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徐仁修:「人生有什麼意義?人生沒有意義」,曾旭正:「一旦將目標神聖化,往往手段都極其卑鄙」
2009/05/04 23:51:00瀏覽1522|回應0|推薦2

偶然間聽到徐仁修的演講,中間提到了一句話:「人生有什麼意義?」

他的答案是「人生沒有意義」,這就是最大的意義,萬一你的人生意義就是反共復國?那人生可能很有意義,但是那又代表什麼?

要小心有組織的,有組織表示有利益,所以對任何事情,抱持懷疑的態度,質疑的態度,尤其對利益團體,政府更應該好好監督。

從小的教育教導我要順從,要聽話,要反共復國,把我都教笨了,變的很聽話,變的不會去質疑大有為的政府,變的長官說的都對,扁皇、馬皇放的屁都是香的,信者恆信,這就是教育最大的貢獻。

又聽到曾旭正老師對當今馬皇愛台12項建設之一,農村再生計畫,他說的的一席話,讓我瞭解這些其實都是一貫的,「一旦將目標神聖化,往往手段都極其卑鄙」。

對於嗆馬皇的學生,為了保護學生,都要把學生保護到派出所去,打人的當然不用理會,我已經保護學生了嘛!又何必處理打人的黑衣人呢?

今天嗆馬的這樣處理,那嗆樂生的咧?嗆中國學歷的咧?嗆向中國傾斜的咧?嗆失業的咧?嗆三鶯部落的咧?嗆上揚唱片事件的咧?是不是完全反應曾老師的話?

現在政府這樣箝制言論自由,對於言論自由的干擾手段,連三立這樣綠的電視台這樣綠的節目,批馬皇的火力都明顯降低,是因為馬皇做的比較好了嗎?不見得吧!?

對於施政有什麼不滿意的,問馬皇、周倒數縣長、郝倒數市長,他們有統一的答案,就是,我們做的很多,但是媒體都不報導,我們媒體宣導做的不夠!為什麼要干涉媒體?因為媒體宣導不夠囉,所以媒體只好被河蟹了!

農村再生的新聞,不會見報,不會見諸主流媒體,這沒有河蟹嗎?還是反正農民不重要,所以攸關農民的法案不用討論,完全執政完全負責,執政黨一肩扛起?所以媒體也不關心?還是真的都吃過河蟹了?

執政的手段真的可以在細緻些!不要這麼野蠻,這麼粗糙!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01+112009050400869,00.html

五名學生嗆馬 警方強調秉公處理
2009-05-04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龐清廉】
    總統馬英九昨天到台南市武廟揭牌時,在現場嗆聲的五名學生被警方帶回警局偵訊,抗議學生上午指責警方處理過當,他們在現場遭到毆打,警方卻不處理。對此,台南市警察局指出,會秉公處理,將調閱錄影帶,調查武廟人員是否有施暴。

台南市警察局副局長殷金磬表示,昨天因為發生肢體衝突,警方才將五名學生帶派出所訊問,是為了保護學生,基於依法行政立場,警方也會調閱現場搜證錄影帶,追查到底是否有人對學生施暴。

武廟揭牌是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台南的行程之一,五名學生因為不滿「開放陸生來台」、「承認大中國學歷」等政策,在武廟舉牌對馬英九抗議,進而和廟方志工發生衝突。

自由社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y/4/today-s1.htm
2009-5-4 馬政府是台灣新聞自由倒退的最大黑手
馬政府上台後,台灣新聞自由出現嚴重倒退,根據美國「自由之家」公布的「二○○九年世界各國新聞自由度調查報告」,台灣新聞自由度從民進黨執政時的亞洲第一寶座跌落,全球排名則從第三十二名跌到四十三名,而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則由「自由」降為「部分自由」,中國則繼續名列世界最壓迫新聞自由的國家。由此可見,在馬政府向中國傾斜之下,台灣最令人引以為傲的新聞自由也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響下,跟著中國、香港一起向下沈淪。
馬英九總統在大選時即露出「終極統一」的真面目,可惜在其「愛台灣」的形象包裝下,部分選民受到欺瞞,並未重視此一真相,及至馬英九上台,全面推動統一路線與政策,民眾始察覺受騙上當,但台灣利益已受到嚴重傷害,加上本土力量在國會式微,淪為極少數地位,似乎只能靠著具有社會良知與本土意識的媒體大聲疾呼,批判馬親中路線的錯誤,力圖挽救危局。然則,正當民眾引頸以待媒體發出公義之聲,撥亂反正之際,卻猛然發現部分媒體竟然與馬英九的親中路線呼應,為其大敲邊鼓,並大力鼓吹中國是「大善人」、「救世主」的謬論,似乎在與馬政府聯手,企圖將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推入火坑。

少數媒體何以作出背離台灣利益的行徑?吾人發覺,在馬英九奪回政權後,原已暗中潛入、部署多年,意圖操控台灣媒體的中國勢力,在終極統一路線的鼓舞下,不再有所顧忌,從此化暗為明,公開以各種形式購併台灣媒體,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打著台商回台的名義,大舉蒐購台灣媒體。所謂台商回流,其資金究係為台商企業所有,抑或包藏中資在內?而且彼等購買媒體之舉,係純粹商業考量,或者別有政治意圖?外人實在難以一窺真貌。然而,部分媒體被此類號稱台商資金購買後,其新聞與言論走向便出現諸多令人費解的現象,例如:儘管馬政府振興經濟無方,卻不能批判,只能唱旺,不能談真相,甚至把人民公僕之民選總統,當成老闆,說是伙計不能罵老闆,如此自我閹割、限縮之下,完全沒有真實的聲音。如此違反新聞專業與倫理的作法,自然導致外界對此類資金購買台灣媒體的動機,產生負面的聯想。

事實上,部分台灣媒體不僅自我閹割,失去批判時政的能力,更嚴重的是,彼等竟淪為中國的傳聲筒,甚至第五縱隊。易言之,這些媒體不但不敢批評馬政府的失政,對於台灣最大敵人的中國,更是百般吹捧、諂媚,無視中國內部猶如火山即將爆發的矛盾對立,將中共的專制統治描繪成太平盛世,把一個仍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的中國膨脹為超級強權。尤甚者,現今台灣之經濟實力猶超過中國,此類媒體卻刻意將十三億人與二千三百萬人放在同一天平做比較,意圖形塑中國經濟強過台灣的錯覺,使台灣人民產生自卑感,不知不覺中接受其所灌輸的中國是台灣經濟救世主的觀念。檢視當前台股掀起的中資來台等議題,其炒作之主力乃是此類媒體,意圖形塑一種鋪天蓋地的氛圍,導致台股非理性飆漲。

台灣新聞自由大倒退,肇因於兩個主要因素:一是馬政府上台後,以蔣經國為師,意圖復辟威權統治,打壓民主自由;一是中國運用與其形成利益共同體的部分台商,使中資披著台資或外資的外衣進入台灣,大舉購併台灣媒體,企圖佔據台灣輿論的戰略要地,由內部瓦解台灣的民心士氣與台灣人的自信心。中國更藉著這類媒體在台灣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破壞金融秩序,製造經濟泡沫,重創台灣優質的經濟基本面,最後落入中國的魔掌。中國為了併吞台灣,是不擇手段的,自由之家的報告固然點出台灣新聞領域逐漸淪陷的事實,但是,從馬政府上台後,台灣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國家認同等方面,何嘗不是全面亮起了紅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24026&aid=291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