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的起源及演變
早在西元前1000年的一個亞述浮雕上,以及西元前750年的一個希臘花瓶上,就發現了兩臂輪流劃水的游泳方法。據現有的記載,較早採用兩臂輪流划水的是一個英國人丁·杜魯穗金。以後又相繼出現了配合兩腿的上下打水動作,兩次打水的自由式游泳技術。
在西元1900年所舉行的第二屆奧運會上,匈牙利人哈爾曼就是採用兩臂輪流划水、打水的方法,獲得了200公尺自由式的銅牌、400公尺自由式比賽的金牌。接著他在第三屆奧運會上又取得了50公尺自由式和100公尺自由式比賽的金牌。後來一個英國人查 卡維爾創造了兩腿輪流打水的方法,為自由式技術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在西元1922年美國人韋斯摩勒用兩臂輪流划水各一次、兩腿打水六次的方法,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成為第一個突破100公尺自由式1分大關的運動員。他的技術被認為是奠定了現代自由式技術的基礎。
在三十年代,兩臂前交叉的技術在泳壇上盛行,並一直流傳到五十年代。 隨著運動成績不斷的提高出現了四次打水的技術。在西元1949年日本運動員古橋首先採用四次打腿技術,創造了1500公尺自由式新的世界紀錄。泳壇人士一方面承認採用這種技術能使動作頻率加快,另一方面以怕改變腿打水六次的技術而影響成績,因此古橋的技術沒有得到廣泛的運用。到了1956年,澳大利亞運動員羅斯採用該技術,第一次突破1500公尺自由式18分大關;同年,在墨爾本舉行的第十六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沙利也採用四次打水的自由式技術,將自由式的世界紀錄提高到17分52秒9;在六十年代初,中國運動員符大進採用四次打水兩臂中交叉的配合技術,多次在中短距離自由式創造中國的全國紀錄,於是四次打水的技術開始引起國內外體壇人士的注意。
然而,隨著游泳運動的迅速發展,人們又不滿足於四次打水技術。於是在西元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第十八屆奧運會上,澳大利亞運動員溫德爾採用兩次打水的自由式技術,獲得了1500公尺自由式的冠軍,並把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提高到17分01秒7;在西元1968年在墨西哥舉行的第十九屆奧運會上,有七名是採用兩次打水技術。進入七十年代,不少優秀運動員採用兩次打水兩臂中後交叉的配合技術,在長短距離自由式項目中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於是這項技術開始發展起來。目前世界上自由式項目中短距離運動員多數採用六次打水技術,長距離運動員多數採用兩次打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