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25 12:46:22瀏覽526|回應2|推薦2 | |
高一那年寒假結束,國文老師要我們寫寫寒假生活,我寫了三篇短文,其中一篇老師特意挑了出來,在課堂上請同學朗誦。那篇文章是這麼寫的:
老師在頁眉寫下「記景物易流俗,寫心境則易有新意」這十四字批語,並在同學面前嘉許了一番。我是既心虛又滿懷感激的,暗自下了決心要一直寫下去。 我算不上一個戀舊的人,平日用不著的舊書簿本,不是扔了便是送人,不太心疼,卻有意無意留下了好幾本薄薄的作文簿,年份橫跨1992到2000年,都是求學期間的寫作成長紀錄。文中用字難免青澀,修辭也略顯矯情,「很為當時淺薄的技巧而臉紅,」董橋說:「我實在非常悔恨當年寫的那些少作,越早年的越可怕。人很難跟過去的自己劃清界線,這是憾事。」個人深有同感。 少作是盲腸,若非發炎潰瘍,常人是不會特意挨刀摘除的,何況,它的功能還遠多於盲腸。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淺薄,讓我們重新體會國文老師對我們的指引與寬容,讓我們了解自己是走著上坡路的,而且,路還很長很長。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