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菲林的世界
2016/06/03 00:54:24瀏覽409|回應0|推薦3

Canon FTb 50mm f1.4 + PL 55mm(佳能機械相機、標準鏡搭配 Kenko偏光鏡),再加上庫藏冰箱15年的正片、負片、彩片,原只想做個實驗,發現,充滿不可預知的世界,仍是如此讓人癡迷……難怪Film(底片.軟片.菲林)數世紀以來仍讓全球喜好攝影者.愛.不.釋.手!

前陣子無意中找到了一張記錄片「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 Side by Side」,探討數位與光學電影創造的歷史軌跡,由李維當說書人與採訪者,與多位好萊塢電影大師詹姆斯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加拿大導演,史上最賣座兩大電影《Titanic 鐵達尼號》、《Avatar 阿凡達》)大衛芬奇 David Andrew Leo Fincher(美國電影導演,Alien 3 異形3》)、大衛林區 David Keith Lynch(美國電影導演,The Elephant Man 象人》、《Blue Velvet 藍絲絨)、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Jonathan James Nolan(美國電影導演,Memento 記憶拼圖》、《The Dark Knight 黑暗騎士》、《Inception 全面啟動》、《Interstellar 星際效應》)、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Marcantonio Luciano Scorsese (美國電影導演,《The Wolf of Wall Street 華爾街之狼》、《Hugo 雨果的冒險》、《Goodfellas 四海好傢伙》、《Taxi Driver 計程車司機》)、喬治盧卡斯 George Walton Lucas Jr.(美國電影導演,《Star Wars 星際大戰》、《Raiders of the Lost Ark 法櫃奇兵》)、史蒂芬索德柏 Steven Andrew Soderbergh(美國電影導演,《Sex, Lies, and Videotape .謊言.錄像帶》、《Erin Brockovich 永不妥協》)進行深度訪談。

 

科技日新月異,電影世界也受到許多的衝擊與創新,片中所提出的疑惑與討論點:光學底片從1880年開始,一直是拍攝、沖印、放映和儲存影像的獨家規格,然而,數位科技已發展到足以取代底片,而其後製特效更是史無前例的帶動驚人成果,許多人不禁要問:是否光學攝影已經發展到了極限的臨界點?底片死了嗎?

 

其中幾位大師說:我不再用光學創作影像了,數位開啟了傳統底片無法達到的希望之門,數位攝影是電影的新美學,我們同時也哀悼底片的消逝;更有大師說:看到現在數位攝影的劣質影像,漸漸取代底片,實在令人傷心。我並不打算把油畫顏料轉換成蠟筆。

 

大師們的論點、看法、實證都有著讓人頻頻點頭的認同感,正反雙方,如果真要用正反來比喻,似乎沒有哪一個論點比另一個有著凸顯性的優好棒的存在,然而,事實是,底片的光學創造已成末世,頻臨絕滅,而目前的處境是:「底片已不會再進步,完全淘汰底片也沒有好處」。

 

想起前些年米奇最愛的動漫大師宮崎駿與其兒子宮崎吾朗在傳統手繪動畫與電腦繪圖的呈現手法的堅持與表態,之後有機會在台北看到《來自紅花坂(コクリコ坂からこくりこざか からFrom Up On Poppy Hill》的手繪原圖時,當場的米奇可是無比激動與震撼的,現場大筆收購了《借物少女艾莉緹 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The Secret World of Arrietty)》與《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兩本作品集,其內含括了為電影而描繪的美術工作:概念圖、美術圖、背景畫等,拿到書的那幾晚,每每抱著睡著了,在夢中築起了許多美麗的夢境。

 

DIY 從古至今都有著無可取代的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致命吸引力與致勝點,在米奇的心裡,機械相機與菲林的呈現仍是最愛的攝影世界!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keytjm&aid=5988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