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試評魏德聖的熱血片《KANO》:為棒球魂熱血,還是為大和魂熱血?
2014/02/27 15:10:11瀏覽51331|回應222|推薦204
老魏專賣熱血
《KANO》今日(2014/02/27)上映,小肉球自然還沒看此片,因此,本文僅僅「試評」此片的熱血,而「試」字是英文 "tentative" 的意思,表示本文並非蓋棺定論,隨時會因新資訊而修正論點。
 
台灣人是很寵魏德聖的,台灣人喜歡熱血,魏德聖拍片子賣的都是熱血:《海角七號》(2008)裡有一群南部人搞 band 搞得超級熱血,《賽德克巴萊》(2011)裡有一群賽德克原住民抗日抗得超級熱血,現在《KANO》(2014)正式上映,裡面則是一群日帝統治下的嘉義「日人+漢人+原住民」打棒球打得超級熱血。
 
但在《KANO》裡,確實是台灣人自己很熱血嗎?還是男主角日本教練對棒球很熱血,既被帝國派駐殖民地,便在台灣「就地取材」,俾宣洩他個人的棒球熱血、滿足他個人的棒球野心?在那個殖民地時代,被征服者/被統治者有權利對某事熱血嗎?我們知道《賽德克巴萊》裡的原住民與這些嘉義人處在同個時空狀況,他們想自由自在地熱血一番,結局卻是幾乎全部死光光。
 
噢,明白了!《KANO》中的熱血是有條件的熱血,是日本征服者/統治者所鼓勵、允許的熱血,而1931年嘉農(KANO)棒球隊的熱血,乃是來自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的挹注--這個日本人對棒球的熱血,以及其統治階級身份帶來的特權與特許,才是電影《KANO》熱血的源頭(見下圖)!

近藤兵太郎確實對棒球超級熱血,棒球就是他的生命,在日本時,曾為甲子園名將,又當過愛媛縣立松山商業高等學校的初代棒球教練,培養出藤本定義、森茂雄等人,創出第一次黃金時代。然而他後來因故被分發到台灣,剛開始任教的學校並沒有棒球部,直到進入嘉農才如魚得水。

《KANO》劇情介紹
 
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片名《KANO》是「嘉農」的日語發音,維基百科說它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台灣劇情片,描述一群奮戰不懈的野球少年們,朝著夢想前進的真實熱血故事。
 
1929年,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的棒球代表隊有了新教練近藤兵太郎(永瀨正敏飾),近藤採用斯巴達式的魔鬼訓練,整頓這支由日本人、台灣漢人和台灣原住民組成的散漫球隊,以進軍甲子園為奮鬥目標,激發球員的求勝意志,嘉農棒球隊原本是常敗軍,終於在 1931 年一路過關斬將,北上台北,打敗由日本人所組成的常勝冠軍「台北商業隊」,成為首支在濁水溪以南、贏得全島冠軍的棒球隊。然後,嘉農棒球隊便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園大會,在一望無際的甲子園草地、與五萬五千名觀眾面前,以三勝一負的佳績獲得亞軍,感動了所有的現場觀眾,遠遠從觀眾席上傳來波波讚聲:「英雄戰場,天下嘉農」。
 
劇組:馬志翔導演,黃志明、魏德聖監製,陳嘉蔚、魏德聖編劇
音樂:佐藤直紀
製片:中華民國果子電影有限公司
語言:日語、臺語
上映:臺灣2014年2月27日,香港2014年3月27日
預算:3億新台幣、約1000萬美元
主要演員
永瀨正敏:近藤兵太郎,嘉義農林野球隊監督

(小泉今日子的前夫)

伊川東吾:佐藤監督,近藤兵太郎的老師
坂井真紀:近藤兵太郎的妻子
大澤隆夫:八田與一,嘉南大圳設計者
 
嘉農球員:曹佑寧(飾嘉農投手吳明捷,漢人)、陳勁宏(中外野手蘇正生,漢人)、鐘硯誠(游擊手上松耕一,卑南族原住民)、謝竣晟(捕手東和一,阿美族原住民)、謝竣倢(三壘手真山卯一,阿美族原住民)、張弘邑(左外野手平野保郎,阿美族原住民)、小里初雄(一壘手,日本人)、川原信男(二壘手,日本人)、福島又男(右外野手,日本人)等。
 
萬人封街的宣傳手法也很熱血
 
《KANO》也創下國片史上第一次萬人遊行宣傳手法,在2014年2月22日於嘉義市舉辦盛大的萬人封街遊行首映活動,監製黃志明、魏德聖、導演馬志翔、男主角永瀨正敏、近藤的2個女兒亞琦與喬喬,也會帶領全片的素人球員、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演員、嘉義地區的棒球隊,重現歷史中嘉農隊勇奪甲子園殊榮後,搭乘火車回到嘉義火車站,全嘉義市民迎接歡呼的萬人盛況。KANO萬人封街遊行首映活動從嘉義火車站開始,沿著中山路走到中央噴水池為新的嘉農投手吳明捷雕像,雕塑家浦浩明作品 - 「一隻展開翅膀的老鷹─KANO 1931」揭幕,再沿著中山路走到嘉義市立棒球場舉行KANO電影首映會。特別的是,歷史上嘉農隊球員的後代家屬,近藤兵太郎教練在台灣、日本教導過的學生,也全都將一同齊聚嘉義,參與遊行活動。〔維基〕
 
下圖是《KANO》劇照,畫面重現古早嘉義車站前商店街風華的大型背景前,嘉義農林棒球校隊獲得台灣大會優勝後,回鄉遊行的場景。嘉義市民揮舞著小旗迎接英雄凱旋,主辦夏季甲子園的「大阪朝日(新聞)」的旗幟也飄揚其中,而魏德聖 2014-02-22 萬人封街始自嘉義車站,則又是重現這個畫面:

對國台語都不熱血

維基百科的《KANO》條目說它是「台灣劇情片」,它其實是外語片,完全不使用國語,台語只佔一成,日語佔九成,既是外語片,說它是台灣片就很勉強。編劇與監製魏德聖有他的說辭:「會用日語發音是因應1931年的時空背景」。

(真破解了嗎?)

小肉球認為魏德聖堅持使用日語的解釋講不通,並違反基本電影常識。片子的時空背景是上世紀30年代的日據台灣,那時候的台灣人必須講日語,但是一部電影所使用的語言必須以出品所在地的市場觀眾所操語言為準,電影是給觀眾看的,魏德聖拍此片的主要市場觀眾是台灣觀眾。
 
假如魏德聖的謬論能夠成立--那麼,例子不勝枚舉,世界超級名片《戰爭與和平》、《齊瓦哥醫生》都應該以俄語發音了,《辛德勒的名單》也該以德語發音了,300位斯巴達壯士的影片必須使用希臘語了,大玉兒、海蘭珠、多爾袞、皇太極其實說滿文,為求 authentic(翔實)就多以滿文發音了嗎 ...? 我們知道實際情況不是魏德聖說的那樣,影片的發音是以主要市場觀眾群所使用的語言為準。
 
這明明是最基本的電影知識,《KANO》的主要市場是台灣觀眾,台灣觀眾使用國語和台語,魏德聖卻將《KANO》拍成日本片,片名也是日文,致使我們懷疑魏德聖是否以日本市場的日本觀眾群為該片的主要標的觀眾。
 
《KANO》被譽為「2014年最期待電影」,由於它算外語片,無法報金馬獎,魏德聖表示不在乎,說「很多人這樣說,無所謂,(如果)不能報金馬獎就算了」。
 
另:《KANO》會在日本上映,也會在香港上映,卻不會在中國大陸上映。
 
《KANO》對三族共和很熱血:漢族、原住民族、大和族
 
 
1931年,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日本技師「八田與一」設計的「嘉南大圳」在前一年完工正式起用;1931年,嘉義市號稱民主聖地的噴水池,開始噴水;1931年,嘉農~~嘉義農林棒球隊,第一次以「雞尾酒球隊」的組合(漢族、原住民族、大和族,三個民族組成的棒球隊),原本不被看好的南部球隊,拿到全島冠軍,不但打破「冠軍旗跨不過濁水溪」的魔咒,還創下首次成軍就打進甲子園的紀錄 ... 「嘉農」是甲子園高校野球歷史上,首次有大和民族以外的球員出場的紀錄。... 魏德聖說他找到棒球跟土地的連結點,「嘉南大圳的開通,一個很大的目的是,台灣南部『水的問題』解決了,稻田面積增加好幾倍,稻田跟這支棒球隊有什麼關係?因為這支棒球隊是嘉義農林學校的球隊,他們是要在土地上面實習,種稻、種樹、甚至要在土地上打球奔跑,所有東西都跟土地結合在一起。農業跟工業產生連結,農業又跟運動產生連結,為什麼而打……」
 
魏德聖在劇本的編排上,將時間做了稍許巧妙的挪動〔按:既然號稱史實,就不可挪動時間〕,把噴水池、甲子園、嘉南大圳開通連結在一起,「看著滿滿的水圳,『八田與一』搭著舢舨船,巡視圳溝,看見嘉農棒球隊的孩子們,對著他們揮手說,去甲子園拿一個冠軍,替台灣的農民,爭一口氣……」... 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魏德聖不斷藉由台灣歷史的耙梳,試圖理出一條認識與理解的紋路,仇恨不會是歷史留下來的唯一出路,而原諒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電影如果可以讓大家得到一個重新回頭的機會,正如魏德聖說的,「我們在找未來,棒球的未來,台灣運動的未來,台灣的未來,能不能不要站在現在找未來而已,不要老是再從未來找未來,能不能從過去找未來……
 
導演馬志翔也高唱三族共和
 
〔《KANO》這個故事就是〕第一支三族共和、打進甲子園的球隊,雖然輸了比數,卻贏得敵對球員的喝采,戰勝自己。
 
* 歌詠日本德政:《KANO》在說故事背景的1931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下是欣欣向榮的,人民生活很好,嘉南大圳完工,嘉義市噴水池竟然是民主聖地,它開始噴水,日本人統治台灣很民主。下圖畫面是魏、馬刻意製造出來的時空背景對照,嘉農棒球隊在熱血操練,緊旁邊陪襯著日本帝國政府在台灣的熱血建設:

noblesse oblige 的畫面

noblesse 是貴族、尊貴,oblige 就是 obligation(義務、責任),合起來的意思是越顯貴的人責任也越大,做貴族有做貴族應盡的高尚義務,統治者/征服者有教化與作育下民(即被統治者/被征服者)的高尚義務。小肉球觀賞《KANO》劇照,昔日帝國主義殖民者最津津樂道、最愛自詡的「noblesse oblige」立刻湧上心田:

(上圖:伊川東吾飾近藤兵太郎的老師佐藤監督,日本人好和善

(上圖:大澤隆夫飾受帝國命,設計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

(上圖:八田與一超級popular!如此和善與高貴,備受「衣褐寬博」之「下民」的敬仰。)

(上圖:左為大澤隆夫飾演的八田與一,他高高在上,noblesse oblige!noblesse oblige!

(上圖:坂井真紀飾演教練近藤兵太郎的妻子,真要命!連母女三人都笑容滿面地參與了noblesse oblige!)

(上圖:noblesse oblige!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共和」,放飯餵飽球員。)

(上圖:刻意營造的畫面,坂井真紀像球員的保護者,站在後頭背景。)

(上圖:坂井真紀與永瀨正敏,作育英才,百年樹人,春風化雨 ...)

(上圖:noblesse oblige!憂心忡忡,為嘉農球員。)

(上圖:熱血的報酬,在統治者的帝國衣錦還鄉。)

此片的諷刺在於noblesse oblige都是統治者/征服者自己這麼看自己的,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對他們自己的「自我良好感覺」。而在《KANO》,卻是被統治者/被征服者的後人,在將近85年以後的今天,以過濾負面事實、堆砌陽光熱血畫面的手法,去描述過去1931年台灣統治者/征服者的 noblesse oblige,以及去肯定過去這批台灣統治者/征服者的「自我良好感覺」。

魏德聖太過熱血地看嘉南大圳

魏德聖說嘉南大圳解決南部水荒,人民可以多種稻,這全是日本人的德政。但,實情是:
 
當時台灣的有識之士劉清風,對嘉南大圳的強制蔗作如此批判:「農民蒙受損失,還不得不從事蔗作,是因嘉南大圳的特別水租負擔,以及三年輪作的作祟。因為農民,必須向製糖會社借錢,才能繳交水租,又依嘉南大圳的水統制辦法,才不得不被強制耕作甘蔗;從製糖會社來看,從此就不必把各個農民的反抗,當做屁事了。再說,蔗作的對抗作物是米作,從前製糖會社不斷地受米作的威脅,現今嘉南大圳完成(因三年輪作的關係),在此區域內的水稻作,再也不能成為蔗作的對抗物了。」當時台灣新民報社的經濟專家,如此嚴厲地批判嘉南大圳,對水的統制,不但讓台灣農民,失去選擇蔗作或水稻作的自由,同時讓日本的製糖公司,不把台灣農民放在眼中。當時台灣人也要求,撤廢甘蔗原料採取區域制度,但是台灣總督府,為保護日本資本的製糖會社,不加以理會。http://bbs.tianya.cn/post-333-269258-1.shtml「台灣新民報批判:嘉南大圳的強制蔗作—Taiwan media speaks out」,作者許介鱗)
 
我最近看的文獻,都發現一件事,嘉南大圳的開通雖然促使雲嘉南地區的土地更易於耕種,但是各地的農民事實上似乎不怎麼歡迎嘉南大圳的開通,除了土地的種植限制更多,水權更貴(破壞當時既存的水權使用制度),還有一些地主因嘉南大圳而傾家當產,最直接者圳溝所經之地充公無補償,圳溝破壞聚落風水之說更是幾乎每個聚落都有,嘉南大圳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受歡迎,有部分其實是因為當時殖民政府的宣導.....http://skcclerk.pixnet.net/blog/post/30566624-%E5%AE%89%E5%AE%9A%E7%89%9B%E8%82%89%E5%AF%AE%E5%82%B3%E8%AA%AA
 
當初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要設置「實行小組合」時,其實農民不並喜歡,因為既要當「免錢的義工」幫忙修建水路、疏濬外,還要繳水租,並配合三年輪作.  組織「實行小組合」,農民有怨言,強迫實施三年輪作,自己的土地要種什麼還要照規定來,也讓農民頗有意見,而更讓農民反彈的就是收水租。在嘉南大圳尚在興建時,地主或農民除了要出勞力外,還必須繳納「臨時賦課金」,幫大圳工程負擔部份經費。等到大圳通水後,則開始要繳交「普通水租」和「特別水租」兩種費用,「普通水租」是作為嘉南大圳組合平時運作及埤圳定時維修的費用,至於「特別水租」則是用來償還大圳建造時,向銀行借貸的債務。(http://hces.tn.edu.tw/chianan/d03.htm
 
再駁三族共和
 
三族共和:編劇暨監製魏德聖與導演馬志翔接受專訪,都提到《KANO》想表現「三族共和」,這三族在台灣土地上作出土地的連結,由一支嘉農棒球隊達成大和族、漢族、原住民族的三族共和。
 
1931年的嘉農球隊的正選球員裡面有三名日本人、兩名台灣漢人、四名高砂族(臺灣原住民),魏德聖與馬志翔二人對「三族共和」很熱血,但他們似乎抽離掉時代因素:在1931年代,日本帝國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統治著台灣這塊殖民地,搜刮台灣的資源,源源不絕運回日本,而殺豬殺牛必須先把豬牛養肥,嘉南大圳對帝國的功用僅止於此,談不上什麼德政。嘉南大圳若是德政,須論帝國二戰戰敗,交出台灣、停止魚肉殖民地以後,它對台灣農業的效應。
 
此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是需要錢的,而魏德聖所歌詠的1931年是發生九一八事變的年度,日本就在這一年發動大東亞戰爭,出兵侵佔東北,建立滿州國。
 
試評結論:《KANO》太過「浪漫」
 
即便魏德聖找馬志翔執導,《KANO》徹頭徹尾仍是魏德聖的baby project,他又編劇,又監製,而魏德聖又犯了他在《海角七號》的錯誤:編劇太過浪漫,以致一廂情願。
 
魏德聖在《海角七號》浪漫到「去他媽的」規範與傳統,讓他的男主角做郵差卻私自攔截郵件,竟然還拿給別人看他私自攔截的郵件。
 
對不起,在21世紀的台灣環境,乃至任何其他環境,郵件至為神聖,郵差不做這種事情。魏德聖熱血浪漫到脫離21世紀的現實,編劇只顧滿足內心一腔熱血,罔顧外在的客觀實況,抽離掉社會倫理規範的質素。
 
國父有五族共和,但國父說的五族都是同個國家的平等平權民族。魏德聖在《KANO》卻給它來個三族共和,但魏德聖的三族卻是形同「大英帝國 vs.殖民地印度」的「日本帝國 vs. 台灣被殖民者」的共和。小肉球此文純然根據他的專訪,雖未看此片,論理俱根據魏德聖自己述說的論點,他說《KANO》此片要作出與台灣土地的連結,然而魏德聖又自相矛盾,他將「台灣土地的剝削者/外來征服者」升格成為台灣的「一族」--於此,他編劇,又抽離掉歷史倫理的質素。
 
道理很簡單:魏德聖自己說《KANO》幾乎全講日文,是為了忠實呈現日據時代實況。那麼,在一個不准人民講母語的景況下,還談什麼「三族共和」。
 
小肉球只看過《海角七號》,不認為該片崇日和媚日,只認為該片 a-moral,一個國家的郵差竟然隨便攔截、拆封、洩露郵件內容,編劇在「大德」上崩壞,只在「小節」上熱血、浪漫。
 
《KANO》恐怕又犯了老毛病吧?他自己的《賽德克巴萊》都在敘說日據時代日人的殘暴不仁,如今在《KANO》裡,為了發洩棒球的浪漫,就熱血到把該時代的史實全拋在九霄雲外,將片面事實加以改造,勾勒出一個「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共和」的不實場景。

這部片子在模糊台灣與日本的差別性, 感覺有 "你儂我儂" 的味道:

把日本人與台灣人一起打破, 再用 KANO 牌的水調合, 讓你泥中有我, 我泥中有你, 到頭來分不清你我.
 
最後,請想想《KANO》故事中的投手吳明捷是客家人,卻為什麼終身拒入日本籍吧!
 
「KANO」吳明捷 終身拒入日本籍名導演魏德聖監製的台灣棒球電影「KANO」,主角吳明捷是苗栗縣人,在日本成名、娶妻生子,至72歲過世仍持中華民國護照,他的客家硬頸精神,成為電影史詩外的精彩章節。吳明捷以台灣人為榮,因台灣歷經千辛萬苦,從殖民地翻身成為二次大戰的戰勝國,他寧願定期向日本申請居留證,甚至日本人拜託他入日本籍,可以省下不少麻煩,他都沒有退讓。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tball2&aid=1138900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6 03:23 【udn】 這有其他產品!俠盜 傳奇 未滿 禁止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部老電影中的殖民與皇恩
2014/03/29 11:37

一部老電影中的殖民與皇恩
【聯合報╱王正方】 2014.03.26 03:56 am

有一部一九四零年代初期的日本紀錄電影;南進台灣;日本國策紀錄映畫製作。確切拍攝年代不詳,片中的台灣總督是海軍大將小林躋造。片長六十五分鐘,日語發音有中文字幕,

......


二次大戰前,殖民主義興旺,列強都拿自己的殖民地範圍、人口、資源來炫耀,台灣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還是日本引以為傲的殖民地,承蒙日本皇室恩澤,方才有此成就,歷史事實俱在!咱的教育部將「日本統治」改回「日本殖民統治」,還原真相實話實說,為何要激烈的上街示威反對,不准說出真相嗎?

......


日本在台灣的統治正是「殖民統治」,他們還引以為傲。為什麼咱的教科書不可以說「日本殖民統治」呢?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572029.shtml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30 04:32 回覆:

教育部改的好!  本來就是 "殖民統治", 台獨派鬼叫什麼!

俺不反日, 俺哈日, 您瞧俺寫了多少喜歡日劇的文章, 但俺反對扭曲真相.

教育部改的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是真相.


不會出現在KANO官網的影評連結
2014/03/23 09:43

'只贏在愛國主義的KANO'
(作者朱全斌, 本文刊載於商業週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6584
節錄其中一段:
首先,在角色的建立上就有單一扁平而且區隔不明顯的問題。本片的主要人物不算多,主力球隊也只有九個人,但是在看完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後,我們可以辨識的球員卻只有吳明捷(阿基拉)、小里,還有跑的很快很會盜壘的這幾位而已。所有的角色除了都很堅忍很想贏之外,我們分不清他們在性格與處境上的差別。雖也有愛情以及親情面的描繪,但是因未得到充分處理先引發觀眾興趣,而讓後半隨著比賽平行出現的家鄉聽球場面,成為一再重複的樣板。

本片強調種族融合的精神,但在呈現上卻當作既有狀態處理,我們既分不清球員們的族裔背景,更看不到他們由衝突到謀和的過程。特別是在語言的使用上,本片九成以上以日語發音引起很大議論。資料顯示球員的組合是三個日本人、四個原住民跟兩個漢人,按說他們應該有不同的母語,同族裔的人彼此用相同母語溝通這是普遍認知,如果語言能夠得到細緻複雜的處理,也正好更能彰顯主題。然而創作者卻輕描淡寫地說這只是還原當時狀況,是很難說服觀眾的。威權時代的國片基於政治與商業的目的總讓閩南人、原住民在影片中說國語,現在改成都說日語,讓人好奇是否也在反應不同的政商情節呢?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11972&sa=fKtw42247566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24 03:34 回覆:

這位朱全斌寫的影評很到位!  不過:

(1) 朱先生看過 "KANO", 說 "本片強調種族融合的精神".  那麼, 本文挺 "KANO" 的回應者說此片只強調棒球熱血, 沒涉及種族融合, 還指控我們戴有色眼鏡去看一部棒球電影 -- 就是錯誤的指控!大笑  魏德聖的的確確給一部棒球片挹注政治元素, 也就是說他在高唱日本大和民族與台灣的漢族、原住民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必須融合.

俺請問您, 魏德聖在搞什麼東東呀?  他提倡台灣客家人+原住民+閩南人+外省人+新移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融合也就罷了 -- 他硬把日本人扯進台灣, 是存著什麼居心?

(2) 本片日語居90%, 完全同意朱先生的看法.

http://mapstalk.blogspot.tw/2014/02/blog-post.html: 1930年國勢調查顯示當時臺灣人只有12.36%懂日語。


不會出現在KANO官網的影評連結
2014/03/22 11:40

彌勒熊影評:【KANO】
http://blog.udn.com/dodobear/11463249

節錄其中一段:
我想最大的問題在於電影標榜?真實故事改編,但他的危險在於橫切了嘉農隊史上的一段,而沒有交代事件前後,日本政府正因為1930年霧社事件,必須藉由創造族群融合的樣板,以及不得不改變方式統治殖民地的土地人民,以達到他們能更大的獲取自身利益的背景。同時間參與該次比賽的隊伍照電影中敘述還有滿州、朝鮮……等等被殖民地的隊伍。

-------------------

我不相信當時連一個會講中國話的人都沒有,三個多小時的片長裡,導演連安排一個講中文的人都不願意,這非常奇怪,我很想請問美術組,「札幌商業野球隊」隊長錠者博美經過嘉義民主聖地噴水池時,為何又掛滿了書寫的俊秀飄逸的中國字標語,而一個日文標語都沒有,沒有講中國話的人但卻到處有中國字,這不奇怪嗎?

而目前網路上大家津津樂道的木瓜種植法意像,其實才是真正讓我落淚的片段(日本一直到現在仍然種不出如台灣的木瓜),電影裡一位日本老師對著兩位台灣球員述說他如何改良,是在木株根部釘下一隻大鐵釘,木瓜樹為了求生存會努力的結出壘壘美果,旁邊實驗性的無鐵釘木瓜樹則基於同類的感染也自然結出大木瓜,這不正是殺一儆百,其他人自然乖乖就範的意像嗎?

-------------------------

在構思本篇文章時想到一個比喻,對於人對於戰爭:獅群新領導者公獅,在打贏對手接管母獅群時,會咬死前一位領導者所交配生下的幼獅,以確保自己種族的純淨,就這點來看,人的好戰與暴力之於動物,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請不要忘記戰爭的可怕本質,而不要只看到他被包裝過的和平。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11972&sa=fKtw42247566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23 04:44 回覆:
講的好!  "包裝過的和平".

值得一看
2014/03/19 16:47

1895~1930 年台灣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11544&sa=fKtw42247566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20 05:04 回覆:
謝謝提供連結, 這位小P寫的很詳盡.  就是這個 "理" -- "KANO" 這部電影是在告訴觀眾一個不實的時代故事.

kano去香港讓台灣丟人現眼
2014/03/18 13:40

http://www.discuss.com.hk/forumdisplay.php?fid=46

不敢說超齡輸日本,不光彩的過去拍成電影;喪權辱國ㄚ!怒火中燒

http://www.lalulalu.com/forum-499-1.html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9 05:11 回覆:
以平均值而論, 香港觀眾應該比台灣觀眾多一點民族自尊與歷史見地吧?

維基百科淪喪kano
2014/03/16 10:42

管理者outlookxp身兼撰寫者,球員兼裁判禁止別人改寫kano

目前,IP位址區段「1.161.0.0/16」已被Outlookxp封禁,而您所使用的IP位址正位於被封禁的範圍內。該IP位址區段被封禁的理由是:

屢次增加不實資料:持續在條目KANO刪除引用,加入部落格宣傳、添加無來源數字
這次封禁的結束時間是:2014年3月28日 (五) 13:20

(目前 | 先前) 2014年3月15日 (六) 23:02‎ 111.252.40.35(討論)‎ . . (30,469 個位元組) (+2)

2014年3月14日 (五) 13:10‎ Outlookxp(討論 | 貢獻)‎ . . (29,474 個位元組) (+849)‎ . .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7 03:44 回覆:

維基百科竟然有這麼爛呀, 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您說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者, 網名叫 "outlook xp", 他居然既做管理者, 也還編寫中文維基條目?

如果俺的IP位址位在被 outlook xp 維基網管封禁的範圍之內, 對俺沒用, 因為俺從來不去編輯維基百科 -- 俺沒有那種技術能力.

嘻嘻, 小肉球早就發現維基百科被有心人操縱, 全球各政黨或民運組織都想支配維基的內容, 利用網工來製造他們心目中的 "真相".

維基只供人參考啦!  公正性已越來越低了.  

上次廣大興事件, 以及王金平與柯建銘的立法關說司法事件, 已令小肉球大大地見識到網軍的功力了, 也令小肉球大大地瞧不起維基了.

民進黨很愛搞這種事, 其網工無孔不入, 尤其喜歡鑽進一些國際組織或單位擔任一些 "職位", 藉之操縱台灣輿論.  上次塑化劑事件不是扯出來一個賴昱坤嗎? 既做綠媒 Taipei Times 記者, 又做國際特赦組織台北分會監事.


歷史,不能當作沒發生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14 18:23

給樓下:

開眼很反常的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公布3/10-3/13的單日票房

而週冠軍也依舊停留在2/28那一週

最重要的是,kano重返單日票房冠軍的訊息也是開眼最早透露的,但新聞內容很明顯是電影公司提供的,也就是那則新聞根本就是置入性行銷

只能說魏德聖學大稻埕的手法,製造kano很賣的假訊息,來吸引喜歡排隊趕流行的台灣人,雖然聰明,但我很不齒!

而kano有無政治立場,光看魏德聖支持反核四以及自由時報的大力吹捧就可窺見一二了,說kano沒有政治操作,那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5 04:02 回覆:
俺在201樓已回覆: "KANO" 在俺看來是一部政治意味極度濃厚的電影.

202樓. 歷史,不能當作沒發生
2014/03/14 17:31

開眼atmovies.com是滿奇怪的......

維基百科ㄉkano中的票房

上一屆:
華爾街之狼
中華民國2014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9周
下一屆:
300壯士:帝國崛起

或許看是否有人反映網管 http://app.atmovies.com.tw/service/service.cfm?action=contact

另外,加入開眼 哈電一族 http://www.hamovie.com.tw/hamoviehome.html 

就可參與 影片短評 & 影片評分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rating&go=filmrating&id=film&filmid=fKtw42247566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5 03:59 回覆:
俺不去電影院看電影, 所以沒法子玩這網站.

to 203樓
2014/03/14 17:20

我父母輩溝通用日語,多用於外人或不欲晚輩知道內容時使用;基本上還是使用閩南語&國語(就是普通話、官話),你所謂的台語(就是福佬語、閩南語)---為避免任何形式的國族沙文主義,因為廣義的台語(也包括客家話在內),用「閩南語」才可以清楚的論述!
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日本積極展開侵華行動,並在台推行高壓政策;為壓制漢人的民族思想,禁用漢文,唱片業遭此打擊,紛紛停業;到昭和十四年(西元1939年),流行一時的台語流行歌,終於完全停擺;前後不到八年的時間;灌製了五百首以上的台語流行歌,但造成流行熱潮的,只有三十餘首!

2006年克林伊斯威特以二次大戰美日在硫磺島交戰故事為題材的電影,對應於用美國人眼睛看戰爭的《硫磺島的英雄們》,《來自硫磺島的信》則是以日本人的觀點切入;因為美國vs日本,相對強勢;所以可以自信以幾乎全部以日語發音方式拍攝!但
台灣vs日本,相對弱勢;以日語語發音方式拍攝,只會讓殖民主日本&同為殖民奴韓國更瞧不起台灣!
甲子園棒球賽是日本炫耀棒球實力,恩准殖民地參賽,朝鮮(韓國)比台灣更早參加;但有看過韓國人沒骨氣的拍韓國參賽日本甲子園電影嗎?

kano最大問題是"題材"......
嘉義農林過半數球員超過19歲,與同樣首次參賽日本中京商17歲青年爭冠軍;如同"成棒vs青棒"!
成棒vs青棒打輸了,不丟臉嗎?對方同樣是首次參賽,不能怪對手經驗豐富!
結論:日本強台灣弱!!!
台灣恥辱卻拍電影kano,若我們是日本人鐵定按讚;
所以kano電影中有問題嗎?大有問題!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5 03:56 回覆:
嘻嘻, 同意您, 使用日語發音感覺上太缺少國民自尊了.大笑

KW
2014/03/14 13:08
講日文就是反映當時的時空背景...我祖父執輩他們相互溝通都適用日語..跟我們才大量使用台語與部分北京語. 所以電影中有問題嗎?沒有

 (frankkc2002@gmail.com)
小肉球(meatball2) 於 2014-03-15 03:51 回覆:

魏德聖說他為反映時代背景而讓 "KANO" 幾乎全部以日語發音, 這講法說不通.  別忘了電影的時間在1931年, 那時候, 日語尚未在台灣普及:

日治時期台灣的教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吳文星): 1930年代起,總督府利用社會教育,加強普及日語、灌輸日本國民精神等同化措施。尤其是1937年日本全面對華發動侵略戰爭後,在台推動「皇民化教育」...

要到1930年代開始, 日本總督府才加強普及日語, "KANO" 背景年代的1931尚未普及, 尤其台東原住民多數不去上學, 就算去上 "蕃人公學校", 小學僅四年, 不但比平地公學校少兩年, 教學水準亦差一大截, 要那時候的原住民講流利日語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你的父執輩是1937年 "皇民化教育" 政策推行後才受教育的, 咱們在說 "KANO", 它在1931年.  當然, 在1930年代以前的日據台灣, 若為士紳或買辦階級, 他們當然說日語, 私下也用日語交談, 因為這些士紳與買辦屬於日治台灣的社會金字塔高層, 他們日子過得很好, 越像日本人就過得更好.

頁/共 2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