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5/01/05 12:09:48瀏覽132|回應0|推薦7 | |
《中國基督徒應當如何看待孔子與孔子學說》簡介
2014年12月28日 · 《基督教信仰與文化講座》系列(六) 超越的信仰-----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遇(之一)教化與拯救_中國基督徒當如何看孔子 ... 洪予健牧師於2014年12月28日在加拿大信友堂發表演說;講題是:《中國基督徒應當如何看待孔子》。 以下就筆者的了解,介紹洪牧師的演講內容。 1. 孔子的成就與缺失 洪予健牧師在中國基督徒應如何看孔子的演講會上,首先指出孔子的品德、修養、智慧、才能均傑出無比。他謙恭自省,敬天重人,安貧樂道。他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他執著使命,周遊列國,奔走呼號,宏揚仁義。他克己復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無權、無勢、無財,但他的品德學問感人至深,也深得弟子的景仰愛戴。 洪予健牧師分析,無論孔子的品德學問怎樣冠絕群倫,但他仍是人,有人的限制。我們也看見他學說有偏差的地方。(箴九:10)例如他認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有歧視婦女之嫌。他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反映他對超自然的存在採取存而不論、迴避逃避的態度。孔子既是亞當的後裔,他當然有與生俱來的罪性,也需要耶穌基督寶血的拯救。(羅五:12)孔子求天道,但上帝的特殊啟示沒有臨到他,他不可能認識上帝,也不可能知天道。弟子問他生與死的大問題時,他只答:“未知生,焉知死?”沒有正面回應。孔子沒有向屬靈層面上作突破超越的追求,他追求的是人道,是向下針對人倫、器物層面的研究。 洪牧師指出不認識上帝就不可能真正認識人。孔子的倫理教導因此失去重要的根基。他雖然看見人性的敗壞,但仍相信人本自足。他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見孔子相信人有能力自我完善,達致“仁”的境界。這和使徒保羅的看法相反,保羅說立志行善由得我,但能不能行出來由不得我,因為我只是被罪性綑綁的凡人,沒有神指引做不了好事。 孔子雖然關心國事,但不知如何制衡監督掌權者的權力,讓民眾免受苛政之苦。他最大的理想是倚靠聖君明主以德治天下,使天下歸仁。結果反被專制者利用,幫助他們的統治,成為他們的幫兇。因為沒有上帝,專制者以為自己就是上帝。任意妄為,殘民以逞!孔子卻侈言“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 當代基督徒的使命 洪牧師在總結時強調作為當代的基督徒,我們有不可推卸的福音與文化使命。既要在上帝話語的指引下,擺正孔子及其學說與我們所信福音真理的關係;又要正確分辨儒學在中華文化所起的正、反作用。 我們為上帝的普遍恩典對華夏民族的眷顧,在兩千五百年前興起孔子這位奠定中華文明道德的偉大先賢而感恩。孔子的儒學展現了人在上帝的普遍啟示下,對仁愛公義、倫理秩序的自覺。(羅二:14-15)其率性修道的人文精神,有助於使中華文明,能較早擺脫泛神主義偶像崇拜的低級迷信。 作為基督徒,洪牧師反對將孔子封為“至聖先師”,對他頂禮膜拜;反對動用國家資源大搞尊孔祭孔,將孔子偶像化;我們也反對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中國一切的不幸,都歸咎孔子。我們要反省國人因奉孔子為偶像所帶來的民族自大。從明、清到“五四運動”,儒學成了抵擋福音來華的主力。“五四運動”雖然推翻了儒學在中國道統的偶像地位,卻為馬列主義日後的長驅直進作了準備。文革中對孔子的批鬥,顯明了沒有基督真理的指引,結果只能是越走越黑暗、越荒謬! 洪牧師呼籲中國基督徒,切莫把自己關在教會的四道牆內,要借著《聖經》的真理,在文化價值上表明自己的立場。我們更要認清這絕非是中、西文化之爭,乃是上帝的普世真理,在更新中國文化過程中屬靈的爭戰。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