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五條佛規(一)
2011/04/09 23:16:22瀏覽7472|回應0|推薦10

十五條佛規()                活佛師尊慈訓

 

佛規禮節雖是束缚,卻也是雕塑、造就每一個人的上乘佛法,一定要遵守,所

謂:誠於中,形於外,將之表現得宜,才是道的顯露與實踐。

 

中字-楷體各事各物,皆有一定準則,行海航空,亦各有一定的航線,倘無線路,難以達

到目的地,道乃萬乘主宰,至尊至貴,皇    早訂佛規十五條,以使修道者,有此規矩方圓之則,免混攙左道致遭累劫之墜,又因浩劫溺世,欲行大道扶危濟困,必先洞悉其明路,以佛規為重,佛規若曉,行道容易,否則未識佛規真義,致生遲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上下相謬,前後破裂,將耽誤三曹之偉業,自棄前途,不可不慎也。以下轉載十五條佛規之真義。

 

■尊敬仙佛

一、學道聞性理,必賴明師傳授,若無真明師,怎能授真傳,仙佛本來就是站在

    師位的先覺者,修道必賴仙佛幫助護佑,怎能不虔誠尊敬仙佛呢?故尊敬仙

    佛之事列為修道第一步,是修道士信仰的中心思想與力量。

二、尊敬仙佛,是尊其愛護眾生的大宏願,是敬服其對一切生靈無限慈悲心,仙

    佛之慈悲,由衷尊敬。應跡履仙佛後塵,聽從仙佛啟示去做。

三、尊敬仙佛,就如仙佛常在四周,不可違背天理良心,時存戒懼,不敢稍起一

    切不正之邪念,久之自然天理純全,心正身修。仙佛受敬心無喜,受毀心無

    怨,乃取眾生一點真誠之心而已,待以時日,眾生真誠之心,必可進至「至

    誠無妄」,此為尊敬仙佛真正意義與結果。

四、故內不離自性,外不離佛行,遵一切天理而行,才合乎真正的尊敬仙佛。

 

■遵前提後

一、遵守前賢領導,而啟未來之秀也,修道無此,師生道絕,道無以繼,故此者

    列為得道進修,成仙成佛,必圓必融之第二步驟。

二、做後學要有謙虛的態度,平和的心情,不可自高自大,懇求前賢指導,誠敬

    受教,殷勤行持,不可放鬆,應自悟至道之玄妙,以報師恩大德。

三、做為前輩者,必須寬容謙恭,指導後學,先知先覺者猶如燈塔,引導後學,

    學習正理,循循善誘,以身作則,上下一貫,大德化眾。

四、居上位為前賢,應惜護後學,不可欺凌輕視,居下位為後學,要誠心學習修

    持,勿以人情攀緣前賢,諂媚阿諛,以取寵信虛榮。前賢後學,同心同德,

    體天行道,人人提攜,前後和睦,個個同心,免遭魔考,聖事易辦。

 

■齋莊中正

一、以齋戒規範自己,持齋戒殺,免造因果,潔淨身心,嚴省其行,無欲無邪,

    不偏不倚,無背理之事。

二、修道者需內心齋而戒之,不亂不患,外形莊嚴而中正,誠於中形於外,認清

    真理,堅心定志,實地做去,不可受世俗之迷惑,迷真逐妄,輕易的動搖心

    志。人無齋而不清,人無莊而心不為,人無中而行偏倚,人無正而做事顛倒,

    故齋莊中正,亦可為世人修身之本。

三、做為領導者,為人師表前賢者,應當謹慎,心存正理,己立立人,引導後學,

    能有正確的行持。

四、做為前賢者,是為後學者的表率,如自己不能心正身修,怎能指導後學,如

    有偏差,後學追隨效法,一人墮下萬人落,豈無罪過纏身旁。故凡修道者之

    一切心與行,必不離此齋莊中正,方能步入聖道之基,基礎堅固,則修道有

    方矣。

 

■循規蹈矩

一、遵循規矩,實地而行,事事皆可完善,規矩比如明路、天律、法律、家規也,

    如無規矩,做事難以完整。

二、天生蒸民,有一定的法則,眾生秉受天理的本性來出生,就含有天理一樣的

    美好德性,故循此法則與德行,是其本份之事。

三、在這末劫年,人類已湮沒正氣,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原則,行此大道,須明白

    的覺悟,要循規蹈矩,先守住做人之原則,不能離開法則,念茲在茲,立定

    沖天大志,而後行道,方能建自性功德,否則難免被邪迷所染,而致前功盡

    棄。

四、大道化世,若無規矩的約束,日久自然就有精神萎縮懈惰的情形發生,違背

    了此規矩,任爾佈施如恆河沙數,亦無功德可言,故在十五條佛規內,條條

    皆不可疏漏,方能圓滿成道。

 

■責任負起

一、真理天道,失傳已久,沉淪在苦海的眾生,到那裏去尋找?世道人心風俗,

    也已頹敗到極點,挽救迷昧眾生的責任,就在立志行大道濟世的修道者身

    上。

二、自領袖點傳,壇主人才到各道親,各人都有各人的責任,應完成各人的任務,

    建立功德以沾天恩。

三、修道者必認明目標,堅立心柱,體行天心,宣理渡眾,引迷入悟,使眾登岸,

    挽轉頹風,拯救娑婆,成就佛國的大任。振發百挫不撓的精神,才能盡到修

    行的責任,以身作則,正己化人,方能妙玄中成就真道。

四、吾人降世人間,應知各人之責任,無責任不成人,故當做之事,必做得圓滿

    無缺,方是責任之負起,白陽三期,仙佛倒裝下凡為人,其目的在於普渡眾

    生,是生於有象之凡界,形形色色,而被境之所轉,則脫離了仙佛倒裝之責

    任也。應速覺悟責任負起。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u5365323&aid=507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