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試評魏德聖的熱血片《KANO》:為棒球魂熱血,還是為大和魂熱血?
2014/02/27 15:10:11瀏覽51340|回應222|推薦204
老魏專賣熱血
《KANO》今日(2014/02/27)上映,小肉球自然還沒看此片,因此,本文僅僅「試評」此片的熱血,而「試」字是英文 "tentative" 的意思,表示本文並非蓋棺定論,隨時會因新資訊而修正論點。
 
台灣人是很寵魏德聖的,台灣人喜歡熱血,魏德聖拍片子賣的都是熱血:《海角七號》(2008)裡有一群南部人搞 band 搞得超級熱血,《賽德克巴萊》(2011)裡有一群賽德克原住民抗日抗得超級熱血,現在《KANO》(2014)正式上映,裡面則是一群日帝統治下的嘉義「日人+漢人+原住民」打棒球打得超級熱血。
 
但在《KANO》裡,確實是台灣人自己很熱血嗎?還是男主角日本教練對棒球很熱血,既被帝國派駐殖民地,便在台灣「就地取材」,俾宣洩他個人的棒球熱血、滿足他個人的棒球野心?在那個殖民地時代,被征服者/被統治者有權利對某事熱血嗎?我們知道《賽德克巴萊》裡的原住民與這些嘉義人處在同個時空狀況,他們想自由自在地熱血一番,結局卻是幾乎全部死光光。
 
噢,明白了!《KANO》中的熱血是有條件的熱血,是日本征服者/統治者所鼓勵、允許的熱血,而1931年嘉農(KANO)棒球隊的熱血,乃是來自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的挹注--這個日本人對棒球的熱血,以及其統治階級身份帶來的特權與特許,才是電影《KANO》熱血的源頭(見下圖)!

近藤兵太郎確實對棒球超級熱血,棒球就是他的生命,在日本時,曾為甲子園名將,又當過愛媛縣立松山商業高等學校的初代棒球教練,培養出藤本定義、森茂雄等人,創出第一次黃金時代。然而他後來因故被分發到台灣,剛開始任教的學校並沒有棒球部,直到進入嘉農才如魚得水。

《KANO》劇情介紹
 
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片名《KANO》是「嘉農」的日語發音,維基百科說它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台灣劇情片,描述一群奮戰不懈的野球少年們,朝著夢想前進的真實熱血故事。
 
1929年,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的棒球代表隊有了新教練近藤兵太郎(永瀨正敏飾),近藤採用斯巴達式的魔鬼訓練,整頓這支由日本人、台灣漢人和台灣原住民組成的散漫球隊,以進軍甲子園為奮鬥目標,激發球員的求勝意志,嘉農棒球隊原本是常敗軍,終於在 1931 年一路過關斬將,北上台北,打敗由日本人所組成的常勝冠軍「台北商業隊」,成為首支在濁水溪以南、贏得全島冠軍的棒球隊。然後,嘉農棒球隊便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園大會,在一望無際的甲子園草地、與五萬五千名觀眾面前,以三勝一負的佳績獲得亞軍,感動了所有的現場觀眾,遠遠從觀眾席上傳來波波讚聲:「英雄戰場,天下嘉農」。
 
劇組:馬志翔導演,黃志明、魏德聖監製,陳嘉蔚、魏德聖編劇
音樂:佐藤直紀
製片:中華民國果子電影有限公司
語言:日語、臺語
上映:臺灣2014年2月27日,香港2014年3月27日
預算:3億新台幣、約1000萬美元
主要演員
永瀨正敏:近藤兵太郎,嘉義農林野球隊監督

(小泉今日子的前夫)

伊川東吾:佐藤監督,近藤兵太郎的老師
坂井真紀:近藤兵太郎的妻子
大澤隆夫:八田與一,嘉南大圳設計者
 
嘉農球員:曹佑寧(飾嘉農投手吳明捷,漢人)、陳勁宏(中外野手蘇正生,漢人)、鐘硯誠(游擊手上松耕一,卑南族原住民)、謝竣晟(捕手東和一,阿美族原住民)、謝竣倢(三壘手真山卯一,阿美族原住民)、張弘邑(左外野手平野保郎,阿美族原住民)、小里初雄(一壘手,日本人)、川原信男(二壘手,日本人)、福島又男(右外野手,日本人)等。
 
萬人封街的宣傳手法也很熱血
 
《KANO》也創下國片史上第一次萬人遊行宣傳手法,在2014年2月22日於嘉義市舉辦盛大的萬人封街遊行首映活動,監製黃志明、魏德聖、導演馬志翔、男主角永瀨正敏、近藤的2個女兒亞琦與喬喬,也會帶領全片的素人球員、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演員、嘉義地區的棒球隊,重現歷史中嘉農隊勇奪甲子園殊榮後,搭乘火車回到嘉義火車站,全嘉義市民迎接歡呼的萬人盛況。KANO萬人封街遊行首映活動從嘉義火車站開始,沿著中山路走到中央噴水池為新的嘉農投手吳明捷雕像,雕塑家浦浩明作品 - 「一隻展開翅膀的老鷹─KANO 1931」揭幕,再沿著中山路走到嘉義市立棒球場舉行KANO電影首映會。特別的是,歷史上嘉農隊球員的後代家屬,近藤兵太郎教練在台灣、日本教導過的學生,也全都將一同齊聚嘉義,參與遊行活動。〔維基〕
 
下圖是《KANO》劇照,畫面重現古早嘉義車站前商店街風華的大型背景前,嘉義農林棒球校隊獲得台灣大會優勝後,回鄉遊行的場景。嘉義市民揮舞著小旗迎接英雄凱旋,主辦夏季甲子園的「大阪朝日(新聞)」的旗幟也飄揚其中,而魏德聖 2014-02-22 萬人封街始自嘉義車站,則又是重現這個畫面:

對國台語都不熱血

維基百科的《KANO》條目說它是「台灣劇情片」,它其實是外語片,完全不使用國語,台語只佔一成,日語佔九成,既是外語片,說它是台灣片就很勉強。編劇與監製魏德聖有他的說辭:「會用日語發音是因應1931年的時空背景」。

(真破解了嗎?)

小肉球認為魏德聖堅持使用日語的解釋講不通,並違反基本電影常識。片子的時空背景是上世紀30年代的日據台灣,那時候的台灣人必須講日語,但是一部電影所使用的語言必須以出品所在地的市場觀眾所操語言為準,電影是給觀眾看的,魏德聖拍此片的主要市場觀眾是台灣觀眾。
 
假如魏德聖的謬論能夠成立--那麼,例子不勝枚舉,世界超級名片《戰爭與和平》、《齊瓦哥醫生》都應該以俄語發音了,《辛德勒的名單》也該以德語發音了,300位斯巴達壯士的影片必須使用希臘語了,大玉兒、海蘭珠、多爾袞、皇太極其實說滿文,為求 authentic(翔實)就多以滿文發音了嗎 ...? 我們知道實際情況不是魏德聖說的那樣,影片的發音是以主要市場觀眾群所使用的語言為準。
 
這明明是最基本的電影知識,《KANO》的主要市場是台灣觀眾,台灣觀眾使用國語和台語,魏德聖卻將《KANO》拍成日本片,片名也是日文,致使我們懷疑魏德聖是否以日本市場的日本觀眾群為該片的主要標的觀眾。
 
《KANO》被譽為「2014年最期待電影」,由於它算外語片,無法報金馬獎,魏德聖表示不在乎,說「很多人這樣說,無所謂,(如果)不能報金馬獎就算了」。
 
另:《KANO》會在日本上映,也會在香港上映,卻不會在中國大陸上映。
 
《KANO》對三族共和很熱血:漢族、原住民族、大和族
 
 
1931年,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日本技師「八田與一」設計的「嘉南大圳」在前一年完工正式起用;1931年,嘉義市號稱民主聖地的噴水池,開始噴水;1931年,嘉農~~嘉義農林棒球隊,第一次以「雞尾酒球隊」的組合(漢族、原住民族、大和族,三個民族組成的棒球隊),原本不被看好的南部球隊,拿到全島冠軍,不但打破「冠軍旗跨不過濁水溪」的魔咒,還創下首次成軍就打進甲子園的紀錄 ... 「嘉農」是甲子園高校野球歷史上,首次有大和民族以外的球員出場的紀錄。... 魏德聖說他找到棒球跟土地的連結點,「嘉南大圳的開通,一個很大的目的是,台灣南部『水的問題』解決了,稻田面積增加好幾倍,稻田跟這支棒球隊有什麼關係?因為這支棒球隊是嘉義農林學校的球隊,他們是要在土地上面實習,種稻、種樹、甚至要在土地上打球奔跑,所有東西都跟土地結合在一起。農業跟工業產生連結,農業又跟運動產生連結,為什麼而打……」
 
魏德聖在劇本的編排上,將時間做了稍許巧妙的挪動〔按:既然號稱史實,就不可挪動時間〕,把噴水池、甲子園、嘉南大圳開通連結在一起,「看著滿滿的水圳,『八田與一』搭著舢舨船,巡視圳溝,看見嘉農棒球隊的孩子們,對著他們揮手說,去甲子園拿一個冠軍,替台灣的農民,爭一口氣……」... 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魏德聖不斷藉由台灣歷史的耙梳,試圖理出一條認識與理解的紋路,仇恨不會是歷史留下來的唯一出路,而原諒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電影如果可以讓大家得到一個重新回頭的機會,正如魏德聖說的,「我們在找未來,棒球的未來,台灣運動的未來,台灣的未來,能不能不要站在現在找未來而已,不要老是再從未來找未來,能不能從過去找未來……
 
導演馬志翔也高唱三族共和
 
〔《KANO》這個故事就是〕第一支三族共和、打進甲子園的球隊,雖然輸了比數,卻贏得敵對球員的喝采,戰勝自己。
 
* 歌詠日本德政:《KANO》在說故事背景的1931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下是欣欣向榮的,人民生活很好,嘉南大圳完工,嘉義市噴水池竟然是民主聖地,它開始噴水,日本人統治台灣很民主。下圖畫面是魏、馬刻意製造出來的時空背景對照,嘉農棒球隊在熱血操練,緊旁邊陪襯著日本帝國政府在台灣的熱血建設:

noblesse oblige 的畫面

noblesse 是貴族、尊貴,oblige 就是 obligation(義務、責任),合起來的意思是越顯貴的人責任也越大,做貴族有做貴族應盡的高尚義務,統治者/征服者有教化與作育下民(即被統治者/被征服者)的高尚義務。小肉球觀賞《KANO》劇照,昔日帝國主義殖民者最津津樂道、最愛自詡的「noblesse oblige」立刻湧上心田:

(上圖:伊川東吾飾近藤兵太郎的老師佐藤監督,日本人好和善

(上圖:大澤隆夫飾受帝國命,設計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

(上圖:八田與一超級popular!如此和善與高貴,備受「衣褐寬博」之「下民」的敬仰。)

(上圖:左為大澤隆夫飾演的八田與一,他高高在上,noblesse oblige!noblesse oblige!

(上圖:坂井真紀飾演教練近藤兵太郎的妻子,真要命!連母女三人都笑容滿面地參與了noblesse oblige!)

(上圖:noblesse oblige!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共和」,放飯餵飽球員。)

(上圖:刻意營造的畫面,坂井真紀像球員的保護者,站在後頭背景。)

(上圖:坂井真紀與永瀨正敏,作育英才,百年樹人,春風化雨 ...)

(上圖:noblesse oblige!憂心忡忡,為嘉農球員。)

(上圖:熱血的報酬,在統治者的帝國衣錦還鄉。)

此片的諷刺在於noblesse oblige都是統治者/征服者自己這麼看自己的,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對他們自己的「自我良好感覺」。而在《KANO》,卻是被統治者/被征服者的後人,在將近85年以後的今天,以過濾負面事實、堆砌陽光熱血畫面的手法,去描述過去1931年台灣統治者/征服者的 noblesse oblige,以及去肯定過去這批台灣統治者/征服者的「自我良好感覺」。

魏德聖太過熱血地看嘉南大圳

魏德聖說嘉南大圳解決南部水荒,人民可以多種稻,這全是日本人的德政。但,實情是:
 
當時台灣的有識之士劉清風,對嘉南大圳的強制蔗作如此批判:「農民蒙受損失,還不得不從事蔗作,是因嘉南大圳的特別水租負擔,以及三年輪作的作祟。因為農民,必須向製糖會社借錢,才能繳交水租,又依嘉南大圳的水統制辦法,才不得不被強制耕作甘蔗;從製糖會社來看,從此就不必把各個農民的反抗,當做屁事了。再說,蔗作的對抗作物是米作,從前製糖會社不斷地受米作的威脅,現今嘉南大圳完成(因三年輪作的關係),在此區域內的水稻作,再也不能成為蔗作的對抗物了。」當時台灣新民報社的經濟專家,如此嚴厲地批判嘉南大圳,對水的統制,不但讓台灣農民,失去選擇蔗作或水稻作的自由,同時讓日本的製糖公司,不把台灣農民放在眼中。當時台灣人也要求,撤廢甘蔗原料採取區域制度,但是台灣總督府,為保護日本資本的製糖會社,不加以理會。http://bbs.tianya.cn/post-333-269258-1.shtml「台灣新民報批判:嘉南大圳的強制蔗作—Taiwan media speaks out」,作者許介鱗)
 
我最近看的文獻,都發現一件事,嘉南大圳的開通雖然促使雲嘉南地區的土地更易於耕種,但是各地的農民事實上似乎不怎麼歡迎嘉南大圳的開通,除了土地的種植限制更多,水權更貴(破壞當時既存的水權使用制度),還有一些地主因嘉南大圳而傾家當產,最直接者圳溝所經之地充公無補償,圳溝破壞聚落風水之說更是幾乎每個聚落都有,嘉南大圳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受歡迎,有部分其實是因為當時殖民政府的宣導.....http://skcclerk.pixnet.net/blog/post/30566624-%E5%AE%89%E5%AE%9A%E7%89%9B%E8%82%89%E5%AF%AE%E5%82%B3%E8%AA%AA
 
當初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要設置「實行小組合」時,其實農民不並喜歡,因為既要當「免錢的義工」幫忙修建水路、疏濬外,還要繳水租,並配合三年輪作.  組織「實行小組合」,農民有怨言,強迫實施三年輪作,自己的土地要種什麼還要照規定來,也讓農民頗有意見,而更讓農民反彈的就是收水租。在嘉南大圳尚在興建時,地主或農民除了要出勞力外,還必須繳納「臨時賦課金」,幫大圳工程負擔部份經費。等到大圳通水後,則開始要繳交「普通水租」和「特別水租」兩種費用,「普通水租」是作為嘉南大圳組合平時運作及埤圳定時維修的費用,至於「特別水租」則是用來償還大圳建造時,向銀行借貸的債務。(http://hces.tn.edu.tw/chianan/d03.htm
 
再駁三族共和
 
三族共和:編劇暨監製魏德聖與導演馬志翔接受專訪,都提到《KANO》想表現「三族共和」,這三族在台灣土地上作出土地的連結,由一支嘉農棒球隊達成大和族、漢族、原住民族的三族共和。
 
1931年的嘉農球隊的正選球員裡面有三名日本人、兩名台灣漢人、四名高砂族(臺灣原住民),魏德聖與馬志翔二人對「三族共和」很熱血,但他們似乎抽離掉時代因素:在1931年代,日本帝國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統治著台灣這塊殖民地,搜刮台灣的資源,源源不絕運回日本,而殺豬殺牛必須先把豬牛養肥,嘉南大圳對帝國的功用僅止於此,談不上什麼德政。嘉南大圳若是德政,須論帝國二戰戰敗,交出台灣、停止魚肉殖民地以後,它對台灣農業的效應。
 
此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是需要錢的,而魏德聖所歌詠的1931年是發生九一八事變的年度,日本就在這一年發動大東亞戰爭,出兵侵佔東北,建立滿州國。
 
試評結論:《KANO》太過「浪漫」
 
即便魏德聖找馬志翔執導,《KANO》徹頭徹尾仍是魏德聖的baby project,他又編劇,又監製,而魏德聖又犯了他在《海角七號》的錯誤:編劇太過浪漫,以致一廂情願。
 
魏德聖在《海角七號》浪漫到「去他媽的」規範與傳統,讓他的男主角做郵差卻私自攔截郵件,竟然還拿給別人看他私自攔截的郵件。
 
對不起,在21世紀的台灣環境,乃至任何其他環境,郵件至為神聖,郵差不做這種事情。魏德聖熱血浪漫到脫離21世紀的現實,編劇只顧滿足內心一腔熱血,罔顧外在的客觀實況,抽離掉社會倫理規範的質素。
 
國父有五族共和,但國父說的五族都是同個國家的平等平權民族。魏德聖在《KANO》卻給它來個三族共和,但魏德聖的三族卻是形同「大英帝國 vs.殖民地印度」的「日本帝國 vs. 台灣被殖民者」的共和。小肉球此文純然根據他的專訪,雖未看此片,論理俱根據魏德聖自己述說的論點,他說《KANO》此片要作出與台灣土地的連結,然而魏德聖又自相矛盾,他將「台灣土地的剝削者/外來征服者」升格成為台灣的「一族」--於此,他編劇,又抽離掉歷史倫理的質素。
 
道理很簡單:魏德聖自己說《KANO》幾乎全講日文,是為了忠實呈現日據時代實況。那麼,在一個不准人民講母語的景況下,還談什麼「三族共和」。
 
小肉球只看過《海角七號》,不認為該片崇日和媚日,只認為該片 a-moral,一個國家的郵差竟然隨便攔截、拆封、洩露郵件內容,編劇在「大德」上崩壞,只在「小節」上熱血、浪漫。
 
《KANO》恐怕又犯了老毛病吧?他自己的《賽德克巴萊》都在敘說日據時代日人的殘暴不仁,如今在《KANO》裡,為了發洩棒球的浪漫,就熱血到把該時代的史實全拋在九霄雲外,將片面事實加以改造,勾勒出一個「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共和」的不實場景。

這部片子在模糊台灣與日本的差別性, 感覺有 "你儂我儂" 的味道:

把日本人與台灣人一起打破, 再用 KANO 牌的水調合, 讓你泥中有我, 我泥中有你, 到頭來分不清你我.
 
最後,請想想《KANO》故事中的投手吳明捷是客家人,卻為什麼終身拒入日本籍吧!
 
「KANO」吳明捷 終身拒入日本籍名導演魏德聖監製的台灣棒球電影「KANO」,主角吳明捷是苗栗縣人,在日本成名、娶妻生子,至72歲過世仍持中華民國護照,他的客家硬頸精神,成為電影史詩外的精彩章節。吳明捷以台灣人為榮,因台灣歷經千辛萬苦,從殖民地翻身成為二次大戰的戰勝國,他寧願定期向日本申請居留證,甚至日本人拜託他入日本籍,可以省下不少麻煩,他都沒有退讓。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tball2&aid=1138900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6 03:23 【udn】 這有其他產品!俠盜 傳奇 未滿 禁止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歷史,不能當作沒發生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9 15:38

題外話

關於二二八,國民黨的立場,當然沒有我講的官逼民反那麼簡單,我只是為了行文流暢,省略了一些文字,就正如我講血債血償一樣,都是為求簡潔而少說了一些背景

一樣是侵略,一樣流了不少血,但中國人和台灣人對待日本的態度就是不太相同,而且照理說,中國共產黨還應該感謝當時日本的侵略才是,只能說,這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0 07:00 回覆:
了解!  是俺誤會您了, 對不起!  

歷史,不能當作沒發生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9 11:15

您談到 "日本的野心", 你似乎和魏德聖編此劇犯下同樣時空錯誤, 你拿20世紀上半葉的日本, 套在今日21世紀的日本頭上. 今日的日本並沒有吞併台灣的野心, 也沒有侵略鄰邦的野心, 它今日如果積極拉攏台灣, 或積極 "同化" 台灣, 動機出於恐懼. 它恐懼像你這樣成天雞貓子喊叫 "血債血還" 的中共與中國人

關於這一點,我說的也是當時日本的軍國野心,結下這樣的仇恨,也讓大多數的中國人和韓國人,至今仍然難以釋懷,更何況,從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對上中國這個歷史悠久又相當驕傲的民族,就註定這樣的血債只能血還(中國人在東亞的歷史定位上,有點類似法國人,不同的是,因為中國人歷史更悠久,所以更加驕傲,日本人原本想學習英國人的智慧,但卻很可悲的因為當時的派閥政治,走上和德國人相同的道路)

所以,我只是客觀的面對歷史而已,談不上仇日!是否不訴諸武力,就能得到和平,也不是一廂情願,而必須是兩情相悅!

至於把我比擬為台灣的左派先驅謝雪紅,我自認不配,我的立場應該是比較偏向國民黨,但對民進黨及共產黨的某些人物也十分敬佩!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0 07:01 回覆:
是小肉球太快下斷語, 現在明白您的立場.  若有冒犯, 請海涵!

LOUAR
2014/03/08 22:10

轉述我在一篇吹捧KANO的影評(《KANO》:多重意義的重返榮耀

)中發表的留言

那篇影評中所謂的反戰觀點,也是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發想,也許當時已經皇民化的台灣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但對中國人和韓國人來說,仇恨的種子早在日本開始進行侵略時,就已經萌芽了,而這樣的仇恨,也只能流血才會結束,因為血債只血償,否則日本的野心永遠不會結束!

這確實是一部對戰爭反思和檢討的電影,但這樣的題材日本人能拍,認為自己是日本人的台灣人也能拍,唯獨真正的台灣人不會拍,正如同韓國人和猶太人永遠不會去拍一部片來歌頌日本和納粹統治一樣

這部片與其說是國片,不如說是日本片,因為片中只有日本人和已經皇民化的台灣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緬懷那段美好的日治時光,而痛恨自己引起的戰爭,但對真正的台灣人而言,爭自由遠比衣食溫飽來的重要,寧願自由的當個窮人,也不願富裕的當個奴才!

歷史,可以寬恕,但不能當作沒發生,刻意去淡化日治時代的高壓統治,正如同國民黨說二二八只是官逼民反一樣,而kano所謂的三族共治,在我看來,也只是一個美麗但脫離現實的謊話而已!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9 04:25 回覆:

大致同意您, 除了幾點:

* 您主張 "血債血還", 俺不同意訴諸武力, 小肉球是甘地 "non-violence" 的信徒.

* 您談到 "日本的野心", 你似乎和魏德聖編此劇犯下同樣時空錯誤, 你拿20世紀上半葉的日本, 套在今日21世紀的日本頭上.  今日的日本並沒有吞併台灣的野心, 也沒有侵略鄰邦的野心, 它今日如果積極拉攏台灣, 或積極 "同化" 台灣, 動機出於恐懼.  它恐懼像你這樣成天雞貓子喊叫 "血債血還" 的中共與中國人.

* 你說 "國民黨說二二八只是官逼民反", 顯然你搞錯國民黨對二二八的立場, 國民黨的立場是: 在1947年2月底到5月的那個時空, 官逼民反是爆發二二八事件的原因之一, 並非 "只是" 官逼民反.

* 你顯然憎恨台灣的民進黨, 現在你又詆譭台灣的國民黨, 難不成你像謝雪紅一樣, 你是今日台灣的共產黨?大笑


很有趣ㄉwikipedia
2014/03/08 20:04

與歷史不符之處

嘉南大圳1930年4月竣工,編劇陳嘉蔚、魏德聖為配合第17屆夏季甲子園而變成1931年。
嘉義市噴水池在民國59年由許世賢市長時期,拓寬中山路時將圓環改建為全省首座七彩噴水池;kano電影提前39年完工,成為時空穿越劇。
1931年,第17屆夏季甲子園的決賽中第九局的打擊順序與歷史不合,因為上松耕一於第1、4、6、8局分別上場,打擊成績則為三振、滾地球刺殺、界外高飛接殺及三壘安打各一次;第九局沒上場,因此不可能被三振;結果電影中硬是出現「不存在的第九局」,讓上松在一出局滿壘時被三振出局!且最後一棒打者也並非吳明捷。
1930年代,尚無滑球、伸卡球的名稱,而在片中近藤教練卻教球員練打這兩個球種。
吳波為臺南廳楠梓坑支廳(今高雄市橋頭區)人,不可能整天騎著腳踏車去看嘉農球員練球。
因畢業而未能參與1931年比賽的兩位學長大江光夫、齋藤公好,史實並無此二人。
嘉農棒球隊左外野手,阿美族,漢名為羅保農;日本名平野保郎!竟有「嘉農核彈頭」之稱?1931年日本人都不知道的核彈頭機密,台灣竟開天眼未卜先知?扭曲史實未雨綢繆,竄改歷史真相未嘗不可。
======
吳明捷 1911年出生,1931年超齡參加第17屆夏季甲子園大會
小名阿基拉(Akira),為「明」的日文發音。
上松耕一
Agematsu Kouichi 甲子園史上最年長選手(27),1931年超齡參加第17屆夏季甲子園大會。初代嘉農成員之一。
嘉農棒球隊游擊手,卑南族。
漢名為陳耕元。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9 04:09 回覆:
* 關於嘉義市噴水池: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136 (台灣大百科全書): 嘉義市的中央噴水池位於中山路中段的圓環中央,於民國五十九年由許世賢市長時期於拓寬中山路時將圓環改建為全省首座七彩噴水池

許世賢做的, 是改建.

http://zh.wikipedia.org/wiki/KANO (維基KANO條目): 嘉義市噴水池在1927年完工,曾出現於陳澄波的畫作「夏日街景」。但電影中1931年仍在施工中。

原來, 魏德聖編劇, 玩乾坤大挪移, 把嘉義噴水池的完工年代延後四年, 對了, 他還把嘉南大圳完工年代延後一年.  

魏德聖編此劇, 對外祭出所謂的 poetic license, 這是藝評術語, 意思是為了闡述作品意旨, 創作者可以易動客觀事實.  但老魏忘了 poetic license 的限制: 講真實故事就必須呈現客觀事實, 任意易動就自打嘴巴, 自己沒在講真實故事.

* 關於超齡: 請看俺今晚值夜生 "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1931年時的主力".

njmozar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8 11:03
一群滯台的倭裔台胞,怎樣也無法忘記昔人榮光,一群傻漢裔台胞跟著瞎起哄。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8 17:17 回覆:

你的中文很不好!

(1) "滯台" 用的不正確, 表示這些人是過客, 暫時滯留在台灣, 與事實不符, 因為媚日崇日皇民餘孽不是過客, 他們住在台灣, 是台灣的住民.

(2) "台胞" 用的不正確, 除非您是中國大陸那邊的陸客, 陸客稱台灣人為台胞.

(3) 你的 "瞎起" 寫錯別字, 應作 "瞎起".大笑

不過, 小肉球明白你的意思.


加藤鷹騷手弄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8 01:27
《KANO》對日本統治時期的過度美化,也令人匪夷所思。例如,韓國人絕對不會感謝日本的殖民統治,韓國 清算殖民非常徹底,一直到樸槿惠上臺前,都還在清算殖民時代的「韓奸」的不當財產,管你是幾級古跡,只要是日本象徵的東西一律拆除,連日本駐韓國總督府也 拆得乾乾淨淨;越南人也絕對不會大力稱讚「法國人教化了野蠻的安南人」「法國人建造了米軌鐵路造福安南」這樣奇怪的被殖民史觀。

偏偏《KANO》就是這樣寫日本,再以不成比例的篇幅美化、介紹這個殖民時期。再者,八田與一為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的稱號。但當初為 什麼台灣人民吃不上稻米,還在吃番薯簽的時候,嘉南大圳灌溉的是卻是殖民地的蔗糖經濟作物,而不是給台灣人民的糧食作物?八田與一不過是執行這個日本在嘉 南地區殖民經濟的一個總工程師,這有什麼好感謝的?以至於後來邀請八田的後人來台灣參與銅像揭幕,他的後人還「深感驚訝」呢!同樣的,阿里山小鐵路難道是 日本對台灣的德政?說穿了不過是掠奪台灣森林資源的工具,以至於,我們在明治神宮,以及其他的日本神宮看到多少來自阿里山的神木!

退一步說,我的確承認烏山頭水庫對後來的台灣有經濟上的貢獻,但怪異的地方在於:請問台灣有多少水庫?為什麼獨厚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所以《KANO》 刻意地隱藏清領時期劉銘傳的電信、鐵路建設,《KANO》也可以忽略國民政府的建設台灣。如果八田可以被《KANO》吹捧成這樣的地位,坦白說那麼孫運璿 與李國鼎都應該建廟了。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8 05:08 回覆:

嘻嘻, 您這篇已有人在第146樓貼過了.

關於最後一段, 俺有點意見: 作者以問 "台灣有多少水庫" 來貶低嘉南大圳對台灣的貢獻, 小肉球認為這是無效的一問.

真理或真相是, 嘉南大圳對台灣有貢獻, 但那並非日帝/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的本意, 其本意並非為了對台灣有所貢獻, 而是為了對日本有所貢獻.  當日帝撤走後, 嘉南大圳才真正對台灣有貢獻, 並且貢獻還不小.

好, 問題來了, 八田與一在日帝殖民時代成立的 "嘉南大圳水利組合" 負責管理水門和配水作業, 等到台灣光復, 這批人沒被換掉, 只改名叫做 "嘉南農田水利會", 依然負責管理嘉南大圳 -- 這是很大的權力, 也有很多的油水, 並且擁權自重, 成為地方大樁腳, 地方政客不敢不買他們的帳, 中央則不敢不買地方政客的帳, 如此織造成一個權力的網絡.

這些人擁嘉南大圳自重, 就必須儘量凸顯嘉南大圳的偉大, 如果只有十分的偉大, 就渲染成一百廿分的偉大, 即便嘉南大圳現已式微, 卻仍然必須堅持它依舊偉大.

而它的建造人八田與一, 則是 "嘉南農田水利會" 前身 "嘉南大圳水利組合" 的祖師爺, 這批人將他與嘉南大圳劃上等號, 將他英雄化與偶像化, 則是他們這幾十年來的 "使命".

一切都為了維續權力啦.大笑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895侵台的貞愛親王在台南駐留所與嘉義登陸地各有一碑
2014/03/07 22:58

下圖是嘉義布袋鎮重新出土的"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 (高250cm .寬100cm. 厚30cm)

所以現如今1895侵台的貞愛親王在台南駐留所與嘉義登陸地各有一碑

這廝八成比之孫中山銅像更具紀念意義吧 ?

 

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 (連結另開新視窗)
* 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8 04:41 回覆:

孫中山沒殺過台灣人.

貞愛親王殺了很多台灣人.

嘉南有些台灣人不去找殺他們先祖的貞愛親王的麻煩, 卻找孫中山的麻煩.

這表示這些台灣人喜歡被別人殺害.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NOKO無疑是一頁傳奇
2014/03/07 22:26

NOKO這篇不是俺寫地 , NOKO的第一任初創期教練是台灣人 , 台灣漢人教練與台灣原住民球員,  這組合就迷人了 . 而且他們在霧社事件之前好幾年即已赴日痛宰純日本人球隊, 這實在深富故事性.  要我就NOKO一下 .

球姨支持一下NOKO吧 ! 這NOKO無疑是一頁傳奇. ^圂^

另 , 阿咪說您誤會她了啦 , 此刻阿咪沮喪到了極點 . (沮喪是我猜的)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8 04:37 回覆:

俺明白您的論點.  您是說, 魏德聖想發揚 "台灣精神", 幹嘛找個 KANO 題材, 明明KANO裡頭並非純台灣組成, 教練也非台灣人, 老魏想發揚 "台灣精神", 應該選擇 NOKO 題材, NOKO (能高隊) 純由原住民組成, 裡頭一個日本人也沒有, 當初教練是漢人教練, 並且NOKO赴日早在霧社事件之前 (1920年代), 雖沒去甲子園比賽, 但是在日本作巡迴賽痛宰日本球隊, 以致過了60年, 在1981年, 郭源治去日本打球, 日本觀眾高喊 "NOKO的後人來了!"

瞧, 日本人沒喊 "KANO的後人來了!" 適足以證明 NOKO 在日人印象中不可磨滅.

小肉球同意您啊!

唉, 無奈魏德聖拍棒球片, 需要日本教練, 需要有日本球員加入的球隊, 需要編造日本球員站在甲板大喊 "台灣鄉親, 我們回來了!"

這句台辭呀, 在老魏心目中, 非由日本球員喊出來不可!

這樣才可以 "三族共和".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07 20:10
樓下「令人髮指ㄉkano護日團」說:
…子孫如果覺得戲份少無法描述長輩的偉大, 可以自己出資拍攝續集, 我們也很想知道這些人回來之後發展棒運的故事, 一定很精采, 樂觀其成…

不要樂觀其成了,不如請魏桑與馬桑把電影盈利給他們拍不是很好嗎?要他們出資?他們認識得了郭台強嗎?

********

此外,對本片沒其他意見。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8 04:25 回覆:
(1) 174樓的未登入 "令人髮指ㄉkano護日團" 是在舉列網友對 KANO 球隊球員後人陳冠年的言論, 那些並不是他自己的意見.

(2) 參與1931年甲子園比賽的KANO球員的兒子陳冠年, 是在說 "KANO" 電影既然讓他父親出現在電影裡, 卻對他父親作出不實的呈現.  他父親去打的1931年8月甲子園那場比賽, 並沒有第九局, 編劇魏德聖編出第九局, 還讓他父親在不存在的第九局給三振出局.  陳冠年的論點是, 編劇魏德聖為了營造吳明捷的英雄形象, 拿他父親當砲灰.

(3) 小肉球倒覺得陳冠年可以找個好律師, 去告編劇一下, 他很可能有案子哩!  還有侮辱他和他父親的網友也一併告下來, 例如罵他 "蠢材家屬" 的網友.

(4) 郭台強的中影文創只是 "KANO" 的金主之一, 並不是唯一的金主.

令人髮指ㄉkano護日團
2014/03/07 09:57

態度比輸贏重要, 不是嗎?2014/03/07 09:42電影看完會覺得全部都是英雄, 没人覺得陳被三振是失敗關鍵, 是那種贏不了也不放棄的精神令人折服, 子孫如果覺得戲份少無法描述長輩的偉大, 可以自己出資拍攝續集, 我們也很想知道這些人回來之後發展棒運的故事, 一定很精采, 樂觀其成
1.172*****179

nanala2014/03/07 09:06棒球是團體運動,不是英雄主義。陳家要表達的是:我們家大業大名氣大,演小配角實在委屈。
68.43*****134

既然是改編2014/03/07 09:04那就不要用真實人名 如果是你家人要嗎...
210.7*****.137

難怪不成材2014/03/07 08:01怎麼有這種蠢材家屬,連改編是甚麼意思都搞不懂,他爸有知應該會從墳裡跳出來揍這個蠢材
60.24*****140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07 18:13 回覆:

不要和KANO護魏團或護日團計較大笑

真相就是真相, 事實就是事實, 縱然眾口鑠金, "國王沒穿新衣" 就沒穿新衣.

下面第169樓提出:

看到最後...福島抓著朝日牌衝到甲板上說的這句話:"台灣的鄉親們我們回來了!!!" ...為什麼是"回來"?  對日本內地人來說 去日本不是才是"回來"嗎? 為什麼一個內地人到殖民地會說"回來"?

魏德聖編劇, 故意編出日本球員 (沒讓漢族或原住民球員說出這句台辭) 遙望台灣說 "台灣的鄉親, 我們回來了!", 用心和他故意編出八田與一對KANO球員揮手說 "去!  去為台灣農民爭一口氣!" 是一樣的.

用心昭然若揭.

"KANO" 一片政治化了棒球.

頁/共 2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