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位主內弟兄的見證
2009/08/18 10:45:36瀏覽378|回應0|推薦2

身為乙個基督徒,主耶穌所交付我們的使命就是從我們所佔的地土出去傳揚福音,為神作美好的見證,這項使命是我們終其一生努力亦難望完美的達成任務的。

我開設udn我的部落格,其原因雖然當時很簡單的僅係想轉載一些好的文章而加入為會員,但多少我亦有一些想藉著我的部落格能宣揚一些福音信息或者替神作一些美好見證的想法。

本週五上午是我們懷寧教會傳道會舉辦「福音茶會」的時間,此福音茶會將要播放乙部福音影片給大家欣賞,同時亦要請一兩位弟兄姊妹來述說一些神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奇妙恩典,以激勵大家對基督信仰的堅固及確信。

我是教會的宣道同工,這個茶會我本想安排倫正弟兄來講他的得救見證,他說這是乙個已經老得能掉牙的老故事而極力婉拒,但我想這個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雖已是年代久遠,但其乃乙真人實事的故事,如果我們有什麼疑問或想法,還可當面請教他說明,他經我的一再催請,同意提供他見證的書面資料給我,但仍將當場見證的機會讓給他人去分享,以下我想轉載他的得救見證給大家欣賞,請細細品嚐。

                                      我的得救見證

     當我親自或經由其他途徑奉上這份屬靈生命的見證,我也同時獻上由衷而卑微的祝福,願上帝的恩典常與您同在。

     我只是一個無籍籍名的市井小民,一生無赫赫事功,亦無可資誇耀的成就,只因信奉救主基督耶穌數十年,如今年逾古稀,平時雖亦屢傳揚福音,但卻少領人歸主,漸漸地只以一己得救為已足,享受主恩,卻輕忽傳揚福音的使命。不料忽於一夜在夢中得到異象,主吩咐我把得救的見證,形諸於文字,著之於筆墨,來述說主耶穌對世人的大愛,見證祂奇妙的救恩。

     來自浙南小鎮的我,自幼父母雙亡,孤苦無依,且生逢戰亂,一個十四歲的稚齡學徒,從未出過遠門,一日忽有一股力量引導,赤足步行數十里,舟車輾轉到數百里外的上海,託身軍旅。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捷前一週,在金門對岸大嶝島被共軍一路追殺,夜間涉海撤退,我不諳泳技,卻感有一股力量托住,竟奇蹟般涉海逃生到小嶝,再渡海至金門,一營官兵安返者不過三十餘人。雖當時並不認識主耶穌,但神所預定得救的人,那時就蒙祂在暗中保守了。

     民國五十二年春,我於二十九歲時因病退役,同年六月經朋友慫恿參加大專聯考。試想我當年小學尚未唸完,昔在軍中雖有隨營補習教育,畢竟所學有限,雖逾一般學齡,亦想以同等學歷一試,豈料竟然上榜,且考中心中往的科系(格主註:台大外文系)。當然退伍軍人加分優待亦是原因之一。那時能跳過初中高中直升大學,心中志得意滿,還妄想出國留學,就因為心中驕傲,屬神的人必受神的管教,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得前書五章十六節),讀到三年級下學期,神的管教臨到我,讓我染患肝炎且併發氣喘,嚴重到奄奄一息。因舉目無親,乃由軍方輾轉送去台南及竹東榮民醫院療養。就在那個時候,昔日在校兼課的美籍傳教士所播下的救恩種子開始萌芽,引導我尋求神的幫助,二年之後,終於漸漸恢復健康,繼續未竟學業,並於五十七年受浸歸主,時光荏苒,如今算來已四十餘年。

     得救之後也並非人生從此一帆風順,因為神未曾允許天色常藍,此後病痛有之,挫折有之,一如常人。但我們所信的主耶穌乃是生命的主,靠著祂我們的靈魂得蒙救贖,原非著眼於今生短暫的屬世福澤。固然神也曾允許我們今生得百倍,來世得永生,祂也賜給信祂的人祈求禱告的權柄,只是我們豈能用這些寶貴的允許,不去求神的國神的義,而只是求那虛空短暫的富貴利祿呢?

     浩瀚宇宙只有一位主宰真神,就是永存的耶和華。祂愛世人甚至差遣祂的獨生子,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其恩無法言喻,其愛與倫比。但世人或因傳統信仰,或因學識執,排斥救主基督,我受浸歸主之前也是如此。後來因病偶得機緣認識主,碌碌此生便有了永生的盼望,了解到生命的真正的意義。

     基督耶穌藉聖靈在今世所行的神蹟奇事,不勝枚舉。信徒因祈求而蒙醫治,或脫災厄,亦比比皆是。但比起我們靈魂得救而言,生死得失尚屬其次。因為草必枯乾,花必凋謝,災厄有一天會重臨,肉體也終必一死,但我們靈魂得救則是永生的盼望。就像天涯遊子,倦鳥返巢,不管關山遠阻,重洋難渡,一旦蒙恩得救,天家就遙遙在望了。

     主耶穌為世人流血捨命,在歷史上確證鑿鑿。人生無常,救恩稍縱即逝,甚願您我都憣然覺悟,靠神的恩典,步上永生的坦途。因祂曾親口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十四章六節)

      神祝福您,賜您平安!   

    

                              懷寧浸信會  信徒 劉倫正 敬撰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chow&aid=323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