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Ilya & Emilia Kabakov 棚田 @ 越後妻有
2015/12/11 15:14:25瀏覽677|回應0|推薦1

對Ilya Kabakov產生興趣不是因為"棚田", 而是因為"人生のアーチ"(Life of Arch).

Ilya Kabakov是一位俄國人, 他出生於1933年, 他的母親是一位猶太人. 當時的蘇聯處於冷戰時期. Ilya Kabakov在莫斯科的藝術學院畢業後, 從前兒童書籍的平面設計. 1987年開始, Ilya Kabakov到歐洲及美國多個國家作出展覽. 


Emilia 是Ilya 的外甥. Emilia主修音樂及西班牙語, 從1989年開始跟Illya合作, 二人在1992年結成夫婦.


在網上尋找Ilya & Emilia Kabakov的資料時,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The Fallen Angel. 這是2013年在莫斯科的一個展覽Utopia & Reality. 另一個是威尼斯雙年展中的Where is our place?  


聽朋友說, 最初Ilya & Emilia Kabakov設計了棚田這個作品, 一直在越後妻有一帶尋找棚田來製作此作品. 但找了很久仍是也不到心目中的梯田. 就在他們打算離開松代之際, 看到火車站旁邊的這一小塊梯田, 他們就決定了在此立起他們的作品.


棚田這個作品是在一塊梯田上豎起了農夫一年四季耕作時的大型模型, 而那四行文字呢? 原來是立在農舞台那一面. 最初, 我以為是先在梯田豎起模型, 才建起農舞台. 誰知, 原來是先建成農舞台, 然後才做梯田那邊的模型.


在前面的文章不時提到越後是一個嚴峻的環境, 在四周大部份都是山地的情況下, 要生存, 要有糧食, 必須開墾梯田, 才有土地耕作. 越後的里山文化已經有一千年歷史. 在先人不斷開墾梯田下, 才有今日的越後妻有. 


看到這個作品, 除了是越後妻有大地祭一個主要的地標, 我心裡面也是很感動的, 因為在這個作品的背面, 訴說著很多不同的故事.


原本我是想把四行詩句翻譯過來的. 最後還是放棄了. 簡單來說, 這四句詩, 就是說在不同的月份, 農夫們在這片大地上怎樣生活.


棚田是2003年的作品. 2015年, Ilya & Emilia Kabakov有新的作品. 沿著斜路往山上走, 差不多到山頂, 會看丁他們的新作"人生のアーチ"(Life of Arch). 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好是黃昏, 作品也亮了燈. 我看到這個作品時, 有種想哭出來的衝動.


今年Ilya Kabakov 已經是82歲, 在社會主義的蘇聯長大, 在冷戰結束後奔向歐美, 最後在美國定居. 這樣的一位藝術家, 在2003年創作了感受性如此深刻的棚田, 當他創作Life of Arch時, 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san&aid=3842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