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1 00:28:37瀏覽515|回應1|推薦47 | |
白沙書院落成示諸生 曾曰瑛 敢因小邑廢絃歌,講苑新開事切磋。誰謂英才蠻地少?由來高士海濱多。 文章大塊花爭發,詩思淵泉水有波。他日應知化鄒魯,好將斷簡日編摩。 今日彰化孔廟西側,已不復見當年曾曰瑛因感於建縣廿年仍無書院之憾,所倡建的「白沙書院」。年代遞嬗,取代朗朗弦歌的是,喧囂擾嚷的車流。在蓽路藍縷的草創時期,「興學」確實是偏荒之地,長養教化,脫離「蠻地」之譏的唯一方法;而讀書受教也是貧瘠黎甿脫貧、促使自身階級流動的管道。 宋代有〈神童詩〉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由於科舉文化的影響,長久以來,傳統士人讀書的目的多在期求「一舉成名天下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為君王所用,因此,讀書常是為了與功名利祿相攀緣。 今日舊時的科舉制度,雖早已隨歷史煙滅,但其功利精神卻似乎仍遺存在現今的升學制度中。我們的「教育」被窄化到只為升學、只剩狹隘的教科書知識填鴨的「讀書」,餘其更重要的,諸如:人文化成、品格陶養等,雖未盡付諸闕如,卻更常被置於末位。 當今教育亂象叢生,簡直治絲愈棼。校園霸凌問題、少子化對教師工作及學校存廢的衝擊、廣設大學的荒謬政策、技職教育未能落實、大學生素質低落,凡此都讓一個曾執教鞭(因個人因素提早卸下)的教育工作者,憂心忡忡。事關國家百年大計,我們可有幸遇著一位有遠見、有guts的領導人,洞燭問題癥結,畢其功於一役,讓所有的扭曲,回歸正軌。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