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31 23:41:54瀏覽4110|回應1|推薦3 | |
然則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終不成佛。何以故? 濟佛:「彌勒淨土」,雖屬淨土法門,但亦不反對修行頓悟之法,其間亦鼓勵求生之人,勤修六度萬行,即明白研究心法或大乘經典,並無與弘揚彌勒淨土有所衝突,甚而是大有卑益。【註4】 李生:原來如此!弟子以為「即心是佛」,那人人有心,心即是佛,此心又不生不滅,那就不用怕輪迴了。 濟佛:「即心是佛」之心乃指道心而言,非指忽善忽惡,依三毒、五蘊、六根、而生之人心。 李生:六祖壇經云:「不識自本心,學法無益」自本心之意義,若認識錯誤,則真是認賊作父,難怪「學法無益」矣。 濟佛:一般人總誤解淨土法門是一些不識字的阿公阿婆,或知識較差之人所修之法,沒什麼深度,其實了解「淨土」之意義後,即可明白淨土法門實乃廣披群機之大乘佛法。 李生:修持彌勒淨土,發願、懺悔、感恩、稱名、持戒、行諸功德,六度萬行,都包括在內,不但注重眾生生死大事之拔度,而更注重創建人間淨土。故而不厭生死,不求斷結,學菩薩之入生死度生死之大慈悲,大無畏之精神,當然是大乘佛法,怎可誤解其沒深度!不過弟子常聽修道要飛三心,掃四相,那上面所說之修持方法,有沒有與此相違背呢? 濟彿:修道要飛三心。三心者: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也。此心乃指執着善遷,忽沉忽浮之人心而言。因人之佛性法身,是無生無滅,非時空所約束者。三心皆是黏著某時段之妄念,若不飛棄,則不能澈悟原來面目。 掃四相者,謂修大乘菩薩道者,不可有四相。四相乃: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修道之人若知肉身是幻,悟塵世之無常,不惜身命,何况資財,發心但學大乘佛之教法,則我相即掃矣。若是認假為真,以四大色身是我,貪生怕死,此者名「有我相」。 修道之人苦能等觀眾生,皆如赤子,不分別寃親,都能平等濟度,則人相掃矣。若是心存愛憎,意不均平,待人厚彼薄此,則謂之「有人相」。 修道之人若能對眾生塵世一了永了,不再相續,如「月光穿潭水無痕」一般,名為「無眾生相」。若是念念常隨著世心塵事流轉,浮沉飄搖,不求解脫,名「有眾生相」。 修道人若明悟自己,無生無滅之佛性,不隨心境,意識流動,但依方便,願力行持,名「無壽者相」。若是心識不忘私我,業種常萌,不悟無生,真空實性,常隨心境意識流動,名「有壽者相」。 故掃四相之要旨,並非空空無相,而是掃去妄相。此點必須認識清楚。修持彌勒淨土之發願、懺悔、感恩、稱名、回向、齋戒、十善,甚至六度萬行,不求斷結,不厭生死等都是在飛妄心,掃妄相。進一步找回菩提心與佛性實相。故修持彌勒淨土,不但不違背飛三心,掃四相之理,更是實踐飛三心,掃四相,尋回本來面目之妙法呢! 李生:經過恩師這麽詳細之解說,弟子恍然大悟矣!相信很多人對此問題,都是一知半解的,什麼是「著相」,什麼是「不著相」?有云:「眼前之山非山,心中之山方是山」妙!妙! 濟佛:李徒!不要得意忘形,現在我們是在著書,還是言歸正傳的好! 李生:弟子一時失態,請恩師恕罪 濟佛:人心之浮沈就抉擇在一念之間,故修道之人,必需時時刻刻觀照自心之變化,如此方能明白修道修心之理,也唯有能掌握住「心」,方能體悟大道之玄妙也。 李生:叩謝 恩師教訓!弟子會謹記在心!有人說:眾生歷刼輪迴之罪業,既是屬怎麽做,怎麽受之因果鐵律。那「定業不可轉」,我們再怎麼懺悔,豈不是都沒有用? 濟佛:「定業不可轉」,此句話是對不知修道之凡夫所言。因其既不信神,亦不信佛,我執太重,愚癡太重,此謂二惑,起惑則無不造業,造業無不受報。今學佛之人,其心不同凡夫,改往修來,業力焉有不轉之理。有云:「罪若起時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亡」。宿命論之人,因為死執「種爪得瓜,種豆得豆」之理,故云:那麼一切任命就好,反正受業力之果報。因而不思懺悔改過,精進向道,當然不能轉業而終受報應。修道之人應明:「業由心造,亦由心轉」之理,能轉即可變更果報,或者减其分,否則或頑冥不化,或頑空不明,皆為業縛,必受果報。 李生:原來如此,弟子一直想不通「因果永不消滅,善惡不能抵銷」何以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力便消滅。 濟佛:修道人應該明白所謂因果不消滅者,乃是說因果不會自已消滅,不但如此,因果亦不會自己產生。必先明白此「不自」之理,方能認識因果律之生滅,都是由於眾生之心使然也。 「因」謂親因,「果」指習果,二者之間有一重要樞紐!名之為「緣」。此「緣」若且增上力者。「因」即生起,如種子在地遇水,便能生芽,若不遇此增上力,則種乃伏地中,故曰「不滅」。若「緣」屬具減損力者,「因」即變壞,如種子在地遇石灰硝 ( 石强 ) 之類,便漸腐蝕,不遇此減損力,則種子亦乃伏地中,故曰「不滅」。修道之人懺悔改過,向善念佛等,實為惡因種子之減損緣,能將歷刧輪迴之惡業種子蝕腐,故曰「可轉」此理有矛盾乎? 更應知道修道人之修行,是以「修緣」去轉變惡因種子成份,決非善惡抵消也。故依法修持彌勒淨土之人,實為上升兜率淨土種子之增上緣,雖然今生不能獲得智慧福德之圓滿,但由此增上力,蒙 彌勒大悲願力之拔攝,帶業往生兜率淨土。再居淨土中繼續累積此不可思議之消滅歷世之惡業種子力量,直到無明滅盡,必可開悟而證原來! 李生:弟子百叩 恩師釋此妙義大恩!眾生聞此妙理,必能發大信心,發願往生兜率淨土也。 濟佛:但願如是!但願如是! 今夜就此停筆 吾回! 李生:弟子恭送 恩師! 月慧菩薩降偈曰:月明普照覺皈路 慧光啟開靈性途 菩提妙智實相義 薩陲慈心學摩訶 聖示:諸子道安!貴院奉旨著作「彌勒心聲」一書,欲為末法眾生指出一條出苦海登覺岸之正路;此志甚為可嘉。 李生:弟子叩見 菩薩聖安 方才 恩師曾言及諸佛之道相同,真理相同。只是修因與報化不同,可否請 恩師略示彌勒慈尊之因緣,以讓眾生更能明白,而發信願之心! 月慧菩薩:善哉! 吾就應爾之請,略示一二。 釋迦牟尼佛,相信必是人人所皆知之偉大覺者,他本來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迦毘羅衞國,淨飯王之太子。釋尊是以等覺菩薩之身份,降生地球人間,出家修行成佛。 李生:原來彌勒曾經是彌勒佛陀之名字,如今我們所信仰之彌勒菩薩,乃是仰慕彌勒佛陀之緣故,而發願號為彌勒的。但阿逸多菩薩,現以等覺菩薩之身份,上生兜率內院,等到報盡,再跟釋尊一樣來我們人間,修行成佛,而大開龍華三會,普度群生! 月慧菩薩:李生果真靈敏,一點就通。時下很多人誤解龍華三會之意義,甚至認為龍華會是在天上開的。此乃不明彌勒因緣所致。要知龍華會之來源乃是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後,在龍華菩提樹下,修成正覺;而開演法會,廣宣妙法,普度群生,前後共三次,故稱龍華三會。 李生:照這樣說來,彌勒菩薩要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來人間證佛那還是非常非常遙遠之事我們現在弘揚彌勒淨土不是不太合時機了嗎 月慧菩薩:李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難怪會出此疑問。彌勒菩薩雖然要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來人間證佛,但他現在就居住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之內院,末法眾生之根器,大部分不能捨斷淫食二欲,故等覺菩薩選擇在欲界之兜率天,作為拔度人天之淨土。正適緣契機於欲染深厚之眾生,而他將來又要到人間來證佛,此點乃為與此人間最直接之緣份。 李生:原來我們現在所供奉之彌勒聖像,還是彌勒菩薩來人間行化所示之布袋和尚之模擬形像。難怪偈云: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月慧菩薩:時人常因執相而不能深悟形相中所蘊藏之實相真理,故而每為爭執之因也。如若不明白彌勒菩薩可以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以行化人間,則往往會誤解彌勒菩薩離人類是非常遙遠而不願意去親近他,接受他之甘露法雨,尤其一聽說 彌勒菩薩還要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來人間成佛,則更覺得疏遠,故弘揚 彌勒淨土或修習彌勒淨土之人,務必澈底暸解上述之理,否則信願不堅,則難受佛光之普照矣! 李生: 恩師所言甚是。若是不能把上述之因緣澈底弄清楚,實在很容易產生誤解的。 月慧菩薩:李生所問甚是, 吾就略示其中因由,以釋爾疑。等覺菩薩為符合下化欲染深厚之眾生,故捨去色界及無色界,而居兜率天。因為兜率天又名知足天,往生彼天之眾雖欲染未盡棄,然利根善於知足,或云:欲界有六天,皆是欲染未去,皆可適合下化欲染眾生,又為何獨選兜率天?蓋欲界下三天,欲結尚深而心亂,而上二天,結厚根鈍,所以不住!至於為何不住人中;乃後生作佛,非應機宜也。 李生:有人云:求生淨土,似是一種貪生怕死之觀念,不知是否? 月慧菩薩:求生淨土,是願而非貪生怕死,往生淨土求悟求證後,即乘願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怎可以貪生怕死之觀念視之。 李生:現今萬法雜出,若有人視弘揚彌勒淨土為異端,我們該如何? 月慧菩薩:若能信賴彌勒者,乃有其因緣使然。若不肯信者,示有其因緣。總之修道人不可與人諍鬪,若能因機引導則導。若不能,亦不可與之起人我見之爭,佛法無邊,不度無緣之人;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明乎此,則知自己該如何做矣! 李生:恭送恩師 月慧菩薩 降偈曰:修習淨土信願堅 戒定慧學時向前 六度萬行皆量力 自可捷步登品蓮 聖示:夫鸞堂之宣化力,雖以扶鸞闡教為其主要表達方式;然鸞堂為真理行化之地,聖道闡述之所,此乃不爭之事。宇宙真理,乃鸞生之心!聖賢範儀,又為鸞生所師,故五教仙佛常應鸞堂恩主之邀請,降筆傳真。以本書而言,概屬佛理為多,好似與鸞堂弘揚以儒為宗之旨相違,然而深究其中原由後,自可坦然。 李生:弟子叩見恩師聖安!時下很多修道人,非常強調參禪靜坐,性命雙修,不知此與弘揚彌勒淨土有何關係? 月慧菩薩:李生此問甚為中的,吾當盡力釋疑,參禪靜坐,依佛法說乃指六度中之禪定波羅蜜而言。至於靜坐則派門繁多,修因不同,得果亦異,不能一一詳舉,參禪打坐大約說來,所追求者兩方面,一則智慧之開悟,二則定力之培養。而持戒當然是修禪定之基礎,若連戒都不能奉持,那慧與定都屬空談也。 彌勒淨土之修法中,亦是強調智慧與禪定之修持,此為欲往生上品者所必需。怕只怕末法眾生不能適緣,或是貪圖神異靈通而走火入魔也。尤以閉鬥造車,無明師指導者,盲修瞎練,危險更甚也。 李生:既然如此,可否請恩師略示淺處,以讓眾生欲修禪定者,有路可循也。 月慧菩薩:可!吾就略解易行之法,方便引緣可也。參禪打坐,不可有要如何大神通之慾望,而應向求得精神之爽朗,心情之平靜安定,與恢復繁忙生活之疲勞,身體健康,著手就可,當然有明師指導更好。再向智慧與定力之加深進度。參禪打坐之法派門繁多,下手各異,然大約不離調身、調心、調息之範圍。 調身:指調適身體,使之生理獲得致中和之狀況。通常選擇子、午、卯、酉等休息時間,把身體舒洗乾淨,於靜處,光線空氣均適中之地方,最好氣氛肅穆清靜,安坐下來,或雙盤或單盤,不可勉強挺直,或太懶散彎腰,一切順其自然安泰端正。如此身正,自可把散亂之塵念,收歸回來,此乃調身之大概。 調心:一般人之心念是忽東忽西,忽上忽下,就如猿猴奔馬一樣地難以制伏。調心就是把這心猿意馬,抓回來,牢牢看住,不讓他再到處亂跑。方法很多,如參話頭;念佛的人是誰;如念佛號,如持咒,如觀想,等都是把散亂之心念引導到有條理而清朗之方向上。當然心猿被鎖,就像野猴子被你用繩子縛著,雖然不可能再到處亂跑,可是還會在那裹亂蹦亂跳,但是時間久了,制伏之力量就會讓他慢慢地安靜下來,繼續修去,智慧與定力,就會在調心的過程中培養滋長,當然讀誦大乘佛法,與反省觀照,冥想沉思!都有助於禪定之修持。 調息;在色空合一之真理下,心理與生理是相互依持影響的,此乃調息之所必要之點。一般人氣息是急促而粗,如此心與身亦皆處在一種動盪不安之狀態下,若能藉調息之法,則慢慢由氣息精微細長,就會使身心達到致中和之目標,自然恢復疲勞與健康矣。 以上乃參禪打坐之簡單入門方法,但必需有明人指導,則對修心養性有所卑益,否則修心不正,則難受法益,反受其害矣。慎之! 李生:感謝恩師之開示!任何法門都有其適法與不適法之對象。若是於環境條件上不能修此禪定者,勉強修之,實無必要。弟子於前面聽聞三界天道之大概時,曾聞修持禪定可生於色界與無色界,可否請恩師再詳釋此中究竟,以讓好修禪定者參攷! 月慧菩薩:「彌勒心聲」一書,本非討論此旨,既然李生有此心,吾就應爾之緣,略說一二。修四禪定者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在因者超慾界之惑網,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又曰本禪。 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觸十功德。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攝心,故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泯澄淨,怗怗安穩,其心在緣,居然不馳散,是名曰粗住。由此心後惦惦勝前,名為細住。其後一兩日或兩月,豁爾心地作一分開明,我身如雲如影爽爽空淨,雖空淨猶見身心之相,未有定內之功德;是名欲界定。從是身後泯然一轉,不見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舖,猶如虛空,是名未到定。此時性障猶在,未入初禪定也。在此未到定,身心豁虛空寂,內不見身,外不見物,如此或經一日乃至一月一歲,定心不壞,則於此定中即覺自心之微微動搖,或感徵痒,即發動痒輕重冷煖澁滑,是名八觸。此為色界之四大極微與欲界之四大極微轉換,而發此觸相也,此乃正入初禪之相。此時有十功德,又謂之十眷屬,如空,明,定,智,善心,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是也。 ( 此就八觸中之動觸而論,餘七觸功德準之 ) 此八觸十功德,唯在初禪,二禪以上則無,是為初禪之特相。 二禪:呵棄初禪之覺觀而得此禪。於初禪已了四大轉換。故二禪已上無八觸十功德也。 三禪:呵棄第二禪之喜愛而得三禪也。 四禪:呵棄三禪之樂受,而得四禪。 總言之修四禪定得生四禪天,初禪天以上,不須分段食,故無鼻舌二識,唯就眼耳身意四識有喜受,而與意識相應,有樂受而與三識相應,且有覺觀之二者。 ( 初禪天有梵眾、梵輔、大梵三天 ) 。 二禪天已上,亦無眼耳身之三識,僅有意識之一,因而唯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無眼耳鼻舌身等五識,故無樂受,又意識之怡悅粗大,故屬喜受而非樂受,但無覺觀二者,此二禪天有少光,無量光,光音等三天。 三禪天以上,亦僅有意識,有樂捨二受與上相應,此禪天意識怡悅之相,至極淨妙,故立為樂受。有少淨,無量淨,偏淨等三天。 四禪天,亦僅有意識,唯有捨受與之相應,共有十八天。 李生:聽聞上述各禪定與禪天相應之法,越能瞭解五蘊不空道難成之理,我們欲界凡夫,想要修到初禪天之境界,看來都不容易呢! 月慧菩薩:本來末法時期離禪定堅固期已遠,眾生大部份不能仰仗禪定之法門進道,或許以調身,調心,調息等方法每日反觀自照,以獲得身心健康,心緒平靜等較安穩。若要一味地妄想靠打坐而獲得怪力亂神之感應,實在是很危險之事,當然若是因緣,根器,環境等都許可,又有明師指導,禪定亦是六度之一大乘佛法,修之亦屬理所當然耳! 李生:感謝恩師這麽詳細地解說,但上述之四禪定與四禪天,都還只是論及色界,還有無色界,未談呢! 月慧菩薩:李生,急性之毛病,到現在還改不了。好好吾現在就續說無色界之四空定吧。 月慧菩薩:四空定又名四無色空。 ( 一 ) 空無邊處定,修行此定之人厭患色籠如牢如獄,心欲出離之,捨色想而緣無邊之虛空,心與無邊虛空相應,故名空無邊定。 ( 二 ) 識無邊處定,修行此定之人,更厭前外之空,捨其虛空緣內識為心識無邊之解,心與識無所邊相應,故名識無邊處定。 ( 三 ) 無所有處定,修行此定之人,更厭其識,而觀心識無所有,心與無有相應,故名無所有處定。 ( 四 ) 非想非非想處定;前之識處是有想,無所有處是無想,至此捨前之有想,故名非想,捨前之無想,故名非非想,又無粗想,故曰非想,非無細想,故曰非非想,修行此定之人,於此如癡如醉如眠如暗,無所愛樂,泯然寂絕,清靜無為,謂之非想非非想定。 李生:恩師說了這麼多,弟子連想聽的懂,都很吃力,何況要做,修道真不是用口說說的那麽容易喔! 月慧菩薩:時下很多喜歡修禪定之人,因為不知三界六道輪廻之概況,因而稍有點感應,就自以為不得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吾就以一個故事,讓大家参攷,以免對禪定生出妄心! 月慧菩薩 偈曰:萬法心正引正緣 崇拜迷信易邪偏 修子參鸞悟真理 知行合一不枉冤 聖示:夫弘道利生之聖業,重在宣化與實踐,否則理雖精妙,不宣不弘,則眾生無以聽聞之機。再言光宣不化,就如知而不行,紙上談兵,何有結果之期? 李生:弟子叩見恩師! 月慧菩薩:免禮,今夜為本書最後一期著作之佳辰,望爾好好把握,提出適當之疑問,以為眾生參研之好資糧。 李生:弟子於聽聞往生兜率淨土之修法當中,獲知持八關齋戒,乃是往生之加行助力,但不知何為八關齋戒? 月慧菩薩:善哉此問,八關齋戒乃為渡生死之橋樑,破癡暗之灯炬,故為往生淨土之加行助力,不但如此,眾生若願受持,法益甚大,諸凡欲持身體健康,或厭患病苦,欲求速脫者,不可不持。凡欲懺悔罪障者不可不持。 十善戒經云:持八關齋戒者, 〈 一 〉 不墮地獄。 〈 二 〉 不墮畜生。 〈三 〉 不墮餓鬼。 〈 四 〉 不墮修羅。故此八戒;又稱八種勝法。如有人因恐世亂殼貴,受飢餓苦者,不可不持,經云:一日持齋,得六十萬世餘糧!如有年高體弱,自恐不久於世,或身繫令圄性命朝夕難保,欲於極短期內成就殊勝之行者,不可不持。如有欲求來世尊貴者,不可不持。如有欲求來世得生天上者,不可不持。如有欲求往生淨土者,不可不持。 彌勒上生經云:「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堤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如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妙快樂」。 李生:哇!受持八關齋戒,竟有如此大之法益,懇請恩師快開示,如何受持此八關齋戒。 月慧菩薩:八關齋戒,或稱八分齋戒,或云八支淨戒,或稱八支齋法,或單稱八戒。 李生:八關齋戒既有如此重要,不知應如何受持方合法義。 月慧菩薩:八關齋戒,如從師受,自有受戒規儀,今為適應道降火宅之弘道辦法,許在佛前自誓受。 每月六齋日者: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 (小月應為二十八,二十九 ) 等六日。 李生:弟子斗胆,持齋功德,固決不虛,但僅一日一夜而能獲得上述種種之福報,實非我輩凡夫之心量所能想像,為讓聞者起信受持,懇祈 恩師深釋此中妙意! 月慧菩薩:善哉!李徒用心周密,應爾之請,略說之中奧玄可也。經云:「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對此深義,當然只能從信得入,而少能自智所解。 經云:「持一日一夜戒,功德不可窮盡」。以如是因,得如是果,事所必至,理所當然,亦何疑之有哉?推而廣之,一日一夜,又一日一夜,則一即多之一、智者勉之! 李生:叩謝恩師開示之恩,聽聞本書妙法至此,對末法運際,弘揚彌勒福音之應運性,適緣性,方便性,平等性正確性,弟子已有很明朗之概念。 月慧菩薩:李生言下之意,好像是担心「淨土」法門,還是不能為一般好禪好玄奧知見之人所樂意接受。好!吾就略談禪淨雙修之關係,以便修子參考。 第一偈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蓋以其人能澈悟本來,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于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賴淨土一法,以為自利利他之通途正行,以其人禪淨雙修,有大智慧,大禪定,有大辯才,威猛無比,可以直破群迷,摧邪顯正,有來學者,随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引者,則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引者,即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乎臨命終時,往生淨土,一彈指傾,見佛開悟,證無生法忍,此後化身千萬,助佛宣化,於願若滿,緣熟果證,故云:來生作佛祖。 第二偈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蓋修淨土者,只要信願行深,雖於智慧,福德未於證悟本來,但仗佛之威神願力,拔攝而帶業業往生淨土,於淨土中見佛,承佛法音甘露,必能開悟也。 第三偈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蓋修子若能專修禪,而澈證本來,此乃上上根人,但萬人難得其一。倘若好修禪門,而只是知見上,文字上功夫,未能實證本來,而又未能信願淨土,仰仗諸佛慈力者,若是幻境來誘,因無照破假境之智慧,必然很容易盲目地跟隨假境而去,「如前例之四禪比丘」,此者十人居其九也,故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第四偈云:無禪無淨土,鐵牀并銅柱,萬刼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若修子既不悟本來,又無信願往生淨土,則如盲人騎瞎馬,盲修瞎煉,煑沙作飯,難獲益處,故云:萬刼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當今末法之際,眾生之慧暗業重,若無淨土好依怙,顯然普化三曹之神聖大業,徒落空口矣! 貴院位立蓬萊中央戊已土,上下道志一心代天宣化,而宣化之首務,又於開指覺路,讓修子有個真正之依怙,故上天垂降本書於此,望諸子,謹記平等,方便,慈悲之法義,盡力弘揚方不負天心之一番苦心安排也。本書至此圓滿完成。吾亦該回天繳旨。 李生:敲鐘擂鼓,恭送菩薩回天! 【 全書完 】 以上彌勒心聲一書已收錄完成,本書講解的三位仙佛乃現今白陽時期與眾生最有緣份的三位仙佛:彌勒祖師 濟公活佛 月慧菩薩。 濟公活佛、月慧菩薩,職掌道盤同為天命明師,三佛亦為時下一貫道信仰的中心。 註釋1:死後往生何境界,端看自己內心與行為常處於何種境界,即可得知。 註釋2:『萬法為心』---例如事業處於逆境當中時,端看好似上司或同事加諸於我的責備責罵,屬外在的因素,與我無關;實際上卻還是自己內心變現出來的、雖然遭受辱罵或許是由於前世喜歡妄言、誇大、欺騙之惡行導致今生有常受人毀謗與辱罵之惡緣,但亦須與今生內心的粗心、不夠謹慎或不夠謙遜之心境、導致行為易受爭議為原因,此心因與惡緣和合、導致易於遭受上司與同事的責備與辱罵,所以萬境(相)還是由心所變現。 註釋3:大約90%的空氣都聚集在離地球地表 六度(六渡萬行):精進渡懈怠,禪定渡散亂,智慧度愚癡,忍辱度嗔怒,佈施渡堅貪,持戒度邪淫。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