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學良為何要殺老臣楊宇霆、常蔭槐?
2020/12/13 12:55:50瀏覽750|回應0|推薦40

張學良為何要殺老臣楊宇霆、常蔭槐?

作者: 張松

    晚年的張學良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常蔭槐是奉天的交通委員會的委員長,還是黑龍江(省)的主席,那個時代,呂榮寰是中東路的董事長,最後衝突就是因為這個事情。楊宇霆跟我商量,要把呂榮寰撤掉,讓常蔭槐當董事長。我就想,這個常蔭槐的能力也太大了吧?他當了奉天的交通委員會委員長,又當了黑龍江(省)的主席,現在還要到吉林去做這個董事長,東三省就沒人了,只有這麼一個人嗎?怎麼能一個人把三省(官)都做了?怎麼能三省都有他的事情呢?衝突就在這兒。楊宇霆一定得如此,我心裡就發火了,所以我晚上請他倆來,把他倆都槍斃了!

    這僅僅是張學良與楊常二人火拼的導火索。長期以來,楊、常二人自恃功高,對張學良倚老賣老、禮數有缺,這種骨子裡的不尊重,不經意間就能從其言談中流露出來,甚至連小六子”“鱉犢子之類不敬、辱駡之語都能脫口而出,這令同樣心高氣傲的張學良十分不爽。楊宇霆、常蔭槐經常違背張學良的命令,無視權威擅自做主。他們反對張學良的東北易幟,大肆攬權爭名爭利……

有一次,常蔭槐準備在黑龍江建立山林警備隊,擴編武裝約兩萬人,楊宇霆直接從自己的軍工廠給常蔭槐調撥兩萬支捷克步槍,這麼大的事,楊常二人居然未向張學良報備,竟自作主張了。據說,常蔭槐還支持楊宇霆取代張學良成為新東北王,這就嚴重地觸犯了張學良忍耐的底線。1929110日晚,雙方積怨良久的內部矛盾終於爆發。逼張學良在中東路董事長任命書上簽字的楊、常二人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壓根沒瞧得起的小六子,居然對他倆動了殺機。

  楊宇霆、常蔭槐血染帥府老虎廳

  楊宇霆、常蔭槐的飛揚跋扈,逼張學良動了殺機。張學良與東北軍將領王以哲、自己的衛隊長劉多荃、警務處長高紀毅、副官譚海商量並決定晚上動手,但事到臨頭,他卻猶豫不決。多年後,張學良對外界講,自己當時竟用銀元占卜吉凶,他說:我下不了決心,沒人可商量。我不太迷信,但對這件事真迷信。我想,如果這件事情我應該做,那銀元出正面,結果彈一回正面,彈一回正面,彈第三回還是正面,我想這錢不對。我反過來想,假若這事我不做,那我就是不對,那就出反面,彈一回出反面,再彈一回又出反面,到第三回我不看了,讓我太太(于鳳至)看。我太太哭了,我說你哭什麼?她說我知道你要殺人了!這個錢在我的鐵櫃裡,後來日本人不知道這櫃裡有塊洋錢幹什麼用?我是留下做紀念的。

張學良表示,當初他不想殺楊宇霆,只想殺常蔭槐,而把楊宇霆關起來,但于鳳至的一句提醒要了楊宇霆的命。于鳳至對張學良說:如果你不殺楊宇霆,把他關起來,將來那些東北大佬來保他,求你放了他,你怎麼辦?張學良頓時醒悟,切勿因情廢事,放虎歸山,計畫遂定。當晚七點,楊宇霆、常蔭槐如約而來,坐在老虎廳內。張氏帥府規定,進入帥府者一律不准帶武器、不准帶兵,但楊、常二人驕橫無禮,進入帥府從不交出武器,並且領來一個警衛隊。按照事先的行動方案,張學良的副官長譚海,解除了楊、常警衛隊的武裝,然後將前院已處理完畢的字條,秘傳給老虎廳內的張學良。見時機已到,張學良望了望喋喋不休、繼續糾纏的楊、常二人,一語雙關地說:二位話說得這麼多,是不是有點渴了?楊宇霆沒好氣地回了句:是有點渴,可我不愛喝水。常蔭槐緊跟著說:就想讓你簽字!張學良說:不愛喝水,那就吃西瓜。來人,剁兩個西瓜!侍從忙上樓去取,隨即下樓回話:西瓜在樓上冰裡鎮著呢,夫人正在洗澡,我不便進去。張學良對楊、常說:稍等,我去拿。

這些話都是事先商定好的暗語,目的是將張學良引出。張學良抽身離去後,高紀毅、譚海率6名彪壯衛士,各個手持駁殼槍闖進老虎廳。衛士們3人一組,分別將楊、常按倒在地。高紀毅向楊、常二人大聲宣佈:奉長官命令,你們二人阻撓國家統一,立即處死,就地執行!

楊、常聞言,臉色慘白,目瞪口呆,臨死前一句話也沒說出來。4名衛士分別按住楊、常二人的雙肩,兩名衛士分別用槍抵住楊、常二人的後腦,連開數槍,楊宇霆、常蔭槐血染老虎廳,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楊常事件

  張學良的善後:

  厚葬楊常,不罪妻孥

  槍斃楊、常後,張學良把劉多荃叫來,吩咐他說:你趕快去見楊大嫂、常大嫂,各送一萬元撫慰金。聽說楊宇霆、常蔭槐的親屬要爭家產,張學良趕忙派人阻止,以確保楊、常妻兒的利益得以保全。張學良還特意給楊宇霆的夫人寫了一封長信,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如大帥出此,弟必叩首來請,然弟身受重任,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能不顧及全域,為國家為人民計,請大嫂三思而宥之。第二天上午,張學良召集張作相、翟文選、王樹翰、鄭謙、臧式毅、孫傳芳等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進府,宣佈楊、常已被殺,聞此言,眾人驚愕不已。隨後,陸續發佈了《東北三省保安總司令佈告》《張學良致中央政府通電》《張學良致三省父老電》《追述楊常伏法經過詳情》《楊常伏法之判決書》等。判決書等檔對外宣傳楊、常的罪狀是:暗結黨羽,圖謀內亂……阻撓和議,把持庶政,侵款瀆職,已構成內亂罪叛亂罪”“遂依法判決,立地執行槍決

據說,張學良曾決定由秘書長鄭謙起草處決楊、常的通電,誰知鄭謙以為張學良將自己劃入楊、常死黨,死期在即,竟驚嚇而死。張學良聞訊後,慨歎道:殺了楊常,嚇死鄭謙!,下令厚待其家屬,並親臨其家弔唁。

隨後,張學良特意指示:楊、常被處決後,不株連任何官員,罪不及妻孥。張學良安排厚葬楊、常二人,並為他們撰寫輓聯,他給常蔭槐的輓聯是:天地鑒余心,同為流言悲蔡叔;江山還漢室,敢因家事罪淮陰。”“蔡叔指的是蔡叔度,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周初三監之一的蔡姓始祖,周武王滅商後,封於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時,蔡叔度與其兄管叔鮮挾持商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不久被周公旦平定。蔡叔度被貶,死於流放之地。淮陰,指的是漢初名將韓信,漢高祖劉邦對其疑心,由楚王貶為淮陰侯,後被呂后與蕭何合謀暗算,誘殺於長樂宮鐘室,夷滅三族。用古代的蔡叔度與韓信,比擬現實的楊宇霆與常蔭槐,雖時代不一,卻命運同款。不得不承認:歷史,常有驚人的巧合。

  楊常事件影響歷史走向

  張學良怒殺楊宇霆、常蔭槐,雖逞一時之快,表面上震懾住了老派勢力,掌控了東北的軍政大權,但其後遺症也是顯而易見的,在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東北大事件中,張學良身邊再無楊宇霆這樣的智謀之士,再無常蔭槐這等幹將能人,特別在緊急時期,東北軍缺乏核心與靈魂,20萬東北軍,頃刻間分崩離析,悲愴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無論張學良給楊、常二人按上了怎樣的罪名,但他們對東北的發展、對東北軍的改造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不容抹殺。可以說,沒有楊宇霆就沒有後來的張作霖,更沒有張學良;沒有常蔭槐,就沒有東北國產鐵路的大發展。張學良殺掉楊、常兩位功臣,寒了一批東北軍老臣之心。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被蔣介石軟禁後,除了少壯派群情激憤外,張作霖留下的老班底幾乎沒有多大反響,更無人援手,由此可見,楊常事件給他們留下的心理陰影有多深。對側臥一旁、虎視眈眈的日本關東軍來說,張學良除掉了精明練達的楊宇霆、老辣硬氣的常蔭槐,等於借張學良之手搬掉了兩塊日本侵華的絆腳石,求之不得。

    晚年的張學良追憶楊常事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錯不該殺楊宇霆、常蔭槐!。常蔭槐被處決後,遺體被運回吉林梨樹縣,靈柩停放三個月,葬於劉家館子東南一公里外的山坡處。常蔭槐有五房妻妾,養育常溥彝、常俊彝、常桐彝、常林彝、常伍彝、常勤彝6個男孩及常俊卿、常文卿、常雲卿3個女孩。常蔭槐對子女教育頗為重視,學齡前即聘請學有專長的學者充任家庭教師,先後有4子留學美、日、德等國深造,如常林彝畢業於美國克里勒達礦業學院,曾任瀋陽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後移居美國;常伍彝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曾任北京外交學院副教授。

門庭顯赫、自負其能、興於亂世、死於非命——常蔭槐的跌宕人生詮釋了何謂人生無常

  (遼瀋晚報主任記者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