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領袖三經 ★★★
2014/06/10 21:09:33瀏覽25002|回應0|推薦1

領袖三經  目錄   (超連接:領袖三經 = 經皇 = 玉皇普度聖經)
經皇節錄 
玉皇普度聖經 (
經皇)
元關聖教(太上無極混元真經)
請改看另篇專文元關聖教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寫在領袖三經之前,是 經皇節錄,專供背誦,力大無窮,超過一切佛道教、一貫道、基督天主教、回教經咒,且是萬用靈丹,可作超度、祈褔、治病、驅邪、定心...,功同玉皇普度聖經,唸同樣時間,功效可達  原經 ~九成。可邊摺蓮花邊背誦。但與領袖三經相同,天黑以後都不要在家庭或者小廟神壇唸,最好在上午唸。大廟則不拘日夜皆可唸。

玉皇上帝寶誥 (玉皇誥):   志心皈命禮
玄靈高上帝     歷劫億萬千     功德滿天下     無上證真仙
甲子年元旦     受禪登九五     統御大羅天     天運永連綿
五教齊欽德     萬靈盡向前     當今開普度     教化本為先
綱常與倫理     詳解要精研     願爾諸黎庶     奉行志要堅
皈命
中天三界  萬靈主宰  玉皇普度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

.

恭請    經皇節錄 至心皈命 

皈命 玉皇普度聖經 (三稱)

上香讚
整齊衣履 高舉清香 意表虔誠禮上蒼
爐中煙起篆 
瑞氣騰祥 乾坤沐恩長   南贍氤氳界 尊崇奉玉皇

玉詔:朕不忍蒼生蒙厄,特請 元始天尊法駕,
降筆教化救世,復興孔孟道德,挽轉頹風浩劫。
元始天尊降曰:
玄靈高上帝 歷劫億萬千 功德滿天下  無上證真仙
甲子年元旦 受禪登九五 統御大羅天  天運永連綿
五教齊欽德  萬靈盡向前 當今開普度 教化本為先
綱常與倫理 詳解要精研 願爾諸黎庶  奉行志要堅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
修身齊家 治國安民 仁義禮智 必須奉行

  仁者  慈悲為懷 矜孤恤寡 敬老憐貧 
        濟物利人  戒殺放生  親切和順 

  義者  公正無私 無偏無黨  不淫不佚 
        輕財樂輸  見危必救 羞惡之心 

  禮者  有尊有敬 有威有儀 無諂無驕 
        文質彬彬  節己之欲 揖讓之心 

  智者  知時識務 戒欺求慊 觀察想像 
        能辨是非  好善不倦 樂天知命 
 

佚:音「逸」,放蕩也。慊:音「歉」,知足也。

仁義禮智 乃是立身之本  願爾天下蒼生 
無疑了悟奉行 廣積陰功善德 同登樂善之天

世人之心 為一身之主宰  欲得其正者 
凡諸視聽言動   日求中規中矩 
常存正大之心   常養浩然之氣 
身修意誠  反樸歸真 庶不愧生為人也 

閨門為萬化之源  太任胎教周文王
孟母三遷育聖賢  坤厚陰德傳後世

有心為善 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  便是真惡  
罪犯天條  報應早遲
草木尚沾 雨露之恩   人生何造 無邊之罪

虔誦聖經 
天神感應 心神通靈  黃道頻開 運轉興隆 
四生六道  九玄七祖  解脫沉淪  利益幽冥  (超度時唸三遍) 
帝光普照 掃蕩妖氛  消災解厄 元亨利貞 
(作戰時唸三遍)

天下永太平                    皈命 
中天三界萬靈主宰  玉皇普度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  (三稱)

※經皇節錄 用於超渡時,「四生六道 ~ 利益幽冥」唸三遍以為強調。
   當用於除魔時,改成「帝光普照~ 天下永太平」,要唸三遍作強調

由於神明說,經文採傳統直排,唸時功德較大,可將上方節錄用word轉成直排,再用圖檔方式上傳。道友們可將本網頁最下方兩張黑白圖(尚未成),雙面列印於單張黃色A4紙,再用奇異筆描畫出紅框。黃紙及紅框,都是為了增加經文的莊嚴度,有點類似古代皇帝的聖旨。完成品就如下方二圖(正反面)。如果能夠親自用毛筆字抄經在黃紙上,這樣唸時功德更大 

 *********    領袖三經       ********

玉皇普度聖經混元真經  合訂本,可電(04)2232-3764 聖賢堂  請贈;
   定慧解脫經,各慈惠堂均有印贈,松山慈惠堂等。或向[天橋印經處]函購,
   (802-74)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一路125號     電話:(07)721-6031
    編號:C-41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經        每冊12元。

----------------------------------- 

玉皇普度聖經

玉詔  欽奉


玉皇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詔曰:
居尊而鑒卑,每以蒼生是念,世道澆漓、人心不古、
道德淪亡、世界干戈不息、演成人海血腥之浩劫、不知反省
不忍蒼生蒙厄,特請元始天尊法駕,降爾南天直轄鸞堂
臺中聖賢堂,命由 勇筆王生奇謀擔任主著正鸞,壬子年
正月初六起一個月間,著作「玉皇普度聖經」,教化救世、
挽轉頹風、復興孔孟道德、神人用命,各盡厥職,
經成之日,特加昇賞。勿違 朕命。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壬子年正月初六日  

玉皇普度聖經序
世上所有千經萬典,文深意奧,錯誦文字,未能
了悟經意,致使神聖之經典,旨在勸化世人,未能收到
其效果,可惜也,
蓋因現世遠非昔比,能通古文學者無幾,故現著經,不嫌
文句淺白,只要人人能誦讀,了悟經意,始能達到著經
目的。今著玉皇普度聖經者,蒼穹天皇,儒道釋耶回
五教教主,共議選舉  關聖,甲子年元旦,受禪
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位,其尊號曰: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統御諸天,管轄萬靈,掌理三界
十方,撫綏天下生民,並及九幽六道, 玉帝為普度天下
蒼生,敕命著作「玉皇普度聖經」,教化為普度之本,
此經之著務使,誦者易誦,讀者易讀,並易了悟經意奉行,
冀能收到普化之效而著作者。

元始天尊 扶鸞降筆序於南天直轄鸞堂台中聖賢堂
中華民國六十一年歲次壬子端月初六日  

玉皇普度聖經  誦本

上香讚 (敲鐘三次)
整齊衣履 高舉清香 意表虔誠禮上蒼
爐中煙起篆 瑞氣騰祥 乾坤沐恩長
南贍氤氳界 尊崇奉玉皇(三稱)

淨水讚
北方壬癸 液體芬芳 淨洗靈台與八方
萬物滋潤昌 災劫淨光 世界沐恩長
南贍清淨地 尊崇奉玉皇(三稱)

淨心真言
內清淨莊 清淨莊 清淨莊 五臟清淨
尊崇奉玉皇

淨口真言
喉修淨莊 舌修淨莊 修淨莊 三業修淨
尊崇奉玉皇

淨身真言
體潔淨莊 潔淨莊 潔淨莊 一身潔淨
尊崇奉玉皇

開經偈
虔誦聖經福自臨 人能印贈禍難侵
若為父母虔求壽 鶴算延年有好音
若為子女虔求進 捷步青雲勝古今
若為亡者求冥福 勝過焚燒銀紙金
人人勤誦修功果 解厄消災免費心
玉帝慈懷開普度 奉行朗誦鬼神歆

志心皈命禮
玄靈高上帝 歷劫億萬千 功德滿天下  無上證真仙 
甲子年元旦 統御大羅天   受禪登九五  天運永連綿 
五教齊欽德   萬靈盡向前 當今開普度  教化本為先
綱常與倫理 詳解要精研 願爾諸黎庶  奉行志要堅

敬天猶敬地 覆載感恩深 神佛恭參拜   虔誠福自臨 
父母恩情重 奉親孝勿違   國民應守法 切勿犯良規 
尊師應重道   教育坐春風 奉祖應追遠 本源念勿忘
弟恭兄友愛 手足誼同敦 守信交朋友   自新便有門 
琴瑟和夫婦 家道永昌輝   和睦鄉鄰里 自然少是非 
若得敦宗族   協和永著風 子孫宜督教  以免作頑童
上述諸般事 慎守道康莊 黃梁應早覺    處世作良方 
不但為如此 也應喚眾生   人人應信受  個個要奉行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
修身齊家 治國安民 仁義禮智 必須奉行
願爾世人 咸聽朕命 以消浩劫
仁者 (敲鐘兩次)
慈悲
為懷 矜孤恤寡 敬老憐貧 濟物利人   

戒殺放生   親切和順 人能行之 好生之德   上合天心
義者
公正無私 無偏無黨 不淫不佚 輕財樂輸  
見危必救   羞惡之心 人能行之 穩卜帝德   萬事回春
禮者
有尊有敬 有威有儀 無諂無驕 文質彬彬  
節己之欲   揖讓之心 人能行之 以離諸怨  天下皆親
智者
知時識務 戒欺求慊 觀察想像 能辨是非   
好善不倦   樂天知命 人能行之 諸神護佑   惟德是輔

上述仁義禮智 乃是立身之本  願爾天下蒼生 無疑了悟奉行
同登樂善之天 勿墜幽酆之路  更宜時行方便 廣積陰功善德
買賣須要公平 應知利己利人  用人待以寬恕 豈宜備責苛求
刻薄成家立業 理無久享榮華  倫常乖戾之人 其家立見消亡
禍福本來無門 由人自召自受  作善作惡之報 如影隨形不離
扶危拔苦之心 廣化存亡之德  施捨貧窮疾病 持齋戒殺放生
此皆寶筏明訓 修身立命之說  皆由陰騭方便 今之急務
從此廣為宣佈 人勿忽焉  凡諸世人之心 一身之主宰

如有所恐懼者 不得其正也  如有所憂患者 則不得其正也
如有所好樂者 不得其正也  如有所忿恨者 不得其正也
凡諸不得其正 皆因不安分也  皆因不知命也 皆因不樂天也
如欲得其正者 非禮者勿視焉  非禮者勿聽焉 非禮者勿言焉
非禮者勿動焉 凡諸視聽言動  日求中規中矩 常存正大之心
常養浩然之氣 善者求其遷善  過者求其改過 聞人行善則喜
受人言過則拜 希先知先覺者  以表率於鄉里 廣及於社會
不知不覺者 擇其善而從之  人人若能如此 不特身修意誠
即是反樸歸真 不愧生為人也  願爾世人誠求 不中不遠矣

兩儀定位肇陰陽 萬物推元歸奇偶  於天地之間 
天地陰陽之氣   閨門為萬化之源  坤厚載無疆之福
是故太任之胎教 生文王周公之德  孟母三遷以教子 
作育孟軻為聖賢   可知閨門之教育 而有不可及者焉
願爾世上之男女 男者遵三綱五常  女者守三從四德 
居家善事爾父母   報劬勞於生身 出嫁敬慎爾翁姑
孝行流傳於後世 必敬必戒從夫子  有型有儀教子孫 
對待姑嫜應以寬   對待妯娌應以和 貴重米穀與雜糧
愛惜衣服與食物 勿傲口而凌人  勿出口以媚人 
此皆婦女之陰德

有心為善 雖善不彰 無心為惡 雖惡不忌  人見 
不是真善 恐人知 便是真惡  奪家權 勿逆父母 
逆翁姑 勿嫌姑嫜   嫌兄弟 勿觸祖先  勿觸東廚 
棄五穀   勿棄糧食 求奢華 而減福壽  貪口腹
而殺生靈 以污穢 而洗溪河 勿淫勿佚  勿驕勿諂 
此皆格言 望諸婦女 銘諸肺腑  才貌不美 衣食不足 
應自痛悔 前生不修   怨天地 勿怨父母 富貴榮華 
今生有餘   陰功積德 前世所修 打胎溺女 罪犯天條
販賣人口 罪本難饒 草木尚沾 雨露之恩   人生豈無 
衣食之養 何必造此 無邊之罪   報應之日 來早來遲 
從今至切 曉諭爾知   奉行信受 福享長期

玉帝天尊作是訓 急命十方與三界   土地城隍眾靈官
功過糾察等諸神   年年下界月鑒察 無論乾男與坤女
聞經信受而奉行 准爾諸神宜行事   凡諸信受男與女 
免去三災與八難   終身無怠奉行者 百年壽滿登仙界
狐疑污謗聖經者 准爾諸神行懲罰   召集十魔降災殃 
無常受拷入酆都   冒瀆聖經如是人 若能悔過而洗心
再行度化重為人 欽此曉諭定天條   願爾天下眾蒼生 
天地執司眾神祇   欽哉勿忽而奉行

虔誦聖經 天神感應 凡有所求 如願以償
虔誦聖經 功德昌盛 脫離苦海 名列仙籍
虔誦聖經 妖魔拱手 皈依從善 保護壇場
虔誦聖經 天清地靈 黃道頻開 運轉興隆
虔誦聖經 大千世界 干戈永息 國土昇平
虔誦聖經 利益幽冥 四生六道 解脫沉淪
虔誦聖經 天下太平 洪水災殃 瓦解冰消
虔誦聖經 心神通靈 雨露回春 天縱聰明
虔誦聖經 發口添丁 必得令嗣 改換門庭
虔誦聖經 風調雨順 四時安寧 五谷豐登
虔誦聖經 衣食自然 神明庇佑 永無困難
虔誦聖經 消災解厄 凶星退位 吉星常臨
虔誦聖經 家道豐亨 帝光普照 富貴綿延
虔誦聖經 男女敦倫 老少安懷 福壽康寧
虔誦聖經 風俗敦美 社會祥和 里有仁人
虔誦聖經 十魔不侵 飛天神王 掃蕩妖氛
虔誦聖經 體道含貞 下濟幽魂 上協天心
虔誦聖經 元亨利貞 保護誦人 如願如心

完經讚
天皇玉帝 普度眾生 倫理綱常已闡明

信受而奉行 萬事咸亨 天下永太平  皈命
中天三界萬靈主宰  玉皇普度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 (三稱)               

*************** 元關聖教 啟請 **************

★元關聖教 &
  太上無極混元真經請改看另篇專文:
元關聖教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
(用法:同於覺世真經,個人一遍,法會三遍)
爾時,靈寶天尊在禹餘天上清宮,化演鳳篆(ㄓㄨㄢˋ)龍章,講述
太乙救苦拔罪本事妙行曰:
救苦天尊,徧滿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諸眾生,得離於迷途,眾生不知覺,如盲見日月。我本太無中,拔領無邊際。慶雲開生門,祥煙塞死戶。初發玄元始,以通祥感機。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蕩蕩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紫雲覆黃老,是名三寶君。還將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諸妙神,善見救苦時。
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別體。本在空洞中,空洞跡非跡,徧體皆虛空。
第一委炁立,第二順炁生,第三成萬法,第四主光明。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無邊際,妙哉大洞經。
皈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皈命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皈命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皈命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皈命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皈命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皈命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皈命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皈命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皈命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皈命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十方諸天尊,其數如沙塵。化形十方界,普濟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聲救罪魂。罪魂實可哀,我今說妙經。念誦無休息,歸身不暫停。天堂享大福,地獄無苦聲。火翳成清署,劍樹化為騫。上登朱陵府,下入開光門。超度三界難,逕上元始天。

於是飛天神王、無鞅數眾,瞻仰尊顏,而作頌曰:
天尊說經教,引接於浮生。勤修學無為,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荒,無我亦無名。朗詠罪福句,萬遍心垢清。

爾時,飛天神王及諸仙眾說是頌畢,稽首天尊,奉辭而退。


*****************************************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  

      定慧解脫真經   (父母合力.加強版)

                    水讚   
先天真水。淨洗靈臺。楊枝一滴灑塵埃。凡境即蓬萊。
滌穢消災。香林法界開。   皈命
蕩魔解穢大天尊。(三稱)

                      香讚
香焚寶鼎。氣達先天。威光烜赫接祥煙。降鑒此心虔。
展讀靈篇。擁護仗雷鞭。   皈命
香林說法大天尊(三稱)

慈音佛董雙成仙姑    降
彩雲縹緲出瑤池。隨駕崑崙任所之。
練就菩提登妙果。養成舍利說禪詩。
蓮臺座上花千朵。甘露瓶中柳一枝。
自在觀音觀自在。婆心度盡眾生癡。

欽奉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懿旨
值此三期。普度東林。收圓靈性。度盡坤乾。
慨茲世道。遠古易遷。人心陷溺。多失心田。
輪迴無息。禍難慘纏。人皆佛性。無以回天。
誰知性命。修養周全。說茲定慧。解脫為先。
彩女傅經。慈航念虔。錫頒一卷。付列七編。
神人效命。惕惕乾乾。書成傳世。福德綿綿。
欽哉勿忽。懿旨宣讀已畢。神人稽首謝恩。

皈命   無極西王大聖.瑤池金母大天尊 (三稱)。              

恭請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東王木公寶誥    志心皈命禮   (古本。全誥唸兩遍)
清微大道無極神君   元始之化炁分真  紫府之潛龍勿用
稱帝於方諸之山  職掌天階仙籍   立闕於碧海之上   
道稱化育群生   三宮有管轄之司   八帝為無為之座
屆期登臺   南顧宛爾  紫炁東來   湛然真靜 誕迪玄功  
無上之君   群真之祖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東華大司命.少陽帝主.王公木父天尊

東華帝君木公大天尊  寶誥第二    (唸一遍)
志心皈命禮
東皇正炁。太乙明神。道德巍峨。胸懷磊落。
為眾生之大父。作萬世之尊師。道冠天人。
恩覃蒼赤。
紫府燒丹。育嬰兒之正象。黃庭煉道。
生奼女之真形。靈根植徧於古今。
至深至厚。真種播散於宇宙。成佛成仙。
奠東方之聖域。
巍巍自在。護中土之神州。劫劫安寧。
皈命  眾生大父。萬世尊師 
東華帝君木公大天尊

木公啟蒙寶訓  (恭讀兩遍)
上古之人。心正無邪。所以成真證聖者多。無如末世人心。視榮華如性命。看道德若泥塗。逞強鬥智。為名利、情緣、榮華。巧走千條路徑。使盡心猿意馬。致及精神損耗。病災來纏。昧卻天良。不識尋真放假。焉能返本還原。

吾今憫眾生而演說:莫貪濁世榮華。早捨情緣。速拋名利。富則施財濟困。運困則忍苦安貧樂道。不作虧心害理。父慈子孝。忠良節貞。勿殺生而圖口福。勿縱慾以引身災。不為塵情俗事牽纏。利物濟人。累功積德。以感天神。

言滿天下無口禍。道滿心中無好惡。行不亂其所為。至公無私。以大我而無類。三心盡、四相空。如斯以行道。仙佛地位可期。

瑤池金母讚
瑤池金母普偏瀛。東測妙機。
勸眾存德學善儀。覺悟懺悔修正果。
慧智貫徹登中池。金筆開科無私曲。章成耀珠燦鯉魚。
全憑道心挽迷路。卷讚團圓樂福基。逍遙快樂位無極。
無極西王大聖.瑤池金母大天尊(三稱)

西池金母誥       志心皈命禮     (古本。全誥唸兩遍;讀音: 閬苑 · ㄌㄤˇ ㄩㄢˋ)
靈鍾神州,聲馳閬苑。托體庚辛之鄉,沐浴壬癸之境。玉樓重重,
不數巫山十二。翠水疊疊,能教桃熟三千。清虛標徵,實之奇坤,
順轄乾陽之柄。五老與為周旋,八洞時承懿旨,飛鸞開化乎女宗,
駕鶴談玄於淨土。克推仙祖,允司婦儀。大悲大願,至玄至仁,
西華清靈金母,宏慈太妙無上元君。

無極西王大聖.瑤池金母 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天地開泰。無極聖母。龍華勝會宴瑤池。萬靈統御傳教旨。
諸仙獻壽。列聖稱觴。天威之靈園。救眾生之苦難。
灑甘露於塵寰。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無極西王大聖.瑤池金母大天尊。    (三稱十二叩)

是時。瑤池金母。在無極光中宣講。彩女董雙成仙姑恭傳經言:
金母曰。自古吾師。玄玄上人。傳道於 (下黃標區,循環唸三~七遍)
木公。  木公傳道於  吾。而後口口相傳。不記文字。

而今天開宏道。普度東林。願世人早求明師。參透心性。
無如紅塵火宅。墮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
欲求解脫。先須定慧。時  慈航大士合掌恭敬。而白母言。
願母開方便之門。說解脫之道。眾生之幸。則慈航之幸也。

爾時。慈航尊者。長跪座前。敢請宣說不生不滅之道。
金母慈顏大悅。對慈航大士言。爾以大慈心。顯化東土。
今以解脫相請。爾其靜聽。 吾為宣說
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彼時。天放祥光。彩雲繞戶。鸞鶴待衛。旌旆布空。
金母乘九鳳之輦。駕五色之雲。一時三教聖賢。俱來擁護。
天花繽紛。仙樂節奏。於是 
金母悲憫東林兒女。放無極之光。即於光中。而宣說曰。

天從無極中開。太極日月三台。日月陰陽運轉。
人從陰陽胚胎而生。或為男兮或為女。皆從無極而來。
只為中間一動。霎時落下塵埃。墜入五濁惡世。貪戀酒色
氣財。因此輪迴旋轉。情波慾海生災。血水週流可愍。
尸骸遺脫堪哀。老母說經至此。婆心慈淚頻催。

爾時慈航尊者。合掌恭敬而請曰。弟子聞母金言。無極既生
太極。兩儀又分三家。萬物由此而生。又復由此而滅。
何不令其不生不滅。以免血流滿地。骨脫如山。豈不甚幸。
金母曰。太極分判。天地生物之心也。血流滿地。骨脫如山
。萬物自作之孽也。爾今問此。但有不生不滅之道。
而無不生不滅之理。

爾時。慈航尊者。長跪座前。敢請宣說不生不滅之道。
金母撫膺良久曰居。吾語汝。道者。反本之用也。萬物
皆有本。由本而生枝。由枝而生葉。由葉而生花。由花
而結果。人與萬物不同質而同理也。本立則根生。
根生枝葉茂。本枯則根朽。根朽枝葉零。是以修道固本。
固本者何。人以孝弟為本。道以精神為本。
孝弟立。則人無愧。精神足。而道可修。修道無他。
還全本來面目而已。精神從何處散出。還從何處收來。

慈航尊者。聞母所言。心中大悟。又復稽首請曰。弟子緣深。
幸蒙闡明。道果。敢叩慈悲。再示解脫之道可乎。

金母曰。解脫非難。難在定慧。身心大定。便生智慧。
智慧既生。解脫亦易。欲明解脫。先除六賊。耳不聽聲。
目不視色。身不觸污。意不著物。鼻不妄臭。口不貪食。
六賊既空。五蘊自明。受想行識。如鏡見形。五蘊既明。
三家會合。精氣與神。長養活潑。上下流通。何難解脫。
(上黃標區乃本經菁華,循環唸三~七遍)


慈航尊者。聞聽母言。心中朗悟。稽首金容。而作頌曰。
自從無極生太極。或為人兮或為物。輪迴生死幾千遭。
墜落由來難解脫。不識固本而修身。又如樹枯無枝葉。
瑤池老母發慈悲。親駕白雲賦貝葉。先言道果合三家。
後說智慧須定力。六賊掃除五蘊空。返本還原為上著。

瑤池待駕彩女仙姑頌曰。
慈航道人大慈悲。至三再四求解脫。荷蒙金母說分明。
指破天機真妙訣

大成至聖興儒治世天尊頌曰。
人以孝弟為根本。道以精神為妙藥。本立而后道自生。
成仙成佛憑人作

太上老君掌教天尊頌曰。
恰如久病遇良醫。又如青天現白鶴。拳拳服膺朝五炁。
三花聚頂能脫殼

釋迦牟尼古佛天尊頌曰。
老母真言不忍秘。句句都是波羅蜜。解脫定慧大工夫。
留與眾生作舟楫

眾聖賡頌已畢。
老母說經方完。彩女待衛。鑾駕騰空。時三教聖賢。
十方諸佛。頂禮恭敬。信受奉行。流傳此經度世。收圓定慧。
紅塵兒女。早夜誦念。即口應心。心心上朝。老母自派
護衛神祗擁護。身無魔考。家有平安。國有清泰。日念此經。
保護安寧。夜念此經。夢裡無驚。行念此經。土地衛靈。
舟車念此經。旅途保長亨。念念皆清吉。口口盡超昇。

完經讚
定慧寶經  萬德洪名  經文全卷最宏深  行行皆定慧 
句句皆消愆  定慧消愆脫災障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 

     乩生杜爾瞻道長奉旨恭作完成跋
◎ 天上老母下凡來。指示龍華將要開。
    諸佛皆累奔波苦。只為愛子上蓮台。
◎ 修圓值此好時機。恩赦有旨開便宜。
    慈舟到前不登揖。看汝流戀到何時。
◎ 契子不必再遲疑。得到瑤京便得知。
    一旦慈航離岸去。千載難逢悔莫追。
◎ 爾今來堂是何因。碌碌忙忙走不停。
    份外祈求未得應。只有善緣方稱心。
◎ 今來要說有緣人。求脫須當把堅誠。
    不惜私財常救急。融和憐里人人欽。
◎ 上蒼有眼作證明。到處佈滿週遊神。
    詳察五蘊去六賊。心存信義侍孝親。
◎ 母娘慈悲賜福音。契子個個要勤誠。
    訓煉成績分早遲。爾時就能得應心。
◎ 來堂豈非向神仙。入到母門不等閑。
    功果圓滿揮法寶。齊心通神挽回天。
◎ 燃燈古佛說緣因。修煉不計年月深。
    玉露撒下殘零客。心存學道即孝親。
◎ 夕陽西墜推人歸。玉兔抬頭照水流。
    荏苒如梳人快老。未如心愿白了頭。
◎ 心如旭日望東昇。未達初衷又西沉。
    細思計較有萬貫。到頭隨身幾多斤。
◎ 寺堂方便門常開。解脫凡擔緊進來。
    多結善緣多結果。慈心施捨不為呆。
◎ 今來試看眾心中。到底仰母有幾分。
    信疑參半諒不少。如何可得世人宗。
◎ 再來試問眾如何。得識母意有幾分。
    欲渡無知登極樂。到處神仙在奔波。
◎ 慈母思子何時休。酒色貪戀不覺羞。
    自別不計回轉日。本來面目一齊丟。
◎ 求財不厭又再求。常把玉淚暗推流。
    失卻理智為得意。沉迷污域不回頭。
◎ 回頭便得遇光明。捨塵紅塵不了姻。
   看破凡間皆孽債。及早覺路拜悟真。
◎ 悟真有意總無難。必須心內有耐堅。
    到處神仙候接引。奈何世人不向前。
◎ 向前求道得望家。客子相似雨摧花。
    墜落結果由堅定。修圓不容亂交加。
◎ 不記來宅在何方。久涉寰塵已背忘。
    吐出真言不肯信。老母時刻泣雲端。
◎ 母在雲霄候兒歸。叮囑眾仙致力推。
    到處神佛在設法。壇堂寺廟顯威靈。
◎ 聖賢菩薩總臨凡。為著渡世苦千般。
    備至真言把筆降。指示明路趕早行。
◎ 欣從明路能動天。解除災厄消冤愆。
    是非莫說宜守己。一團和氣保延年。
◎ 煉身健體堪為先。高去高來誰不恙。
    鍜就金剛不壞體。騰空渡世上陽山。
◎ 母創陽山費心謀。移植仙果設機構。
    牧畜而備耕耘載。仙草花叢架樑橋。
◎ 五種傳來各項全。仙鶴飛禽滿稠養。
    件件皆備無點缺。有緣便可享無疆。

慈音聖佛一卷。收圓定慧經。金丹拔萃鍚頒行。爾瞻恭作
完成跋。宇內人知表至誠。塵寰苦難似潮催。及早修身
淨俗埃。靜坐用工時習習。此經早夜念三回。念經只要
會心維。百怪千魔咸伏之。最好禪房除雜念。亦分廟宇
與家居。經成老母許賜作。十六金丹拔萃頒行。俾早日
信受奉行。慈命爾瞻。恭賦一跋。以完卷末。爾等坤乾
二道務宜偷閒靜習。早悟玄功。有階可上。勤誦此經以
除雜念。並逐諸魔。不敢侵犯。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94&aid=14057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