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拜拜隨說
2010/03/31 03:10:30瀏覽842|回應0|推薦5

                         清水巖廟中如上二張圖有何奇特與不同

拜拜隨說

中國人對信仰的虔誠來自上一輩的身行言教,當長大成熟,經生活上多重歷練,發現對鬼神之論,還是保持於尊敬的態度為佳,生活上的實事,可以印證信仰這套說法,於此姑且稱之為宗教信仰,它帶給人們一種希望、一份寄託、一份惜福、一份庇佑,一份消災…等因!信仰非壞事,至少有一種善意的表相,此表相雖自個人的出發點為目的,當目的達成時,自而生成不滅的信仰而依存於生活之中,不論是否擴及家人家族親友等! 擱臂總是往內彎的,鮮少往外,自家人總希自家人好而更好,當自己好而順暢悠遊於人生中,便會多少同生同理之心而盡一份力回社會! 不論金錢與物質及自我的力量佈施或佈道,何種做法皆可,用來回於自己所崇拜、崇敬的信仰依皈。

當然也有不同的做法,不論富...苦,而世人只知其利不知其心;只知其心不知其法。

有人用錢去請師為其消災解運,認為用錢可買到一切,但~這種人忘了奉獻那最寶貴的心,祈效當折半而運甚力行於白工。

也有世聰人貪小便宜,知師之慈憫而勞師而解其困頓,有能力付出卻無法付出,當受其該有的意外損失。

人生不順利或意外橫生之時,是否又會怪罪於上蒼、神祇諸聖,有人如此說,平日燒香禮拜,施供僧人,樣樣俱足而造,為何還是…只有無語而怨。

又曰:當你得到某些東西或人事物,便會損其中的人事物,要知當獲得必有其損,必先取之獲得而換取往後的損失,此為人間平衡之法要。

其問『有人奉獻一生之心,卻無法達祈三天,乃知其心而獻,卻不得法要而供。神佛要的是人的心? 還是人的於外物資? 雖有法要之道來解,但上蒼之佑乃因人而異,當取之世人最寶貴的東西為之取用也』

如是說: 所求為貴,你都已如此的善,要你善心何用何為? 善本該有之,何足取之。你都已如此富貴,要你金錢何用,本該以善為行,而非物質之力。這道理是恆宇不變的。

求上蒼之蟻民何其多,會少你一個或多你一個嗎? 想想這世間法的奧妙在哪? 電視、媒體新聞…等資訊老是教你怎麼拜拜,怎麼祈求? 要供養何者? 要購其何物? 要燒化何紙鈔?(以前金錢幣值為何? 哪來的發財金?) 真的有奇效嗎??? 先讓說者與廠商賺進荷包再說吧。上蒼當搖頭無聲而嘆息。

然而這麼多聲音如你是座於上面受人供奉的神靈,你又該如何訂下法則來篩選這些訊息呢? 好好想想,這其中有一些法則,道的奧妙在親傳、身教、口授,為何如此? 因天法有密可使人受惠,但因人的世聰極端,若懂其㊣法,易使人迷網於利益而無法濟世於民,救度於世眾,故不宜諸公普世;而佛理真意則普勸世人向善為之大同。真師跟你談真理,假師跟你論心理,後者受世人愛載,而真理確使人厭倦,這就是老人家所說的『天地顛倒走』(台語)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oyi&aid=39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