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00801.岩稜好展望、林中有和風:橫嶺山、鳶嘴山、稍來山﹝小百岳039﹞連稜縱走﹝上﹞
2011/08/08 21:14:39瀏覽947|回應0|推薦1
1000801.橫嶺鳶嘴稍來稍來南峰

1000801.橫嶺鳶嘴稍來稍來南峰落差圖

行走里程數:11.9公里

爬昇總落差:上昇1112公尺/下降1112公尺

橫嶺山隧道的南北兩端各有一個登山口可以往登橫嶺山,北端的登山口先腰繞緩升,再爬升至四叉路口﹝分別往橫嶺山隧道南北登山口、橫嶺山與橫嶺山自然步道出大雪山生態教室﹞,然後再攀登30分鐘之後可登頂。若是從橫嶺山隧道南端的登山口起登則辛苦許多,一開始便是大陣仗的岩壁拉繩陡上,一路陡陡陡到鳶嘴叉路口左轉續行稜線山徑,先下切,再辛苦越過一座假山頭,這座山頭海拔約有1977公尺,已經快要跟橫嶺山不相上下,然後下切至鞍部與隧道北端登山口的路線會合﹝四叉路口﹞,最後經過30分鐘的路程登頂。由於昨晚在較為舒適方便的隧道南端出口停車場搭帳夜宿,又計畫要橫嶺鳶嘴稍來三山連走,再加上不想走狹窄、陰暗、潮濕又不斷滴水的橫嶺山隧道,所以只好從隧道南端登山口起登。

這條登山步道一開始的岩稜拉繩真的頗有鳶嘴山的味道,山徑的兩旁生長了一些台灣厚距花,有些已經開始綻放出粉紅色可愛的花朵。稜線越過1977峰真是有點累,但是沿路之上一直可以看到谷關七雄東卯山的山影,山頂上的飛航電波反射板看來清晰可見。最後的30分鐘登頂之路,開始看見官方大規模的興建設施,有指標,有拉繩,還有木椅和圍欄,我約在登山口出發75分鐘之後登頂橫嶺山。

橫嶺山,海拔2024公尺,3-6581,山頂上沒有展望,而且腹地狹窄,不過在山頂附近、登頂之前有片緩坡,還設有木椅一張,可供大隊人馬休息之用。山頂右前方有一條續行的山徑,綁有登山條,料想之前造成兩名山友一死一受困的山徑可能就是這條路。在此建議大家,除非是做好萬全的準備,否則不要隨意進入不知名的陌生小徑中行走,以免發生不可預期的嚴重後果。

回程一樣要再越過1977峰,行走稜線雖然難免要依著山勢上上下下的,但是走在山岳脊梁上的感動也是巨大無朋的,彷彿就像是用雙腳慢慢的、一筆一畫地刻劃出山岳的形體一般,讓你與山更接近。

回到了鳶嘴山叉路口,坐在岩稜之上休息喘口氣,然後開始進入鳶嘴稍來國家步道的範圍。先是一段短短的緩坡,經過了一個叉路口,可以右轉下220林道27.5K處的鳶嘴山登山口,這也是鳶嘴山最主要的官方登山口。接著就是連續的拉繩路段。其實這段路徑岩石雖然遍布,但是並沒有陡峭到需要全程拉繩的地步,只能說林務局在這邊真是已經把繩索當作防迷繩來使用了。沿途台灣杜鵑林密布,約20分鐘之後來到了鳶嘴山觀景台H2023M。

今日在鳶嘴山觀景台之上看到了如夢似幻的雲海美景,谷關七雄的秀麗山形與優美的稜線,配合上早晨的陽光與變幻莫測的雲海,構成了一幅絕美的風景名畫,連最遠處的玉山主峰都歷歷在目,真是太驚人了。此時望向稍來山觀景台的方向,已經開始有薄霧產生,今日的最佳展望大概就是在此處了。以往都總是從谷關七雄的各個山頭仰望橫嶺-鳶嘴-稍來的稜線風光,今日從這條稜線上俯瞰谷關七雄,別有一翻滋味在心頭。

離開展望台,經過大型木造涼亭,當你看到「危險區域、小心通過」的警告標誌之後,鳶嘴山著名的刺激岩稜攀登路段就開始出現在眼前。此時清晨的陽光漸強,燦爛的陽光打在岩壁之上,反射出了一片白茫茫的刺眼景象。

鳶嘴山的岩稜是頁岩互相順向堆疊形成的陡峭岩稜路段,傾斜的方向大抵上是由左往右方向傾斜﹝上山方向﹞,人員攀登的路徑就是以這塊傾斜的岩面為主。整條岩壁山徑之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繩索與鎖鏈,不過我必須要老實說,有些路段其實還是挺危險的。當你行走在這樣必須手腳並用、伏低攀高的路險惡路徑之上,腦筋一定要很清醒,明白地知道下一步、下一「手」要到達何處之後,再謹慎小心地前進。繩索在岩壁之間移動久了,難免就會有所磨損,很多熱心的山友都在繩索易磨損之處做了相當多的保護措施,令人感佩,不過在最後登頂前的灌木叢前方,還是發現了一段磨損嚴重的繩索,須要有心、有技術能力的善心人士,前往作加強保護的措施。從觀景台出發經過了55分鐘之後,到達鳶嘴山。

鳶嘴山,海拔2180公尺,無基點,山頂有林務局設置的告示牌與不銹鋼樁各一座。今日登頂之後,山頂周圍雲霧四合,果然如先前所料的,漸漸的沒有展望了。

﹝未完待續,請見1000801.岩稜好展望、林中有和風:橫嶺山、鳶嘴山、稍來山﹝小百岳039﹞連稜縱走﹝下﹞

http://tw.myblog.yahoo.com/kenneth-classicalmusic/article?mid=18851&prev=18917&next=18850




鳶嘴山展望台








鳶嘴山展望玉山群峰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labay&aid=55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