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國家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2009/01/12 19:03:13瀏覽1729|回應0|推薦1

社區發展季刋第114期:(社論)我國家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台灣的家庭政策,基調是支持家庭,而非無限制的侵入或管制家庭。國家的角色放在協助者的位置。一方面施行民主國家家庭政策中支持家庭的主張,一方面也希望藉由適當的協助,讓家庭自有助能恢復,以順利運行下去。

就功能的角色來看,人類不外乎由心理﹑生理﹑社會三方面的滿足以維持基本運行。延伸至家庭,一個家庭要順利運行,就必須審視它的基本功能包括生殖﹑經濟﹑情感﹑社會地位﹑社會化等功能是否存在。然而,面對人口結構的改變,家庭多元面貌的呈視以及家庭全球化甚至環境改變快速的問題。家庭功能是否缺一不可?過去以核心家庭為主流思考的功能是否就一成不變?政府如何滿足多樣貌的家庭基本需求變成重要的課題。

經歷二十世紀全球化、科技化洗禮的西方先進國家己驚覺,近四十年來,「家庭」遭逢了史無前例的挑戰,改變的規模與速度之快,難以控制而且影響深遠。

1.少子化及老年化:隨著價值觀的改變,台灣人口結構也搭上全球人口結構變化的趨勢。國內主流核心家庭逐漸減少,扶養比率增高,許多家庭的負擔也逐漸沈重。

2.城鄉人口分佈不均,資源的分配也是城鄉差距的問題。

3.勞力人口短缺,外勞引進所衍生的問題。

4.台灣政局以及治安問題,這是台灣人普遍憂心的兩個面向,當然也影響到國內就業狀況及投資環境。

5.女性勞動形態的改變,隨著女性在勞動市場的參與加深,工作與家庭照顧如何兼顧以及壓力的處理都是職業婦女要面對的挑戰。

6.全球化課題: 全球化使得企業和經濟體的競爭日趨加速。國與國間的經濟自由、資本進出、交易都日益頻繁,各種層面的競爭都白熱化。處於全面競爭下的個人,得面業工作的高壓力,高失業和被迫提早退休的威脅。國家也必須面對諸如產業出走﹑課稅困難、資金外移、新移民適應、職災及企業遺留的負產物等問題。因此家庭的福利政策受到嚴重的挑戰。

7.家庭多元組成,異國婚姻或夫事分隔兩地越來越普遍,情感的支持變的薄弱,單親﹑單身﹑獨居老人﹑。對於家庭的定義,是否應重新思考,以面對各項福利的設計。政策,才能讓真正需要的人受惠。

8.科技的進步及知識的快速,波及許多價值面臨崩解。傳統思維跟不上環境變遷的速度,也增加了家庭政策落實的困難度。

9.環境的破壞及污染,全球暖化問題嚴重,人類生存環境受到了威脅,天災人禍的發生,也使的許多家庭破碎。

因應的對策也有幾個重要面向:

1.建立照顧服務系統:設立機構來分擔家庭功能。不可諱言的,傳統家庭裡照顧及情感支持己式微被取代。家庭無力承擔的功能,社會必須提供更多老年人口的照護、生育托育相關資源的協助以及醫療支援,才不致使得老年人及孩童變成家庭照護的負擔。

2.加強基礎建設,利用高鐵﹑捷運等運輸系統或者是利用優惠稅率來使人口及產業合理分佈。

3.建立外勞的管理及規範,同時促進文化的融合與接納。

4.特殊家庭的支持及照顧: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身心障礙者家庭、原住民家庭、低收入戶家庭、受刑人家庭、異國婚姻家庭﹑獨居或單身家庭(尤其是單身工作女性)﹑老夫妻家庭﹑高風險家庭等多樣貌家庭輔導。

5.改革教育體制及立法保護。

6. 建構社會經濟安全體系:享權利即應負義務。社會經濟安全體系的建構,應是當務之急。以社會保險為核心,津貼為輔助,社會救助為最後一道防線,而就業者的失業風險,則應以就業安全制度(創造就業機會、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失業保險)作為其安全防護機制。

7.家庭品質提昇計畫:除了資源的提供,建立「學習」家庭,有助於家庭自我恢復功能的能力。

台灣福利政策走的是中間路線。政府從個人出生到年老,分別對嬰幼兒﹑兒童﹑青少年﹑成人壯年﹑老年各階段,依就養,就學,就業,急難救助,身心障礙等不同需求,設計家庭福利政策。以家庭為中心,向外建立各樣貌的家庭支持次系統,形成了一個福利網絡。台灣仍是以殘補式福利政策為主。

但這幾年的政策施行,開始了不一樣的改變。政府從全民健保開始,再改革出提攜式勞退新制,到現在國民年金法案的推動,未來還可能推展長期照顧保險。可見,台灣己逐漸偏重社會民主路線。以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如何維持全民基本權利的品質,是必須面對的議題。而如何有效率及福利資源如何合理分配也是無可避免的難題。

回歸到了意識形態的原點:中間路線重視人力資源的投資及基礎建設,這當中最深的用意是要用一些間接的手段,讓社會自然恢復應有的功能,以順利運行下。所以,政府不單只是建立一個福利資源網路來支持家庭而已。福利政策是否有效,政策施行的評估與修正,才能提高福利品質,更是家庭與社會緊密連結的關鍵。投資與回饋應是相互為用的,單向建立福利政策,政府背後財政來源又從何處獲取平衡?享有福利的權利,也應負基本的的義務。

推行最低稅負制,擴大稅基,降低稅率,從縮小貧富差距是第一步,政府如能設立福利大學,專事福利相關研究與專業人才培養,才能使國內福利政策的擬定與施行更完善有效。深入基礎教育,猶如法律常識或政令需要教育推廣一般,對國家的認同與各項政策的認識,同樣需要教育從小紮根。

回饋服務精神的建立:隨著國民義務兵役己逐漸轉型為替代役,以及顧及性別平等的基礎上,大學設立必修學科專門學習志工服務課程,並安排深入社區各單位實習志工服務。一方面有助於台灣土地上國家共同意識形態的建立,減少福利政策推行的阻礙;一方面可以彌補基層社工服務的不足,更可達成服務弱勢的理想,對推行福利政策及各項支持計畫有莫大的助益。再來,人類追求幸福的家庭及美好的生活,環保事業的推動更是不容忽略。並不能因為一時經濟活動的活躍而犠牲掉大自然的資源,大自然反撲造成更多碎裂的家庭,也產生更多社會問題。

不論是支持系統、補充系統、或是替代系統,台灣的家庭政策都是以支持協助原生家庭自我功能的恢復為素求。尊重多元家庭價值精神,評估不同家庭需求,建立一個具彈性又有效的家庭政策,將是最大的挑戰。凱因斯曾經說過:「人類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接受新觀念,而是摒棄舊觀念」。如何讓國人的價值觀跟上原生家庭及其他次系統變遷的腳步,家庭政策的推動才不會困難重重。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ajoey&aid=255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