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飲水思源話春龍
2007/05/07 16:20:01瀏覽246|回應0|推薦2

        唐朝白居易曾詠出這麼一首詩句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農曆二月初二之後,化雪開春,春雨逐漸增多,萬物也自冬眠中甦醒,人們脫下厚重的棉襖,換上較為輕薄的外衣,漸漸走到戶外從事各類休閒活動。       

  中國北方將二月初二定為春龍節,乃相傳古人以為雨水增多是因為掌管雲雨的海龍王抬起頭的原故,故有二月二,龍抬頭的民諺。傳說唐朝時,玉皇大帝得知武則天當上皇帝後,龍顏大怒,立刻傳諭海龍王,三年內不得降雨人間。人們因受乾旱之苦而民不聊生,於是海龍王惻隱之心油然升起,因著擔心斷絕人間生路,便偷偷地降了一次雨。玉皇大帝知悉海龍王違抗他的旨意後,便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治罪,同時立下碑文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想要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二月初二,有人想到玉米就像金豆,於是趕緊爆玉米花上供,家家戶戶同時點燈、燒香,祈求天神能大發慈悲。玉皇大帝一看,人間開滿了金豆,只好詔海龍王回到天庭,讓他繼續降雨人間。

          因此人們在農曆二月二日春龍節這一天特別要吃爆玉米花、炒棋子(附註一)、炒地瓜等,並在院子裡擺設祭桌,供上爆玉米花,讓金豆開花,龍王升天,龍王升了天,雨水自然能繼續滋潤大地,使五榖豐收,人畜平安。

         事實上,由於受東北季風的影響,農曆二月之後降雨量便逐漸增加。然而中國人將這自然現象賦予神話色彩,反映出歷世歷代以來,人們面對氣候制約的現實,以及渴望風調雨順、穀倉豐饒的心願,似乎也默默訴說著中國人安分守己、樂天知命的故事。

 

附註一:豆子的一種。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0128&aid=94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