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2015/09/22 12:22:29瀏覽742|回應0|推薦46

今人皆以為仲景為後漢時人,又以為華佗乃三國時人。然考諸史籍,華佗、仲景乃同世之人也,且華佗當年長於仲景。

今知華佗者,多自《三國演義》關雲長刮骨療毒之說。關雲長刮骨療毒,史或實有其事,然當其時也,華佗已卒,此說當為羅貫中張冠李戴之演繹耳。

世人皆以關雲長為三國時人,故乃知華佗亦當為三國時人也。

華佗、仲景二人,年相若也。其生平事跡多在建安年間。言此二人為後漢時人,自是不謬;若言其為三國時人,則亦無不可也。

晉人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乃載仲景診王粲隱疾之軼事:

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余,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

較之關雲長刮骨療毒,此事亦幾近傳奇,然《三國演義》不錄此事,故後人幾不知之也。 

仲景之名見於正史,當始自《隋書》。

《隋書·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經籍三·子》載:

《張仲景方》十五卷。仲景,后漢人。梁有《黃素藥方》二十五卷,亡。

……

梁有《張仲景辨傷寒》十卷,《療傷寒身驗方》、《徐文伯辨傷寒》各一卷,《傷寒總要》二卷,《支法存申蘇方》五卷,《王叔和論病》六卷,《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徐叔響、談道述、徐悅體療雜病疾源》三卷,《甘浚之癰疽部黨雜病疾源》三卷,《府藏要》三卷,亡。

……

《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

 

《隋書》涉及仲景之書者四:一曰《張仲景方》十五卷、一曰《張仲景辨傷寒》十卷、一曰《張仲景評病要方》一卷、一曰《張仲景療婦人方》二卷。

《張仲景辨傷寒》或為後世之《傷寒論》,然未見《傷寒論》之名也。 

《傷寒論》之名見於史,當始自宋人王溥所撰之《唐會要》。

《唐會要·卷八十二·醫術》載: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制。自今已后,有以醫術入仕者,同明經例處分。至三年正月十日。右金吾長史王淑奏:醫術請同明法選人。自今已后,各試醫經方術策十道、《本草》二道、《脈經》二道、《素問》十道、《張仲景傷寒論》二道、諸雜經方義二道,通七以上留。

由是乃知,唐代以醫術入仕者,需試以醫學典籍,《張仲景傷寒論》為其中之一。 

至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始見《傷寒卒病論》之名。

《新唐書·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九·藝文三》載:

王叔和《張仲景藥方》十五卷。又《傷寒卒病論》十卷。 

王溥卒後二十餘載,歐陽修始誕。《唐會要》成書於宋太祖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新唐書》成書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即公元1060年。故《唐會要》成書遠早於《新唐書》。由是推知:《張仲景傷寒論》之名,乃早於《傷寒卒病論》之名而見於史籍也。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