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30 08:54:11瀏覽1300|回應0|推薦0 | |
生平簡述: 【註】陳摶(872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希夷先生,常被尊稱為陳摶老祖、希夷祖師等。五代末宋初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他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死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大興土木將“呂公觀”重修成“永樂宮”。 【註】忽必烈元世祖(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孫。興兵滅宋統一中國,改號大元為元朝之創建者。 南宋初人吳曾所撰的《能改齋漫錄》卷十八中,記有呂祖自傳。據說呂洞賓曾自言:“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三斷無明貪欲。”他改丹鉛與黃白之術為內功。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強調慈悲博濟為道,能修而行之者為仙。他和鍾離權向人們披露了修道的具體方法,強調精、氣、神的整體修煉與陰陽五行觀念的結合,是改外丹為內丹的重要人物。 道家的修練方式,安爐立鼎、制丹煉藥、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等等,在一定層面上跟佛家的坐禪內視等有相通之處,道家高功夫的可修至仙道羽化而去,與佛法中所說的天人之位類似,也可享受無窮天樂,但畢竟不究竟。 呂洞賓與佛教之因緣 呂巖真人,字洞賓,京川人也。唐末三舉不第,偶於長安酒肆遇鍾離權,授以延命術。自爾人莫之究,嘗遊廬山歸宗寺,書鐘樓壁曰:「一日清閒自在身,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呂毅然出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 龍指曰:「這守屍鬼!」 呂曰:「爭奈囊有長生不死藥。」 龍曰:「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呂薄訝,飛劍脅之,劍不能入,遂再拜,求指歸。 龍詰曰:「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呂於言下頓契。作偈曰:「棄卸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龍囑令加護。 【註】鄂州黃龍山誨機超慧禪師:青原7世,天皇5世《指月錄卷一》;黃龍普覺慧南禪師:南嶽第十二世,臨濟八世,黃龍一世,江西修水黃龍山《嘉泰普燈錄卷四》。 (二)《嘉泰普燈錄》卷二十四: 後謁潭之智度覺禪師(潭州智度寺慧覺禪師,潭州今湖南長沙一帶)。有曰:「余遊韶郴(廣東韶關、湖南郴州),東下湘江,今見覺公,觀其禪學精明,性源淳潔。促膝靜坐。收光內照,一衲之外無餘衣,一缽之外無餘食。達生死岸,破煩惱殼。方今佛衣寂寂兮無傳,禪理懸懸兮幾絕。扶而興者,其在吾師乎?」聊作一絕奉記: 達者推心方濟物,聖賢傳法不離真。 請師開說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皇祐(宋仁宗年號1049年-1054年)間,至西湖淨慈(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即指淨慈寺傍晚的鐘聲),即圓照本(宗本)禪師室。照見之,乃曰:「黃龍道底。」呂曰:「錢大不要饒舌」。便出(圓照乃錢王後身也見楊無為圓照贊)。時往來接化京華,而人鮮遇。有偈曰:「獨自行來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唯有橋東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有老宿見此偈。問禪者曰。既是神仙。為甚麼卻被樹精覷破) 【註】慧林圓照宗本禪師:青原十二世,雲門六世《嘉泰普燈錄卷五》。 宣和(宋徽宗年號1119年-1125年)中,抵四明金鵝寺(今寧波金峨山金峨禪寺,開山方丈為百丈懷海禪師),顧方丈蕭然,頃有童子出。呂問:「此何寥寥」,童云:「莫道寥寥,虛空也不著」。呂嘉其言。題詩於壁曰: 方丈有門出不鑰,見箇山童赤雙腳。 問伊方丈何寥寥,報道虛空也不著。 聞此語,何欣欣,主翁豈是尋常人。 我來謁見不得見,渴心耿耿生埃塵。 歸去也,波浩渺。路入蓬萊山杳杳。 相思為上石樓時。雪晴海闊千峰曉。 【註】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749─814):南嶽二世,馬祖嗣《指月錄卷一》。傳說呂祖至金峨山欲見懷海禪師不遇,若以上述記載則年代相差約三百餘年。 著作 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自性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勸世文 一毫一善,與人方便。一毫一惡,勸君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什麼命,問什麼卦。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眼昭昭,報應甚速。諦聽吾言,神欽鬼伏。 絕句 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大千沙界須臾至,石爛松枯經幾秋。 或為道士或為僧,混俗和光別有能。苦海翻成天上路,毗盧常照百千燈。 木雕泥塑靜中身,心境休沾一點塵。閉門清晝讀書罷,掃地焚香到日晡。 閑來無事玩青山,悶即街頭貨丹藥。起來旋點黃金賣,不使人間作孽錢。 綠酒醉眼閑日月,白蘋風定釣江湖。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一百篇。 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有人學得這般術,便是長生不死人。 別詩二首 無心獨坐轉黃庭,不逐時流入利名。救老只存真一氣,修生長遣百神靈。朝朝煉液歸瓊壟,夜夜朝元養玉英。莫笑老人貧裡樂,十年功滿上三清。 長短句 落魄且落魄,夜宿鄉村,朝遊城郭。閑來無事玩青山,困來街市貨丹藥。賣得錢,不算度,酤美酒,自斟酌。醉後吟哦動鬼神,任意日頭向西落。 賜齊州李希遇詩 少飲欺心酒,休貪不義財。福因慈善得,禍向巧奸來。 促拍滿路花 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茫茫塵世裡,獨清閒。自然爐鼎,虎繞與龍盤。九轉丹砂就,一粒刀圭,便成陸地神仙。 任萬釘寶帶貂蟬,富貴欲熏天。黃粱炊未熟,夢驚殘。是非海裡,直道作人難。袖手江南去,白蘋紅蓼,又尋湓浦廬山。 答僧見 三千裡外無家客,七百年來雲水身。行滿蓬萊為別館,道成瓦礫盡黃金。待賓榼裡常存酒,化藥爐中別有春。積德求師何患少,由來天地不私親。 口占 非神亦非仙,非術亦非幻。天地有終窮,桑田幾遷變。 浪淘沙 我有屋三椽,住在靈源。無遮四壁任蕭然。萬象森羅為斗拱,瓦蓋青天。無漏得多年,結就因緣。修成功行滿三千。降得火龍伏得虎,陸路神仙。 呂洞賓與黃粱夢 黃粱夢是唐人沈既濟的小說《枕中記》的故事,話說唐開元年間(西元719年),道士呂翁成仙後,化作長者雲遊天下。一天,在邯鄲道上的一家客店裡,他遇見了一個騎著青駒進京趕考的窮書生盧生。盧生向呂翁講述自己命運不濟,屢考不中的境遇。談著談著昏昏欲睡,呂翁見狀從行囊裡取出一個兩端有竅的青瓷瓷枕遞給他,說:“你先睡一覺吧”。盧生一枕上瓷枕,便很快進入夢鄉。他夢見自己考中進士,連連升官,但又幾經浮沉,幾次遭受誣陷,虧得皇帝為他平反冤獄,後又出將入相,封為燕國公,娶了美麗的妻子,全家享盡榮華富貴,高夀81歲久病不治而亡。夢到這裡盧生猛地醒來,只見店主人正在煮黃梁米飯,盧生驚訝不已,呂翁卻笑眯眯地對他說:“人生之道,不就是一場夢嗎?”盧生茅塞頓開,扔下詩書跟呂翁學道去了。在後來的作品中,人們對情節進行演義,讓呂洞賓取代盧生(或呂翁),成為黃粱夢中的主人公。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呂洞賓成仙得道之前,原是個讀書人。有個同鄉好友叫苟杳。苟杳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但為人忠厚老誠,讀書又很勤奮,呂洞賓很賞識他,與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讀書,以後能有個出頭之日。 有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材,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想把妹妹許配給苟杳。呂洞賓深怕苟杳貪戀床笫之歡誤了錦繡前程,連忙推託。苟杳本人聽說林家小姐貌美,執意要應允這門親事。呂洞賓思索良久同意了,他對苟杳說:“賢弟既然主意己定,我不阻攔,不過成親之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聽了大吃一驚。寄人籬下,怎得不低頭?再說,婚禮的一切花費都得仰仗呂家,誰讓自己一貧如洗呢?思前想後,還是咬咬牙答應了。 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跑前跑後張羅一切,而苟杳卻無臉見人,乾脆躲到一邊。到了晚上,送走了賓客,呂洞賓進了洞房。只見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呂洞賓不去掀那紅蓋頭,也不說話,只管坐在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苦壞了林小姐。 回頭再說苟杳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一連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顧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起頭來一看,更是驚詫莫名:怎麼丈夫換了個人?夫妻倆才恍然大悟。苟杳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我啊!”林小姐也是心中歡喜,對呂洞賓充滿了敬意。夫妻倆都說:呂兄此恩,將來一定要報答。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而去。 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財化為灰燼。呂洞賓和妻小只好在殘磚破瓦搭就的茅屋裡寄身,日子過得是夠難的。呂洞賓只好出門去找苟杳幫忙。苟杳非常同情,熱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呂洞賓一住幾個月,一點銀子也沒拿到。呂洞賓仰天長歎:“人情薄如紙,一闊臉就變,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回到家鄉,呂洞賓老遠就見自家的破茅屋換成了新瓦房,大為詫異:自己遠離,子幼妻弱,怎能大興土木?及至走近家門,更是驚得三魂走了兩魄:大門兩旁竟貼了白紙。家裡死了人?他慌忙進屋,見屋裡停著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陶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她為哪個戴孝?輕輕叫一聲:“娘子。”娘子回頭一看,驚恐萬狀,顫顫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詫異:“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詳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呂洞賓回來了,說:“哎呀!當真嚇死我了!”原來,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幫人抬來一口棺材,說是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妻子一聽,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來。今天正哭著,不想呂洞賓竟回來了。 呂洞賓心下明白:都是苟杳玩的把戲,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哢嚓”一聲,棺材劈開了,裡面竟全是金銀財寶,還有一封信。呂洞賓展開信讀道:“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如夢初醒,苦笑一聲:“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 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熱。這就是俗話常說的“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因為“苟杳”與“狗咬”同音,傳來傳去竟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