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0 13:32:17瀏覽749|回應0|推薦12 | |
(★本篇獲選為中時部落格嚴選好文2006/11★) Web 2.0正紅的如日中天,獲得各界殷切期許與讚賞,儼然是網路泡沫化後的救世主。一個簡單的資訊技術改進,卻意外給這世界帶來出乎意外快速又瘋狂的影響,牽動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爭先恐後參與投入。當然,也有很多人已經冷了下來。 BLOG讓每一個人很容易的在網路上發表言論,建構自己圖文並茂的新聞台,但是有多少人BLOG窒息的點閱數代表的不過是作者一回又一回孤單地顧影自憐。 後來,很多人都不再提起有過BLOG這檔事。畢竟只有少數人會相信自己真是作記者或作家的料。網路確實創造了地球村的幻象,但是人與人的實體距離,一絲也沒有比較近。 董氏基金會最近公布的調查報告,發現有兩成的大學生,每天至少上網五個小時,其中耽戀上網的大學生憂鬱傾向高。網路、資訊科技的運用之道,已經到了不可不認真思量的時刻。 網路世界裡有什麼溫馨感人的故事?既然耗費了全人類這麼多的力氣,在巨大量的文字、影音交錯傳遞之後,人們到底為自己從網路中找到什麼? 在網路裡投入的心思、時間愈多,我們能說會沒有更高的期望嗎? 冷冷的螢幕能看到多少讓自己感到溫暖欣慰的訊息?放上去的日誌、相片,有多少人看了?看過後有什麼感覺? 現實世界裡人與人即時互動的交流經驗,在網路世界裡變成很不一樣的等待與想像。 許多人已經不再期待從網路獲得個人利益,我們也明白光是網路中無窮的資訊並不是我們涉足網路的最終目的。 「做點好事」這念頭好像很遙遠,在人際關係普遍疏離的時代,如何對他人示好,有時已經是「能力」而不是「意願」的問題了。 人的情感寄託變的漂泊失所,近鄰與遠親都是一樣認識但不熟的陌生人,許多人的生命的熱度莫名其妙的降到冷藏的位置;可悲的是,這現象的嚴重程度跟一個人的年紀並沒有正比的關係。 公益資訊服務就是想在網路世界裡「做點好事」,讓人的生命起一個「溫室效應」。怎麼來做公益資訊服務?以下我們拿飛鷹人最近在進行的超級任務為例來說明。 飛鷹人躺在床上、四肢癱瘓,用Teleworking、開視迅會議、線上分工合作的方式,照樣可以接受台灣各地的尋人委託案。 飛鷹人透過簡單blog的經營〈與大眾互動的主要平台〉、網路的故事披露,短短兩個月內,成功尋得八對師生,師生分離的總年數為175 年,平均每組師生分離22年之久,其中包括住在國外的委託人及老師各一位(不同組)。 飛鷹人耐心細膩的運用多年使用網路的經驗,在網路世界裡為這些陌生的人尋找恩師,將藏在心中數十年想說的:「謝謝您!老師!」,能有機會親口跟恩師說。 這幾件委託當事人,都自行嘗試找尋,在多次失敗後放棄念頭,直到發現飛鷹人超級任務這服務存在而重新點燃希望。 所幸,這八個委託案都順利完成,其中有喜有悲〈不在人世間〉,甚至引起連環效應,一位被找尋的老師因為體驗到被十七年前教過的學生尋覓的驚喜,而想起自己四十八年一直放在心上的恩師,就這樣飛鷹人在網路裡,把這三位三代的師生,在人世間分離數十年後又緊緊拉在一起(半世紀後又續師生緣)。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結果。 原本活動要在教師節告一段落,但故事並沒有停在這裡。一位浪子回頭、當過兵、在社會浮沈五年、最近剛考上大學的年輕人,委託飛鷹人尋找國中的恩師,皇天不負苦心人,飛鷹人還是不辱使命,年輕人得知好消息時,在網路回應說:「…今天,我呆在電腦前久久無法自己,眼水早已決堤…」 「做點好事」在飛鷹人的苦難世界裡,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網路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透過公益資訊服務,似乎拉近了彼此愈離愈遠的距離。 文字流落地:飛鷹人交誼大廳-無名小站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