修建了城岸作為防禦工事。老師帶領我們十多個人,走進球道的果嶺,在星空下黑影幢幢的樹林邊,講述砲台的前身。
孫開華將軍在西仔反期間督軍,他在城岸上擺上餐桌,一邊喝香檳,一邊吃西餐,監視著敵我形勢的變化,這些都看在法軍的眼裡。法軍從船上開砲轟掉了淡水河邊的白砲台和其它的小砲台,但是畏於河中的沉船大陣和水雷,不敢長驅直入,在東北季風下漂搖了兩天後,第三天開始集結登陸。這一仗法軍大敗,倉皇退回船上。劉銘傳有鑒於防衛海岸的需要,開始籌建各港口的沿岸砲台,滬尾砲台於1890年竣工。
由球場走回砲台,先通過一處正對著砲台大門的土垣缺口,老師說這土垣是砲台的子牆,原始時應有個城門穿過子牆,現在被闢成道路。這裡沒有路燈,四週一片黑暗,踩在碎石子路上的腳步沙沙作響。
砲台大門是關閉的,這水泥城牆就是母牆了。記得很小的時候,這砲台裡面住著阿兵哥,大門口有衛兵站崗,偶爾裡面放勞軍電影,我們可以帶著小板凳去看電影。印象中,廣場中立起一塊大銀幕,四週像是石頭城,阿兵哥進進出出,顯得很是神秘。
在大門口左轉,沿著母牆行走,小時候這裡是一條馬路,通往中央廣播電台,那是一處更神秘的地方,我連他的大門都沒有看過。現在為了恢復古蹟,把被挖開的子牆再填回去,讓子牆可以連續。子牆邊有一條階梯小路,可以走上子牆,路口邊立了塊警示牌,警告此處有蟲蛇出沒,老師帶著我們走上去。
子牆和母牆等高,在這烏秋埔的高處,原應有良好的視野,但是在綠林和夜色中,什麼都看不到。
子牆上感覺還相當的寬,但長滿了叢樹和雜草。小時候我們會來這裡採桑葉和月桃花,土垣很陡,很不好爬。現在有了步道,但是路兩邊仍然是草木雜生,相當的野性有活力。我們在少數幾支手電筒的微光下戰戰兢兢的前進。
子牆和母牆中間是凹下的通道,老師說在砲台後方清理時,發現了堆積如山的蝸牛殼,清出了好幾卡車,這據說是廣東老兵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為大家增加蛋白質所留下的遺跡。
走下子牆,繞著砲台外牆走一圈,腳下的碎石子路依然在安靜的黑夜中沙沙作響。透過親身的走訪體驗,歷史成了生命中的存在。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dia&aid=530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