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25 16:42:11瀏覽643|回應1|推薦4 | |
李光耀非常實際,是理論的絕緣體。 這個人精明強幹老練慓悍,很適合擔當開明專制體制下的英主。 這個人在權力場上的鬥爭能力很強,最終取得權力,然後維持權力,毫無困惑,步履堅定。 鄧小平蔣經國李光耀是同一類人。--- 凱撒是不是?屋大維是不是?他們都是。 這些人都是看情況做事的,在公共事務方面他們的長才在解決問題,在“應時決策”,至於他們的政治預測能力,不見得比別人強。 中共現在大量吸收新興中產階級入黨,這些人短期是中共開明專制體制的支持者,長期則未必是。他們遲早“要”拿到他們認為自己早就應該得到的東西。 農村包圍城市不會再成氣候,城市中產階級結合城市下層階級的力量不是百萬武警擋得了的。 共產黨中國的社會成員共同的歷史記憶中不包括“民主”,但共產黨中國的納稅人群體對法治公平(劉志軍竟然免死)、言論自由、人權保障(勞教是上古帝國才可能存在的萬惡制度)、公民權這些應該是天賦而有的東西有共同的渴望,這些共同的未來想像會帶著國家往前走,由此而生的官民衝突不是共產黨皇帝丟出兩塊肉骨頭塞兩根胡蘿蔔就能解決的。 中國共產黨帝國政治體制的改變現在有一個樣板,就是越南路線。越南是共產黨願意改革,經改在中共之後,學中共,經改初見成效就開始政改,這卻走在中共之前,已經走了幾步了。現在緬甸也搞政改,但緬甸是軍頭率領軍隊獨裁,軍頭有良知,願意放手,體制自然就回歸民主,緬甸原來是民主的。別的專制或威權國家走向民主甚至還可能有國教等級的保守的宗教勢力在左右局面,那就更不用提了。中共會學越共嗎?沒有人知道。七常委決策是黑箱作業,政改是右進左退,但每一個常委都是左右混合體,只是混合比例不同,政治和經濟的左右情況也不同,目前看不出七常委共識中包含進行政改,政改派王岐山取代了政改派溫家寶,但只排名第六。七常委其實只有兩件大事:搞經濟、維穩。懲治貪腐是維穩的一部份。強兵是容易的事,國富了兵就強了。外交不難,跟美國交往更深,跟日本鬥而不破,有錢就是大爺,和氣生財。搞經濟+維穩的意思就是“穩中求財”四個字,政治體制改革呢?且戰且走,看情況反應,東改西放,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不知道!一組人的權力最多十年,他有大目標,但他被逐漸強大起來的社會拖著走,他最不願意放手的是選舉,然而城市中產階級結合城市下層階級最後要的就是選舉,自由+人權的下一步就是選舉,納稅人的腳步不會停,七常委放不放手?路易十六勵精圖治,改革很多,放權很多,絕不是個爛國王,他最後被大浪淹沒了,因為他跑得不夠快,但是跑得多快才夠快?在這種事裡沒有人知道。事先沒有人知道,事後也沒有人知道。王岐山也不知道。 李光耀很勢利,像商人一樣,我對他的整體看法裡一直包括這一點。他是中國勢利眼和英國勢利眼的混合體。勢利眼看大事有所長,也有所短,看未來也未必能看準長遠,因為他只能看到人心的一半。 “未來學”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武昌城裡有亂兵開了幾槍,清帝國竟然就融化掉了。九一一發生之前誰能預知呢? --------------------------------------------------- 許多人期待透過「和平演變」的方式,最終促使中國轉變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對此,李光耀斬釘截鐵地說:「中國不會成為民主國家;它若成為民主國家,它會崩潰。關於這點,我很肯定。中國知識分子也了解。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革命以爭取民主,那你就錯了。」 對中國目前及未來可能面對的「民主挑戰」,李光耀認為,中國政府將可以應付過去。他說:科技將使得他們的治理系統過時。到了二○三○年,百分之七十或者七十五的人民將住在城市,他們將擁有手機、互聯網、衛星電。他們將會消息靈通;他們可以自行組織起來。 李光耀說,你不能用今天的方式治理他們,因為人數太多,不像現在只要安撫、監視少數人就行。但如果中國政府能繼續務實改革,保持緊密安全控制,不允許動亂,同時又放鬆,讓各省、各市多點權力,讓草根更有權力,它應該頂擋得住。至於會不會出現議會民主問題,李光耀認為,在村級和小城鎮還有可能。 雖然不認為中國會走向民主,但李光耀也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行制度在未來五十年不會不變。現在他們也開始講人權問題了,他們認知到如果想在國際社會,不只是先進國家、也在開發中國家受到尊敬,他們不能對自己老百姓也有野蠻行為。 政治評論家胡忠信認為,中國是否走向民主,是李光耀會引起爭端的觀點,這觀點與李光耀的個人背景有關,李光耀深知「穩定壓倒一切」的生存理念。 李光耀對民主的操作性認識與眾不同。他說:知性上,我不認為一人一票制是最好的制度。我個人相信,如果我們讓年逾四旬、有家庭的每個人享有兩票,會更好,因為他或她很可能更謹慎,投票會考慮子女的需求。他或她比較可能比不到三十歲的反覆無常的年輕人更慎重投票。 他還說,一個人年逾六十五,又會有問題,四十歲至六十歲之間最理想,到了六十歲,應該回歸一人一票,但這會很難安排。 李光耀體認民主不是一句「開放」就完結,後面還有很多「配套」。他舉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例子說:「戈巴契夫在莫斯科向群眾疾呼,不要怕特務機關KGB那一天,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我告訴自己,這個人真的是天才。直到我和他見面,我發現他完全搞不清周遭事務,他不懂游泳就跳進遊泳池深水區。」 --------------------------------------------------- 編按:由時報文化出版的新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將於今日上市,該書由美國學者艾利森、布萊克維爾主編,整理了李光耀的訪談、演講和眾多著作的精華,以問答方式呈現,企圖將李光耀關於中國、美國、亞洲、民主及個人思想一網打盡。全書盡展李光耀的智慧及性格,本報獨家摘錄,以饗讀者。 現年九十歲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自一九七一年密訪中國之後,四十二年間訪問中國超過八十次,與中國每一位領導人都建立起私人關係。以此背景,季辛吉對中國的認識應該少有人能出其右,但一次被問到:「這個世界上你若需要找一個人,和他諮詢商談世界的未來,你會找誰?」季辛吉答:「那就去問李光耀。」 在時報文化出版的新書《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中,季辛吉作序說:「李光耀的分析照亮了美國長期以來所面對的最重要挑戰:如何與中國在內的亞洲建構根本的、有機的關係。」他說:「沒有人比李光耀更能就這方面教導我們、使我們了解其性質與範圍。」 霸權策略 拿13億人當後盾 李光耀和季辛吉、李登輝同,都出生於一九二三年,李光耀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九○年間擔任新加坡總理。關於「中國領導人真的有心取代美國成為亞洲第一大國,甚至是世界第一大國」的問題,李光耀的答案很直接:「當然啦。為什麼不呢?」至於一旦中國成為強權,對待其他國家的態度是否會有所改變?李光耀說:他們告訴我們,大國、小國都平等,「我們不是霸權。」但是當我們做出他們不喜歡的事時,他們就說你讓十三億人不高興,請搞清楚你的地位。 李光耀認為,中國尋求霸權的策略不是武力,不是與美國爭霸。他說:「我相信中國領導人已經學到,如果和美國從事軍備競賽,穩輸無疑。你自己就把自己搞得破產。因此呢,避免它、頭低一點、面帶微笑,忍個四、五十年吧。」 和平崛起 不挑戰既有秩序 李光耀還指出,中國將避免會和美國弄僵關係的一切行動。挑戰像美國這樣一個比他們強大、技術先進的國家,會傷害他們的「和平崛起」。德國和日本犯的錯就是企圖挑戰既有秩序。中國人不笨;他們避免重蹈覆輒。 李光耀進一步說:美國人會為了什麼和中國打起來?東亞的控制權嗎?中國人不需要為東亞開戰。他們將慢慢地、逐漸地擴大與東亞的經濟關係,提供他們一個十三億消費人口的市場。十幾二十年後,他們將是所有東亞國家中頂尖的進口國和出口國。美國人在貿易上要跟它怎麼競爭? 中國尋求霸權的策略是經濟。李光耀認為:由於市場廣大、購買力上升,中國正把東南亞國家吸納進它的經濟體系。日本和南韓無可避免也將會被吸納進去。它不需要動用武力就把各國吸納進去。 問題太多 岔錯機率一比五 李光耀在二○一○年時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以非凡的百分之十年增率、甚至百分之十二的年增率在成長。中國能至少在下一個十年維持如此高的成長率嗎?我認為它可以做得到。中國的起始點很低,而它國內十三億消費者因為可支配所得成長,將會推升其成長率。」 但中國不是毫無問題,李光耀評估:「中國出岔錯的機率大約是一比五,我不會說是零。因為他們的問題實在太大了:制度改革、商業文化改革、減低貪腐,以及打造新思想。」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