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07 17:57:08瀏覽153|回應0|推薦1 | |
一個人的民族感情 -- 自卑感或自傲感 -- 如果超過了他的良心,以至於他可以昧著良心說話,跟別人吼,這樣的人是這個民族的悲哀。 秦始皇有什麼偉大?成吉思汗有什麼偉大?列寧有什麼偉大?斯大林有什麼偉大?希特勒有什麼偉大?毛澤東有什麼偉大? 常識不一樣,判斷標準也不一樣,那麼就沒有什麼好說的。 秦始皇和毛澤東如果是日本歷史上的角色,有一小部份大陸中國人會把他們歸入斯大林希特勒之列,不過這些人現在當然把這兩個人視為本民族的民族英雄。 明治是日本的頭號民族英雄,中國人拿他當豬。 判斷標準必須一致,否則當然沒有什麼好說的。 ------------------------------------------------- 歷史的劇情,總是在嘲謔中重覆上演。 廣東「南方周末」新年專刊事件,餘波未息;成都「看歷史」雜誌「台灣之足」專題,波瀾又起。前者期待百年中國憲政夢,換文;後者聚焦百年台灣民主路,停刊。 編輯部人員的抗議與網路的聲援,總讓人想起少年馬克思革命路上的玫瑰和紫羅蘭。「你們並不要求玫瑰花散發出和紫羅蘭一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 二十三歲的馬克思,在他生平第一篇政治評論裡,強烈質疑當時普魯士的書報檢查制度。習近平,馬克思主義博士總書記,應該記得馬克思當時就是拿封建中國的報刊來對比普魯士的書報檢查。 馬克思批評這種書報檢查的荒謬:在普魯士,不僅不准坦率討論普魯士的事務,甚至不能善意討論中國或土耳其的國內事務。因為,對於任何國家中圖謀推翻國家制度的政黨的讚許,都可能威脅到普魯士或德意志諸邦的安全。 馬克思因此諷刺說,「請給我們一種完善的報刊吧!這只要你們下一道命令,就行了。幾個世紀以來中國一直在提供這種報刊的範本。」因為,它是中國皇帝的官媒,凡是政府的命令都是真理;它的報導不會有錯,有錯的都被殺頭了。 馬克思批判書報檢查言論被查禁,隔年才在國外發表。南方周末被置換的中國憲政夢,只能在網路發酵。馬克思在一百七十一年前的普魯士,不能討論遙遠中國的事務;若他置身當下的中國,仍不能討論台灣的民主。 黨的喉舌,終究替代了人民喉舌。少年馬克思不知道,他所諷刺的「完善的報刊」,到今天的中國都還一直存在。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