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6 11:23:19瀏覽1381|回應0|推薦2 | |
入 靜作者: 道法自然 時間: 2006-3-8 13:44 入靜,是一個氣功術語。「入靜」一詞較早出現在宋末元初時。胡三省在《資治通鑒》中說:「入靜者,靜處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靜慮,無私無營」。佛家把「入靜」稱為「入定」,指入於禪定或叫禪坐。儒家則將這種狀況稱為「坐忘」。除「入靜」、「入定」、「坐忘」外,還有「虛靜」、「凝神」、「心齋」等多種說法。雖然說法不同,出處不一,但是所指的基本上是同一狀態。前人們認為入靜狀態是一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狀態。 近人認為「入靜是練功者在氣功鍛煉過程中,在意念集中和神態清醒的情況下,所出現的高度安靜、輕鬆舒適的一種練功狀態」(見《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氣功學》)。這段話著重強調了入靜是一種練功狀態,這當然是對的。筆者認為,入靜這個概念除包括是「一種練功狀態」的內涵外,還應包括入靜是一段練功過程的內涵,亦即是練功人採用自我調整的方法逐漸地排除思想雜念的過程。作為這一過程的結果,練功人的意識從普通的清醒逐漸地過渡到特殊的清醒狀態。所謂特殊的清醒,是指入靜狀態中,意識處在普通的清醒與睡眠之間,有人稱之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此時,大腦除自知自己是在練氣功這一點上保持清醒興奮外,其它部位都處於一種主動的睡眠抑制狀態。正如古人所描述的那樣,是「萬念俱泯,一靈獨存」,「一念代萬念」。反之,如果從產生萬念的大腦部分所處的功能狀態來認識,也可將入靜狀態理解為一種特殊的睡眠狀態。 其實,除上述這種目的明確、行為自覺、主動性強的入靜狀態外,離開醫學範圍的限制,入靜有更廣泛的意義。例如,一個人被書中的情節內容深深地吸引時,往往感覺不到其它方面的變化。再如當一個演奏家演奏時,可以使整個心身進入到音樂意境中去,不僅意念專一,而且全身的動作也是那麼協調。我們通常將這類狀態稱作「聚精匯神」。實際上這類「聚精匯神」也是一種入靜狀態。這是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 入靜狀態並不是單純地、絕對地、被動地靜止、抑制與睡眠。相反,入靜狀態的靜是相對的,並充滿了主動性,就像看有興趣的書一樣,雖然大腦對外界的其它變化無感知,處於靜的狀態,但對書中的內容不僅能深刻地感知,而且能隨時根據書中的情節調動出自己以往經歷體驗所留下的記憶並產生新的感受和認識。總之,氣功的入靜是外靜內動,是靜中有動,是在大腦相對安靜的狀態下,主動地利用定向性的意念活動,來調節自身機體的生理功能狀態,從而起到「平秘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培育真氣」 修煉入靜,是個慢功夫,長功夫。往往一念剛息,雜念又生,但是「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要「念起即覺,覺之即無」。要獲得心靈的解脫,就要做到見景不生情,見物不動心,也就是說心不要被景物所牽,解脫就是你找到永恆的生命。所以,在修煉中,要採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眼不斜視,耳不旁聽,入耳即流的態度。《清靜經》上講:「遺欲自靜,澄心而自清。」滅欲自然清靜,神凝氣聚,真氣足而神自靈,凝神聚氣,全在清靜。無所求無所欲,妄想也就無能為力了。氣不清而神不安,神不安而無成矣。寧心無一事,少思必定神安,功夫就在不知不覺無私無慾之中,漸臻上乘。 遺欲澄心,這既是入靜的好方法,也是功力的一個飛躍。修煉到這個層次,煉功者就會一念圓融是太空,立清*之玄要,心身飄浮,一靈獨存,真氣勃發,會不斷出現各種景象,即由熱到光,由光到象,美景現前,萬物在動,超出自然力,返觀內照,內景外現,可見到眾象。如閃電、流墾、長虹、旭日、鉤日或五彩繽紛的光亮,嗅到奇異的香味,甚至看到佛像。出現身外有身,或聽到有人在講話等等。對此,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些景象,都是氣功態下,人體自性所為,本性的反映。煉功者,對一切景物要不驚不奇、不追求、不貪戀,以防入魔。一切特異現象都是物質、能量、信息相互轉化和作用,切不可神秘化、更不能宣揚封建迷信,才能達到真正的身心的解脫,得到宇宙的真諦。 第三步:修德行貫全程,達到高級入靜狀態。入靜到高級階段,煉功者主要是陶冶情操。涵養道德和引發特殊效應。修德是氣功修煉的根本原則,煉功的成敗,從根本講,就是看道德修養得如何。有志求功學道者,不但應修身,更應修德。古人曰:「三千內功易成,八百外行難圓。三千內功,修身也,八百外行,修德也。」修煉者只煉功不養德,像一邊蓄水一邊開閘,只養不煉則切斷活水源頭,無以濟事。功從德上來,德為功之源,作為內心修養的德,從它的含義上講,德就是得。養德則功進,無德則功損。道德是靈魂的力量,道德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簡而言之,修德不煉功,到老一場空,煉功不修德,心定要著魔。道門名聯有「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嗎。 養德的關鍵在行德上,只有想法還不行,要有恆心去行德。《禮記》: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因此煉功要和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整個生命活動結合起來,每時都要想到並且做到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乃至全人類做好事,至少做一件好事,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修德還要遵紀守法,助人為樂,淡化名利,講究社會公德。只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也就「人若慈悲何須讓,心本平和不用忍」了。行道在悟性,行德在善命。德增功進,步人高層次境界時,生命靈通與宇宙交換信息的靈敏度增強,智慧廣大,使人「小宇宙」與大宇宙的運轉同步,獲得宇宙間的更多的信息,包括宏觀信息和微觀信息。善德其實質是調整體內能量的過程,由此純淨身心,喚念本性,消除本性。德高能轉化為透明的精妙體,修煉成人的本性,同化為宇宙特性和規律的真正高尚的人。 入靜的三層境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