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會發展與平信徒運動
2013/07/08 15:56:18瀏覽557|回應0|推薦5

 教會發展與平信徒運動

 

 

最近暑假來臨原本我應可輕鬆一下可是直到現在我卻沒有一點輕鬆的感覺。除了白天仍需要上班外,我晚上還需要在神學院上密集的裝備課程,這是我自己選擇的,實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由於最近我還是不停地忙碌,所以有疏於我部落格之經營,此實有愧於廣大讀者之處,於此我除了向大家說抱歉外,也不能再說些什麼。

 

最近在神學院上的課程是有關教會發展與平信徒運動的課題我最近在上班之餘整理了一些資料而完成了我應繳的報告這份報告我尚未交出我想先在我部落格上發表應該不會造成所謂洩密之問題才對。以下是該報告全文:

 

 

我們基督徒都知道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身體想要發展需要靠

頭的帶領;同樣,教會要發展需要基督的保守和引導。基督的保守和引導應從何處尋求,我們知道當然應從牧者和信徒的日常追求和不斷持續地禱告中尋得。因此我們可由此發現信徒(或者說平信徒)在教會發展上佔有很重要的關鍵地位。

 

平信徒即是基督教中沒有聖職的人,又稱為教友,一般定義為「教會中未被授以聖職的成員」。聖職人員和平信徒的分別,在天主教會正教會裡最為明顯,聖公會次之。自宗教改革以來,新教教派對這顯然不大重視。但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中,則顯然非常著重對平信徒的訓練,這實在是件可喜的事。

 

一般而言,這種將神職人員和「未授職信徒」加以區別的二分法是以不同程度的方式存在於現今的教會處境中:在羅馬大公教會和東方正統教會裡最為明顯,英國國教(聖公會)次之,在自由教會的傳統裡最不顯著,特別是在類如貴格會(Quakers)的小教會傳統中則幾乎全然不做區分(台灣的貴格會是例外)。另外,可能是受到中世紀以來羅馬大公教會的影響,平信徒一詞有時也會被賦予「凡人」或「俗人」的意涵。不過,這種將神聖、凡俗做嚴格劃分的觀點其實也正是宗教改革運動時的主要爭議點

 

近代的宣教運動始於十七世紀,在十九世紀達到最高峰,其中平信徒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肇始於十九世紀的平信徒宣教運動,有YMCAYWCA WSCF等。因此,平信徒也一直是普世合一運動的重要基石。以莫特的話來說:「為要強化宣教工作,我們必須讓基督教會中的平信徒力量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基督教世界(corpus Christianum)的日漸瓦解和世俗化也使得平信徒的角色日趨重要。普世合一運動的初期重要領袖歐德罕(J. H. Oldham)就指出:「如果教會要在社會和政治的層面發揮有效的力量,我們就必須先讓我們的思想平信徒化。今天我們正面對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那就是恢復禮拜和工作之間那久已失落的合一!」為此,普世合一運動自一開始就以聖經中「上帝子民」的概念來定義平信徒,而不將其視為與神職人員、神學家、專業教會工作者相對立的教會成員,其乃是教會在世界中最有利的見證者。

 

為了裝備平信徒,讓他們得以實際參與宣教和普世合一運動,在德國、瑞典、瑞士、荷蘭、法國、義大利、蘇格蘭等地都成立了平信徒的訓練機構,讓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信徒能從事對話,並積極思考福音與他們現世工作之間的關聯性。事實上,1946年成立於波西的普世學院(Ecumenical Institute at Bossey)就是以此為草創目的。另外,德國的教會日活動(Kirchentag)也是由平信徒發起,並試圖以平信徒的天職實踐來促成教會更新的運動。

 

在這種帶有強烈平信徒參與感的氣氛下,普世教會協會(WCC)於1948年在正式成立的第一次大會中就設立了「平信徒委員會」,聘克雷瑪(Hendrik Kraemer)為執行秘書,後來更於1954年的伊凡斯頓大會中成立了正式的平信徒部門。可喜的是,在普世合一運動的衝擊下,近年來羅馬大公教會和東方正統教會也開始注重平信徒的參與和貢獻。

 

回顧了平信徒運動在歷史中的發展,我們必須承認,平信徒是一直在教會與世界中扮演積極角色但卻又持續被忽略的一股力量。在過去的傳統裡,他們因為未受聖職而被視為不夠專業、能力不足;諷刺的是,這些在現實世界中擁有不同恩賜和專業才能的成員卻是現今教會向世界宣揚和見證的主要角色。

 

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vens):溫哥華維真學院榮休市場神學教授,是一個有二十多年牧養經驗的浸信會牧師,一個學生基督徒團契的學生輔導,一個基督徒商人,也是一個跨宗派神學院的教授。他的呼召是要服事裝備一般的基督徒(即平信徒),如何將他們的信仰、工作、家庭整合在一起,從禮拜一到禮拜天都能活出基督的樣式。他說:任何堂會的事奉工作,皆非一人可獨力承擔,就算有一隊專職同工,也仍然未足夠。新約給予我們一條出硌,就是讓每一信徒都成為事奉者。雖然「信徒皆祭司」是改教的重點,但在今天卻很少得到落實。教會都跟隨了世俗的模式,堂會組織都是以聖職人員為中心,他們由信徒供養,去做事奉的工作。史蒂文斯根據聖經,認為基督徒領袖的首要任務,不是自己去作那服事的工,而是要裝備全體信徒去事奉。這部聖經為牧者和信徒,開闢出一嶄新的事奉天地,也提出了具體的架構和實際的策略。(待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chow&aid=79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