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是記憶,也是橋樑─寫於成大歷史系四十週年系慶
2009/09/27 11:34:04瀏覽606|回應0|推薦2

前言

  1996年從成大夜間部歷史系畢業,至今已快13年了,看到系主任鄭永常老師的<急遞舖>,讓13年之前的記憶一點一滴的甦醒,老師們上課的身影、教學的認真、研究的執著,猶如一部電影般在腦中重新播放,如流水般擋也擋不住,讓我坐在椅子上,足足看了一小時的電影。

  曾經,我埋怨歷史無用,跟工作無關,對任何事無幫助;現在,我感謝歷史的幫忙,幫我考上公務員,幫我工作得心應手,更幫我考上研究所再職專班。所以,歷史不只是記憶,也是我人生未來的橋樑。

歷史是記憶

  當時,鄭永常老師剛進歷史系,開了「明史」課程,在那門課程中,老師以簡體字教材為主,同學們常笑稱,我們在學「簡體字」,而非學「明史」。怎麼會知道,現在中國崛起,學中文成了全球顯學。

  2007年,留職停薪到美國印地安那大學Bloomington遊學半年,每次上課時,隔壁的老外也正在上(簡體字)中文課程,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也將中文列為戰略語言,可見中國已被美國視為不可忽視的大國。

  現在,我是政大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的學生,學校也常邀請大陸學者或學生蒞校演講或研究,雖然他們驚訝我看得懂簡體字,但是我也訝異他們在臺灣學繁體字的認真、努力。

  有人說,要毀滅一個民族,就要從毀滅其文化著手。同樣的,要了解一個民族或國家,要從語言著手。學其語言,才能更進一步了解其文化,從了解深層的文化,才能掌握與中國往來的祕訣。

  王琪老師,是我上過課的老師中最嚴格的一位,也是讓我學最多的一位老師。如果說,到現在,我對歷史的熱情未減絲毫,要感老師;到現在,念了公共行政,仍心懷歷史,要感老師;到現在,我平時還在看史景遷的《太平天國》,對錢穆、余英時、黃仁宇、張玉法的著作念念不忘,也要感謝王老師。老師帶領我進入西洋史的大門,這一腳踏進去之後,流連忘返,看見與中國史不同面貌的另一種歷史。

  當時史學方法論這門課的報告,由於未掌握正確方向,面對老師與同學的炮火,我掉下眼淚,老師導正我們的方向,也讓我學得史學的真諦。學期末的(至少)三萬字報告,總讓上課的同學挑燈夜戰,但是經過粹練,不論是寫作的量,還是質,都能大幅的提升與精進。

  翁嘉聲老師,是留學英國的紳士老師,一進歷史系,我立即選了「希臘羅馬史」課程,第一次感受到教材「全英文」的痛苦,也看到不同於國內教科書所寫的希臘羅馬史,內容相當深入,我建議老師一定要出書,讓想接觸希臘羅馬史的學生有更大的視野。記得當時選修的人數少,我們常互相連繫,約定不管自己多忙、多累,都要來上課,不能讓老師覺得夜間部的學生不用功;期間,老師曾因大家不用功,一再勉勵我們:念書是學生的本分,當一位學生不僅要謹守本分,更要比老師用功。

  畢業後,還是和翁老師持續保持聯繫,不論是用電話或Email,每隔一段時間報告近況似乎成了我的人生作業。希臘羅馬史的內容,後來也成為我與同事聊天的話題,不論是打仗的趣事、同性之愛的觀念,大家都覺得好有趣、好新鮮。原來,歷史故事可以拿來交朋友。

歷史是橋樑

  畢業後,選擇先入伍服役,退伍後,有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讓我曾埋怨念歷史不僅浪費時間,還沒飯吃;誰知道,當教科書編輯時,歷史讓我從不同面向看教科書,讓我從九年一貫的指標來看教科書編輯,成為主管器重的員工。誰知道,準備國家考試時,政治學考了二次戰後國際關係,以及馬克思主義,歷史幫我金榜題名,成為公務員,也讓我在這一波全球金融風暴中,不需擔心放無薪假或失業。

  後來,準備在職專班考試時,學歷史練就的找資料本能,讓我對於資料的蒐集、分析、比較,得心應手,更成為傳授同學找資料秘訣的對象。

  在工作方面,歷史讓我養成觀察人的習慣,了解同事的個性、習慣,自能與人相處融洽,工作也能順利推展,或跨單位合作完成。

  現在,我感謝歷史帶給我的一切,更要感謝教我歷史的所有老師,感謝您們讓我的人生多采多姿,讓我的生活幸福快樂。

歷史也是未來

  美國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預測,唯一可以預測的事是人口數。2005年開始,台灣的嬰兒出生數降至20.5萬人,至2008年不到20萬人(198,733人),全國國中生人數,將從現在的95萬人,到十年後(2019年)的60萬人;全國高中生人數,將從現在的75萬人,到十三年後(2022年)的60萬人。

  想像一下人口減少的景象:高中職以下的教師未來會有多少人失業?十七年後(2027年)的大學呢?大專的學生人數也將從現在大約120萬人,到2027年的80萬人左右。屆時又有多少大學教師會面臨失業的危機?人口的減少,不只是教職員工會失業,同樣的,市面上的產品需求也會減少,屆時會有多少人失業(因企業規模縮減)或未來的工作機會也會減少。

  老師在我念書時(19921996年),即告訴我們:要將未來的工作與念書結合,而且要先有工作,再來進修。現在回憶這段話,顯得相當真切與實際,我也照著老師的話做了:先考上公職之後,再回到學校進修。

  未來人口減少已是必然的趨勢,建議系上老師提早因應與規劃,讓本系未來的路更寬、更廣。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l121488&aid=33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