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2014/02/21 03:37:20瀏覽2891|回應8|推薦113

圖片資料:網路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這本書剛出版時看過,當時在朋友的直銷公司上班,

訓練課經理Amom專職講師訓練課程,我負責課程安排與教材編排,

Amom每星期開出書單少則五本,多則十本,這本書就是在當時看的。

那時候的我,爸爸剛過世沒幾年,工作室被倒掉的債務收不回來, 

又被朋友拖累倒了一大筆錢 ,每天焦頭爛額的追著錢跑, 

一日抵兩日用,一分錢當一百元使用,覺得自己比書中人物悲慘,

絲毫沒有餘力去仔細咀嚼書中人物的心路歷程。

今天細看影片,心境不同,忍不住跟著莫瑞一同哭笑... 


從小被教導要揚眉吐氣光耀門楣,事實上是:

一個國家只可能會有一個總統,一個公司也只會有一個大老闆,

多數的我們~都只是生活在蜜蜂社會中服侍女王蜂的眾多工蜂之一。

在認清這個事實之前,我們認真唸書,拼命工作,幾十年過去,

少數人攀上金字塔高峰,多數人一如你我他:

都在金字塔底層努力支撐著,維持著塔的平衡。

為什麼一定要第一名?當第二名不好嗎?

為什麼一定要一直說個不停?沉默不好嗎?

事實是:我們害怕寂寞。

害怕淪為光環外圍人物的寂寞,於是拼命衝刺成為第一名或者第一等人;

害怕寂寞,所以要不斷喋喋不休害怕被人忽略,提醒他人「我」的存在...


大學時的米奇不願稱呼莫瑞教授,稱他教練,

因為他是第一位除了叔叔外願意與他交談的大人。


 


一位成功的底特律體育新聞記者米奇,大學畢業十六年後,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電視新聞上看見自己大學教授莫瑞罹患ALS症: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

這種疾病會逐步慢慢癱瘓病人的肢體,可能從四肢開始,漸進到身軀,

再逐次擴大到身體器官,甚至喪失咀嚼食物的功能。直至死亡。

慢慢的,剝奪一個健康成人生而為人的權利與享受,

是一種親眼目睹自己慢慢死亡過程的殘忍疾病...


新聞事業看似成功的米奇,對自己的婚姻卻始終下不了決心安定下來,

交往七年的女友也因為始終得不到米奇確定的答案在此時提出分手,

因緣際會更讓米奇渴求能從恩師身上獲得許多生命議題的解答,

於是雙方開始了例行性的星期二的課程,直到莫瑞走完人生旅程。


受人尊崇的莫瑞一眼看穿米奇對人生諸多議題的游移困惑與害怕,

透過每個星期二的聚會,以閒聊的方式紀錄自身最後的人生經驗:

關於愛與死亡的課題,睿智的引導米奇面對自己的恐懼並且勇敢解決。


病魔襲擊的快速,令人措手不及,無法提防。



 
 

莫瑞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導米奇以不同於以往的觀點看待人生:

包括在生前舉行喪禮,與親愛的家人朋友團聚,說出彼此的心情,

這比身後雖親友團聚一堂卻一無所知其語言的追悼會更有意義;

面對自己對愛的渴求與恐懼,去征服它,享受它;

學佛教徒在自己的肩膀上放一隻小鳥,常常與牠對話:

我今天會死嗎?我準備好了嗎?

我過的是我想過的生活嗎?

我是我想變成的那種人嗎?

只要接受自己隨時可能會死的事實,我們對人生就會完全改觀了...


要先學會面對死亡,才能學會如何生活。


莫瑞說人類從嬰兒時期就渴求父母撫觸關愛,成年後,為了許多無謂的尊嚴,

都將情緒與需求隱藏內心深處,不能求援,無力對抗,日漸成為冷漠份子。

於是莫瑞放縱享受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當哭則哭,當笑則笑!

提到莫瑞最深沉的傷痛源自父親的不懂愛人與自愛,

喪母之後的莫瑞渴望父愛,而莫瑞父親卻沉溺在自己的傷痛之中,

一把將莫瑞推離身邊,甚至要求莫瑞要遺忘自己的親生母親。

他的父親許或因為無法面對死亡,不知如何教導讓莫瑞理解母親不再復生,

錯誤的方式產生的傷痛,竟讓莫瑞至死都無法原諒自己的父親。

我想他是嚇死的,他的一生都在害怕中度過。

莫瑞如是解讀自己父親的一生。


害怕死亡,害怕改變,害怕面對自己,害怕面對問題,害怕愛人與被愛。

是繼母的愛讓他得到救贖,也讓他勇於追尋做自己,愛自己,愛別人。

米奇與年齡相仿的叔叔親近,叔叔的死亡卻讓他不自覺放棄對鋼琴的熱愛。


如莫瑞所言:害怕親近,其實都是因為害怕將來可能被遺棄。

愛人,最美好的結果是兩人相愛終生廝守到老;

但最壞的結局也不過就是回到獨自一人的最初狀況;

愛與不愛,其中最大的不同在於:

愛過,至少曾經有過一段屬於兩人的美好回憶;

不愛,生命終歸只是就連回憶也闕如的貧乏...

莫瑞的愛不僅僅只是侷限在兩人相悅的愛情上,

更是對生命,對生活,對自己喜愛的人事物的愛戀上。


生病以前,莫瑞非常喜歡享受美食和跳舞。


 


米奇問莫瑞如果能有24小時多餘的身體健康的時間,他將如何度過。

莫瑞的回答就只是與親愛的家人朋友齊聚一堂,輕鬆自在的聊天,

與美麗漂亮的舞伴跳舞,盡情的享受美食。

因為:生命中沒有這些親愛的家人與朋友,沒有愛,生命只剩死寂。


米奇的女友潔寧,與莫瑞相見甚歡,一見如故。


 


莫瑞帶領米奇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導他如何面對各種人生議題的恐懼,

面對恐懼,征服恐懼,最終:戰勝害怕恐懼的自己。

影片中有一個看似重要卻輕輕帶過的環節,

是莫瑞對潔寧說了一個關於小海浪的有趣的故事:

有一個小海浪,他在那邊跳來跳去,玩的很開心,享受陽光和風,

他看見別的海浪在撲岸,覺得很害怕,另一個海浪看到他,他就說:

天哪,你看看我會變成怎樣?

另一個海浪對他說:你為什麼看起來很傷心?

小海浪說:因為我們要撞上海岸了!

     我們這些海浪都會不見,你不知道嗎?

另一個海浪說:你不懂啦!你不是一個海浪,你是大海的一部分。


此時的莫瑞已被疾病侵吞至肺部,十分虛弱。


 


面對人生,我們都有著太多的我執。無法放鬆心情的盡情享受人生。

而其實,我們不過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小分子,依照物質不滅定律而論,

人類的死亡不過就是一種能量的轉換罷了。

科學家做過實驗:

人類瀕死,靈魂離開肉體的剎那所測得的靈魂重量僅僅只有500公克!


你:想要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勇於做自己:其實最困難。 


我通常看過書本之後不看電影,不想破壞自己的想像空間,

又或者看過電影不看原著,不願相互比較其中之有無。

這是少數受到我讚賞的忠於原著的改編電影。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文字化成具體影像,感動直入人心!


沉默有時是最好的語言。

這一次,我們靜默品味這十四堂人生的課題。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ggiewu600&aid=11261711

 回應文章

邱榮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30 00:01

你寫得真好,這本書和電影我都看了,還有老教授他過去上美國電視台的訪談,我的朋友做成光碟借我看的。我覺得人生長短的意義不在於長壽,在於活著的時候你對他人有何貢獻,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在哪裡?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財富,而是能影響他人的一種善良本質與價值,像這位教授一樣的豁達,人生原本是單向的,去了就回不來,每個人都一樣非常公平。而是要善用每一天把握當下過日子。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拜讀完
2014/03/28 09:52

感覺 人生  起起落落   能放下 就該放下

不要執在一個點  會更開心  感謝分享  好書

我比較愛看說  有想像空間 美感



梅琪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19:49
在臺灣,這齣戲是以舞台劇呈現,金士傑與阿亮領銜主演,
故事感人,不論以何形式亮相,一樣,就是感人。 

陸荃~活得像窮人,擁有許多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09:20
那演老師的竟是Jack Lemmon, 都不大認得出來!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07:27

面對知道生命的逐次消逝,大部份的人是覺得恐懼,我個人覺得,

完全不走進恐懼中是太一廂情愿,但當勇敢走進且體會了它,認識

了它,到漸漸柔軟了它,到平靜地與它并存,,或就是智慧人生的

開啟,,,遑論還是幽默地看待它,,,

這本書我看過了,很不錯,妳又介紹一次,讓我可再翻翻舊書回味,,

感覺也不錯:)))

畢竟,這樣的課題我們都要學習啊。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04:26

謝謝推薦﹐我來NETFLIX找看看。

這是1999的電視電影﹐發人深省。


花蔭深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1 15:34

人的一生中能遇到這麼看透世事,還懂得如何引領或開導自己的教練,機率其實並不高。

通常只能靠自摸索碰撞,從快樂和傷痛中領悟。


不是在旅行,就是在準備旅行中 (純粹肖想... >"<)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1 10:17

看著精彩書評
腦海中浮現的
是席慕容的詩:

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
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