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23 14:00:33瀏覽230|回應0|推薦3 | |
「積極開放 還是繼續鎖國?」(何宏儒報導) 美國跟南韓是在2005年二月展開FTA談判的預備會議、06年二月談判正式啟動,雙方在今年四月二號達成協議,並在六月三十號完成簽署,未來將在兩國國會通過之後,美韓FTA才會正式生效。 根據南韓11家智庫在今年四月廿七號公布的影響評估:美韓FTA對韓方未來10年的總效果包括GDP增長6%、對美出口增加130億美元、從美國進口增加86.4億美元,並可增加34萬就業人數。而由於美國目前同時是南韓跟台灣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韓FTA生效之後,對台灣產品輸美勢必造成不利影響。中經院國際經濟所研究員劉大年指出:紡織成衣、液晶電視、機械跟塑膠將是貿易面受到衝擊最大的工業產品,預期未來在美國市場將被南韓高度取代。 此外,由於美韓FTA有利南韓吸引外資,南韓評估未來10年因此增加的外人直接投資高達230億到320億美元。南韓開放市場及對美投資的保障,預估將帶動新一波美國對南韓的投資熱潮。如此一來,近幾年外人投資已經趨緩的台灣將因此進一步受到排擠,貿易面之外,投資面的衝擊更值得台灣憂心。 劉大年表示:在全球區域整合加深的趨勢之下,企業將會調整全球佈局,把生產聚點移轉到區域整合度較高的經濟體,長期而言,對區域經濟整合進展有限的台灣非常不利。他並認為:美韓FTA改變了以往美國在亞洲區域結盟的被動局面,並促使日本跟其他亞洲國家主動尋求與美國洽簽FTA,他說:「美韓FTA已經形成骨牌效應,造成中國積極、日本緊張、東南亞跟進的局面。」在此同時,日本跟印尼可望八月就會簽署FTA。 他並建議政府加強其他雙邊或多邊FTA的先期研究。他表示:中韓FTA目前已經展開先期評估,東協加三在今年ASEAN高峰會預估也會有進一步進展,至於已經完成第一回合談判的韓歐FTA,現在也已經展開第二回合談判,應該會在兩年內完成簽署。 台灣受限國際政治的不利因素,在區域經濟整合大趨勢之下,面臨極度不利的處境。中經院院長蕭代基強調:台灣應主動開放市場、創造生機。他表示:40年前,台灣是戰後第一批開放市場的開發中國家,使產業和經濟快速成長,才能成為四小龍之一。他強調:面臨美韓FTA的衝擊,產業面的因應之外,主動開放市場更是當務之急。 全球化和中國大陸的崛起是過去20年國際經貿大趨勢;同一期間,台灣的大陸政策從「戒急用忍」走到「積極管理」,形同鎖國20年!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南韓平均國民所得一度跌到7千多美元。經過12年的努力,南韓國民所得不但已經超越台灣,今年更將突破2萬美元大關。反觀台灣,國民所得雖然1993年就破1萬美金,14年後的現在,政府居然還在規劃、希望2009年終於有機會破2萬!政策逆水行舟的結果,不但國家經濟原地踏步,人民生活更是備感壓力。台灣經濟應該積極開放,還是繼續鎖國,答案已經非常清楚。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