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01122.溪頭鳳凰山﹝溪頭三珠、一等三角點﹞
2011/11/25 08:05:52瀏覽437|回應0|推薦5
鳳凰山

鳳凰山落差圖

行走里程數:8公里

爬升總落差:上下各878公尺

一大早於鹿谷鄉的7-11作了最後的補給之後,就驅車前往溪頭森林遊樂區,在商店街的舊側門前方的馬路邊停好車之後,開始整裝準備出發前往鳳凰山。

0750走進舊側門旁邊的行人通道,右轉順著商店街的方向前進,時間還早,商店街仍未開門營業,風景區當中的人非常的少,整座溪頭森林遊樂區壟罩在一片白茫茫的薄霧當中,充滿著祥和寧懿的氣氛。走到停車場收費站處左轉沿著斑馬線直行到小汽車停車場後再左轉續行,一面走眼睛一面盯著停車格之上的數字,找到了1-12這個停車格,正準備提氣進入孟宗竹林內,才赫然發現登山口已經被有關單位給封了。看著整面面對停車場的竹林都給封了個紮紮實實的,真是令人有些哭笑不得。還好轉進右手邊的小路,就看到了新的竹林缺口,而在上去一點點的距離,則有另一個被封住,但是又被山友們打開一個小洞的竹林入口。面對著這樣草木皆兵的景象,實在是讓人既好氣又好笑。

竹林裡面的路徑有些泥濘,慢慢的坡度增加之後,就開始接上了石板階梯路。從這邊一直到登上主稜線鞍部四叉路口,路況都還算相當的不錯,少數幾個崩塌地形,拉繩和踩點也都安全牢靠。步道的四周圍都是高聳入雲的杉木次生林,腳邊則生長著數量龐大的曲莖馬藍。中途的三叉路口,有一座簡易的土地公廟,旁邊有指標,往信義12公里的樣子。鳳凰山的這條主稜線由北而南分隔了溪頭地區與信義鄉,從信義鄉陳友蘭溪河谷往西而望,就可以看到這條美麗的稜線由河谷中拔地而起,狀如銅牆鐵壁一般,氣勢讓人敬畏。這條越過稜線鞍部的越嶺道,早期應該也有過一段商賈、行人東往西來的熱鬧景象吧!

在登上稜線最後的一段長陡坡之前,有一處岩間美泉,用一截不銹鋼管接引而出,方便大家的取用,在這邊飲用甘美的泉水,休息一下,然後一股作氣,走上之字形陡坡,0905登上了稜線鞍部四叉路口。這裡有涼亭一座,旁邊又見到了另一座竹棚搭設的土地公廟,往天文台的方向為緩坡向上,而往鳳凰山的方向則是陡坡,至於越嶺往信義方向的路徑,則顯然是少有人行,以至於雜草、竹林掩徑,看來幾不能行。

我在涼亭處休息了15分鐘,涼亭旁的一棵水泥基石,基石上的文字已經模糊難辨。左行陡坡向上,拉繩處看到了數量龐大的登山路條,對照剛剛沒有任何路條的石板階梯路,真是有巨大的差別。稜線上的路徑偶而有些泥濘,而有些在竹林內穿梭的山徑則是非常的滑腳。第一段陡上結束之後,有一座涼亭可供休息,以便補充體力。接下來慢慢的緩坡向上,小小的岩稜路段有些許的刺激感,長成圓圈圈又帶條尾巴的樹藤,則很吸引人們的目光。等到越過此行的最高點之後﹝這裡的海拔其實比鳳凰山還要再高一些﹞,又有最後的一座涼亭建於此處。在這邊又作了一次較為充足的休息,此時霧氣也愈來愈濃重,而且也開始有小小的霧雨產生了。

從涼亭處再出發,先往下行至最低鞍部﹝約下降120公尺﹞,附近有廢棄的流籠頭機具廢置於此處,然後走一段緩坡山徑,山徑旁邊的一棵「樹中竹」,一棵竹子剛好從折半的枯木正中央生長起來,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樹包竹的罕見奇景,讓人不禁要相信造物者果然是有現神蹟於人世!最後的竹林內陡上,登山者終於有了將要登頂的感覺。1045登上鳳凰山。

鳳凰山,海拔1698公尺,一等三角點,溪頭三珠之一。山頂現在竹林圍繞,沒有任何的展望。基石的四周圍倒是有蠻大的一塊空地,不過由於潮濕的關係,泥濘地還是不少。在鳳凰山休息了25分鐘之後,1110開始啟程下山,這個時候霧雨大了一些,四周圍風起雲湧的景象,讓人感覺到一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

回程適時地加快了腳步,希望最後不要動用到雨衣,雖然是奮力前行,我還是沒有忘記要持續東張西望的任務,找尋四周圍可親的花花草草,增廣見聞,最後還真是讓我發現了「長」在一棵大樹樹幹之上的「烏來麻」。

烏來麻的花朵直接叢生在植物莖上,而且花朵的底部是軟膠半透明質地,花朵的上端則有一圈又一圈的尖狀突起,模樣看來可愛討喜。仔細看完了這棵初次見面的烏來麻,最後的陡坡向下也已經來到了眼前,所幸此時天氣也好轉了一些,看來是不會動用到雨衣了。

我在階梯路的岩壁水源處,將水袋裝滿甘美的泉水,然後踏著輕鬆的步伐下山。中午過後的溪頭森林遊樂區頗為熱鬧,停車場中停放的車輛很多,大客車停車處更是幾乎要達到客滿的狀態。從竹林中鑽出來,回到了文明的世界,走過此時已經開門做生意、家家戶戶門庭若市的商店街,回到了停車處,發現了另外兩台小車與一部遊覽車也停放在此處。整理行裝兼休息,回到停車處才1340,研究了一會兒地圖之後,決定今天先去樟空崙山,然後再找地方解決餐食與住宿的問題。

再會了,鳳凰山,每一座山就像是不同的人一般,粗淺地看,好像彼此之間的差異並不大,但是仔細用心地去體會,就會發現到其中其實都有著非常巨大的不同。就是這樣的難以複製和個性殊異的多變山容,吸引著我們不辭老遠,來到山的跟前,然後與每一座山譜出新的戀曲,最後心滿意足地啟程賦歸。

http://tw.myblog.yahoo.com/kenneth-classicalmusic/article?mid=20401&prev=20451&next=20398

鳳凰山23

鳳凰山27

鳳凰山30

鳳凰山32

鳳凰山34
烏來麻

鳳凰山35
烏來麻

鳳凰山36
馬藍

鳳凰山37
青牛膽花雄花

鳳凰山39
新竹林出入口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labay&aid=58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