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重新評價《孔子家語》?
2024/01/13 18:23:33瀏覽634|回應0|推薦34
如何重新評價《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 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原書二十七卷。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署名魏王肅注,書內附有王肅序和孔安國《後序》。宋朝開始因為疑古派的非難,歷代學者多認為是偽書,隨著近代考古出土的簡帛文獻,學者楊朝明等人確信此書為先秦真本舊籍,《孔子家語》的真實性與文獻價值越來越為學界所重視。
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與這“四書”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孔子家語》都要高出很多。由《家語》的內容所決定,該書對於全面研究和準確把握早期儒學更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該書完全可以重新列入“儒學第一書”的地位。
《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唐顏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顏師古所云今本 ,乃三國時魏王肅收集並撰寫的十卷本,王肅,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經典,是鄭玄之後著名的經學大師。他主張微言大意,綜合治經,反對鄭玄不談內容的文字訓詁學派。

宋儒認為:「王肅雜取秦漢諸書所載孔子遺文逸事,又取《論語》、《左傳》、《國語》、《荀子》、《小戴禮》、《大戴禮》、《禮記》、《說苑》等書中關於婚姻、喪葬、郊禘、廟祧等制度與鄭玄所論之不同處,綜合成篇,借孔子之名加以闡發,假託古人以自重,用來駁難鄭學。」
宋王柏《家語考》、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范家相《家語證偽》、孫志祖《家語疏證》均認為是偽書。宋朱熹《朱子語錄》、清陳士珂和錢馥的《孔子家語疏證》序跋,黃震《黃氏日鈔》等則肯定《孔子家語》的價值。然而一千多年來,該書廣為流傳,《四庫全書總目》曾經論述說:“其書流傳已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於其中。故自唐以來,知其偽而不能廢也。”晚清以來,學界疑古之風盛行,《家語》乃王肅偽作的觀點幾成定論。
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西漢墓出土的竹簡《儒家者言》,內容與今本《家語》相近。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墓也出土一批篇題與《儒家者言》相應的簡牘,內容同樣和《家語》有關。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今本《孔子家語》並非偽書,更不能直接說成是王肅所撰著,確係孟子以前遺物。應當承認它在有關孔子和孔門弟子及古代儒家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價值。
《孔子家語》較好的版本有《四部叢刊》影印明黃魯曾覆宋本。
孔子(公元前552年10月21日(農曆)-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及夏邑)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被後世歷代統治者尊為「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對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皆有深遠的影響。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引三國魏王肅注《孔子家語》所附漢孔安國後序說:“《孔子家語》者,皆當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訪交相對問言語也。既而諸弟子各自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並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餘則都集錄之,名之曰《孔子家語》。”後來“《孔子家語》乃散在人間,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損其言”,安國“於是因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類相次,撰集為四十四篇”。
《通考》還引孔安國之孫孔衍奏言: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故宅,得古文蝌蚪《尚書》、《孝經》、《論語》,世人莫有能言者。安國為改今文,讀而訓傳其義。又撰次《孔子家語》。既畢訖,會值巫蠱事起,遂各廢不行於時”。
這說明,《家語》是一部重要的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但自宋代以來,《家語》被疑為是王肅的偽作,以致埋沒了《家語》在孔子及其弟子研究中的價值。
這部書在宋朝後很長的歷史階段被疑為偽書,其作為思想史料的價值未受到重視。隨著近代考古出土的簡帛文獻證明,確信為先秦舊籍,《孔子家語》的真實性與文獻價值及其學術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肯定,無愧於“孔子研究第一書”的稱號。
在傳統的訓詁學研究,中國古人偏好製造偽書,藉助古人的名聲來吸引眼球,假託古人之名偽撰圖書,或是直接竄改古書,意圖託古改制,壓制反對者。
而偽書的兩點特徵:
一、作者姓名不可靠。例如說某部古書標明由某人所作,但從書的內容看,這個人不可能是作者。
二、著作年代不可靠。例如說某部古書號稱作於某時,但書中記載的事物只出現於較後的時代,這部書的著作年代自然是不真實的。
傳統的訓詁學家也把這類古書劃為偽書。
而清代的學者,歸納出許多辨別古書真偽的方法,好像根據書的來歷是否明確、書的流傳過程是否清晰、不同時代的書籍目錄記錄某書的卷數是否一致等,作為判別古書真偽的標準。有了這些嚴格的準則,很多“身世不明”或“品質不純”的古書,便也難逃法眼。清末的著名大臣張之洞即曾說過:“一分真偽,而古書去其半。”
《孔子家語》這部古籍,是宋朝以後最著名、也最受人關注的“偽書”。在古代,經、史、子、集這四個古書大類,一直以經部的書籍最受古代學人重視,因為這些經典都跟孔子有關:有的曾經由孔子親自整理、作為教導學生的教材,有的記載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論和事跡,有的則闡釋孔子或後世儒家學派的思想學說。
《孔子家語》所記載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對話和故事。我們知道,位列《十三經》的《論語》,就是孔子和孔門弟子的言行記錄;而由於內容相類,《孔子家語》在《漢書·藝文志》中,也被歸入《六藝略》的“論語”類。不過,因為《孔子家語》在漢代曾經一度失傳,當漢末的經學大師王肅,聲稱自己從孔子的後人孔猛那裡獲得這部古籍,並為它作了批註時,它的來歷便開始遭到世人質疑。此外,《孔子家語》的大部分內容,又跟若干先秦和漢代古籍記載的孔子事跡相類似。符合了“身世不明”和“品質不純”這兩大條件,到了宋代,《孔子家語》便被明確掛上了“偽書”的記號,它在史籍目錄的地位,也由“經部”下降至“子部”。
現在的考古發現則是,《家語》保存了最原始和可靠的材料。《家語》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地方明顯地勝於其他相關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值。《家語》是“孟子以前遺物,絕非後人偽造所成”(龐朴,話說“五至三無”,《文史哲》,2004年第1期。),並且學術界已有學者考證《家語》是由孔子的孫子子思領編而成,(楊朝明,孔門師徒與原始儒家學派的構成,楊朝明著《出土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7。)根據今本《家語》所附漢孔安國後序,可知《家語》的材料是由孔子弟子“各自記其所問”而成,所以《家語》保存的材料應是最原始的,這一點通過傳統文獻的比較也可看出。如在《家語》中的《哀公問政》又見於《禮記·中庸》,將二者對勘,會發現《禮記·中庸》語言更為簡練,似曾進行過修改、潤色,這種改動明顯帶有西漢時期的政治風貌。本篇“為政在於得人”,在《禮記·中庸》中作“為政在人”,前者強調得賢者的重要性,後者卻是強調統治者的重要性。本篇“爵其能”,《禮記·中庸》改為“尊其位”;
《家語》的“篤親親”、“敬大臣”、“子百姓”、“來百工”幾句,分別變成“勸親親”、“勸大臣”、“勸百姓”、“勸百工”,都反映了西漢政權的封建專制主義正在逐漸加強的特徵。至於本篇中的“舉廢邦”在《禮記·中庸》中改為“舉廢國”,顯然是避漢高祖劉邦的名諱。由此可斷定,《禮記·中庸》晚於《孔子家語·哀公問政》顯而易見。又如《賢君》部分可見於《說苑·政理》,在《家語·賢君》中作“孔子見宋君”,而在《說苑·政理》作“孔子見梁君”。清俞樾曰:“仲尼時無梁君,當從《家語》作宋君為是。”(向宗魯,《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這也說明《家語》早於《說苑》。尤其是戰國竹簡的出土進一步印證《家語》材料的淵源有自。正是因為《家語》材料的原始性,所以其所記載的材料比其他傳世材料更為可靠。例如關於顏回的生卒年壽,可以根據《家語》糾正《史記》傳本之訛誤(王承《略論《孔子家語》的真偽及其文獻價值,《煙臺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其次是,《家語》記載的內容比其他研究孔子的資料更為完整。在有關孔子的研究上,《論語》是傳統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論語》篇幅短小,語言簡略,難以盡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有一說,“論語”的“論”,有“選擇”、“別擇”的意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曰:“論,叚借為掄。”《國語·齊語》“權節其用,論比其材”韋昭註:“論,擇也。”《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照之,以觀其成者也。”楊倞註:“論,選擇也。”如果《論語》書名的“論”為選擇之意,則《論語》應該是選自“孔子家”之“語”中的材料,這樣《論語》就是“孔子語錄”,《孔子家語》則相當於“孔子文集”(楊朝明,新出竹書與《論語》成書問題再認識,《中國哲學史》,2003年第3期。),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家語》都要高出《論語》很多。《論語》全文為一萬六千多字,而《家語》字數卻比《論語》多出近四倍。朱熹在談到讀《論語》的方法時,引程子的話說,如果不通讀全書,“終是不浹洽”,說的應該是準確理解、融會貫通的問題。《家語》詳於《論語》,所記全面,又有孔子言行的生動情節,與《論語》相比,顯然更能展現孔子的人品和思想。已有學者通過比較研究, 證明《家語》從某種意義上講, 其價值甚至要超出《論語》。(楊朝明:《孔子家語·執轡》篇與孔子的治國思想,楊朝明著《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齊魯書社,2002。)
第三是,利用《家語》可解決早期儒學中的一些學術問題。《家語》保存某些獨一無二的文獻資料,是研究孔子、孔子弟子及先秦兩漢文化典籍的重要依據(王承《略論<孔子家語>的真偽及其文獻價值》,《煙臺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這些獨有的文獻資料,有利於拓展對於孔子及其思想和有關學術問題的研究。例如:《家語》一書中有《弟子行》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專篇,所列孔子弟子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人物有不同,經學者考證《家語》中所記弟子在許多方面顯示出更為準確、可靠。(王承《略論<孔子家語>的真偽及其文獻價值》,《煙臺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這一研究可以開拓孔子弟子研究的新局面。同樣,利用《家語》中的材料,可以推動因材料短缺而一直困擾學術界的“孔老關係”和早期“儒道”關係的研究、孔子的“五帝”“三王”觀的研究等許多早期儒學問題。
《孔子家語》詳細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對研究儒家學派(主要是創始人孔子)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同時,由於該書保存了不少古書中的有關記載,這對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其次書中的內容保存許多有關孔子的逸聞趣事,所以,此書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我們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據。
另外書中的許多故事和孔子的許多充滿哲理的語言對我們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
宋儒重視心性之學,重視《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與這“四書”相比,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孔子家語》都要高出很多。由《家語》的成書特徵所決定,該書對於全面研究和準確把握早期儒學更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該書完全可以當得上“儒學第一書”的地位。
以上介紹近年大陸學者研究考古出土古文物,所得到的心得和成果。
接著說明在研究先秦歷史時《孔子家語》傳下的諸多故事,能給我們何種啟發。
《家語》始誅第二記載:
「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有喜色.仲由問曰:『由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樂以貴下人乎?』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於兩觀之下,屍於朝.三日,子貢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今夫子為政,而始誅之,或者為失乎?』孔子曰:『居,吾語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其談說足以飾褒榮眾,其強禦足以反是獨立,此乃人之姦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正、周公誅管蔡、太公誅華士、管仲誅付乙、子產誅史何,是此七子,皆異世而同誅者,以七子異世而同惡,故不可赦也』.詩云:『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矣.』」
已故學者余英時說:「中國儒家是名儒實法」證據就在這裏。
《家語》執轡第二十五記載:
「子夏問於孔子曰:『商聞易之生人及萬物,鳥獸昆蟲,各有奇耦,氣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達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從奇,奇主辰,辰為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為律,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風,風為蟲,故蟲八月而生;其餘各從其類矣.鳥魚生陰而屬於陽,故皆卵生.魚遊於水,鳥遊於雲,故立冬則燕雀入海化為蛤.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萬物之所以不同.介鱗夏食而冬蟄,齕吞者八竅而卵生,齟<齒爵>者九竅而胎生,四足者無羽翼,戴角者無上齒,無角無前齒者膏,無角無後齒者脂,晝生者類父,夜生者似母,是以至陰主牝,至陽主牡.敢問其然乎?』孔子曰:『然,吾昔聞老聃亦如汝之言』」
這一段記載中「九九乘法表」很自然出於子夏之口,表示
孔門之中,「九九乘法表」根本是普通常識,再配合籌算(算盤的前身),中國古代已經能處理千百萬億的數字問題,於此可證。因此天文曆法等需要高級算術的科學問題,在中國古代已經得到解方!
《家語》辯物第十六記載:
「吳伐越,隳會稽,獲巨骨一節,專車焉.吳子使來聘於魯,且問之孔子,命使者曰:『無以吾命也.』賓既將事,乃發幣於大夫及孔子,孔子爵之,既徹俎而燕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如為大?』孔子曰:『丘聞之昔禹致群臣於會稽之山,防風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專車焉,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孔子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諸侯社稷之守為公侯,山川之祀者為諸侯,皆屬於王.』客曰:『防風何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者,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於周為長翟氏,今曰大人.』有客曰:『人長之極,幾何?』孔子曰:『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數之極也.』」
這一段記載中,一截巨骨可以裝滿一輛車,可見
春秋末期越國已經挖到恐龍骨頭化石,可惜未做進一步發掘,錯失了
找到恐龍的機會。
孔子用防風巨人遺骨來解釋超大化石骸骨,已經是當時最科學的解釋了,我們也不忍心苛責先賢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