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19 11:26:19瀏覽1597|回應3|推薦45 | |
從小我愛跟在廚房看母親做菜,母親總是耐心回答我各種好奇的問題。發現,在母親腦海裡,幾乎每一道菜都記錄了父親對色、香、味的詮釋。不下廚的父親如此講究,引發我更多的興趣,時而在爐邊的矮桌上鋪上畫紙,聚焦菜「色」,認識了不少家常名菜。
開始正式洗手做羹湯,是來到美國。為了不委屈中國胃,室友和我商量好輪流做飯。自以為從小跟在廚房裡多所觀摩,經驗豐富,逮到機會可以大顯身手了! 大學城有家台灣留學生畢業後開的小雜貨店,第一次走入,面對擠得水洩不通琳瑯滿目的貨物和生鮮食材,眼前一陣心虛,發現自己不論對蔬果的品質或肉類的分級都缺乏概念,就連調味醬料的選項也莫衷一是。 原來,買菜,也是門學問!而進廚房獨當一面之後,用「知易行難」來形容我的心情再貼切不過了!感謝好友,關心我出國後的飲食問題,出國前送給我一本「中國菜」。 攤開精裝厚重的食譜,就像打開了飲食密碼,雞、鴨、魚、肉 …… 分類詳盡,有具體的文字和圖片指引,基本的蒸、煮、炒、燉,才逐漸掌握了要門。當時以訪問學者身份出國,時間和經濟上都比較寬鬆,不時邀請異鄉游子前來同桌共飲,當廚藝屢獲好評,菜也越做越起勁,一道「芋泥鴨」飽受讚揚。 一年後,以留學生身份回到美國,生活上壓力和忙碌倍增,日常廚事盡量精簡。而每逢特殊節日假期,朋友中輪流舉辦Pot luck ,那是大夥最快樂的時光。時勢造英雄,身在海外,不論留學生夫婦或年輕的單身男女,個個練就了幾道拿手菜。pot luck有如廚藝大展,大家不吝互相「加冕」,熱心傳授美食祕方,我從中獲益良多,也逐漸愛上精緻誘人的糕點。出國前對甜食總是努力克制,想不到來到美國竟然能輕易卸下堅持。 進入中年,體重逐漸攀升,加上生活忙碌,夫妻倆在飲食方面達成共識,遵循少油、少鹽、少糖的養生標準,平日吃的簡單,偶爾上館子打牙祭,我也不需多花心思去鑽研廚藝。 今春以來,心冠疫情襲捲全球,人人小心防範,保持社交距離。日子裡忽然空出大把時間。琢磨著該給宅在家裡的自己找點 新樂趣,遂想起母親的一道拿手菜,也是父親最愛的 ── 紅莧菜餡餅。 母親的紅莧菜餡餅,是和父親一起去做客,嚐到好滋味回家研究出來的,那是我大學時代,放假回家看母親做過數次。如今憑藉模糊的印象,再參考幾個youtube,我在半燙麵的天地裡玩出了心得,終於摸索出記憶裡的口感,那樣軽薄彈牙的餅皮! 自家後院沒種莧菜,倒是有韭菜、芹菜、高麗菜長得欣欣向榮,今夏,真吃了不少美味健康的蔬菜餡餅! 宅在家中沉潛於麵食世界,原是苦中作樂,竟至滿懷收穫。這些日子內心充滿期待,因為我正在學習母親從前經常做的手工拉麵,已經抓到訣竅,越拉越細了! 刊載於 10-02-2020 「世界日報」家園。筆名:子方﹞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