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 年後台灣圖像
2007/11/26 19:17:03瀏覽436|回應2|推薦2

偉大的政府應該會說這是統媒在唱衰台灣吧!!

尤記得2000年阿扁當選時,感動的眼淚都快滴下來了,

現在只能高唱「我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當年雖然是戒嚴時期,但是民眾對未來看起來是充滿希望的,政治上雖然專制黑暗,但是讓我們看到了游錫堃等3劍客,我們看到了美麗島事件,黨禁報禁的解禁,我們看到了民進黨的成立,朱高正跳上桌子等等等,雖然當時媒體也是一陣撻伐,但是我很清楚未來是可以期待的,是朝著正向在走的。

曾幾何時,為民進黨感動的眼淚,也在為墮落的民進黨哭泣,我想對政治人物徹底的認識,是阿扁這7年最大的功績吧!

中國時報2007.11.26

10年後台灣圖像

本報訊

還記得這首歌嗎?「誰能不顧自己的家園,拋開記憶中的童年,誰能忍心看他昨日的憂愁,帶走我們的笑容…。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廿二年前,音樂圈合錄這曲〈明天會更好〉,成為華語流行樂壇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在那個尚未解嚴的年代裡,幾乎沒有人不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美好年代共同的驕傲

廿二年後,一位網友在網路上寫下一段話,「聽到這首歌真教人感傷,對我而言那代表一個充滿希望、活力和愛心的年代。不知是否因為年華老去,只覺得現在的台灣充滿忿恨、絕望和無力感。」

在我們製作〈台灣希望二○○八〉系列專題的過程中,經常伴隨著這樣的嘆息與憂慮。官方統計數據不經過累積,看不到原來國家財政竟到如此惡化,貧富差距已擴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不走進現場,不知道原來台灣真的有那麼多人,過著兩個世界的生活。

這樣的現實,就像大塊文化負責人郝明義所形容的那樣:「過去十年來台灣的各個面向,普遍有一種呆滯中逐漸灰暗化的感覺。」他認為,現在已到了一個臨界點,未來十年的台灣,會像他說的「急遽墜落或者翻轉上升?」這是很多人的疑惑。

每況愈下集體的焦慮

根據本報最新做的民調,只有百分之廿的受訪者認為,十年後的台灣會變得更好,卻有高達百分之卅四的受訪者相當悲觀,認為台灣的未來會比現在更差。即使在五十位意見領袖的訪談中,肯定台灣未來十年會更好的人,也不不到半數。

為什麼他們認為未來十年會變得不好?他們擔心的是什麼?根據本報的民調顯示,一般民眾未來十年最擔心的前五大問題是:治安、教改、青年競爭力、貧富差距、和官員貪汙;而五十位意見領袖最擔心的五大問題卻是:貧富差距、經濟停滯、族群對立、教改失敗和財政破產;其中有兩項是他們共同的擔憂:貧富差距與教改。

八月間才出版《台灣農業觀察─江湖在那裡》的作家吳音寧黯然地說,走過印尼、印度、美國金融重地的紐約華爾街,她處處碰到伸手乞討的流浪漢,如果台灣的貧富差距再擴大,她預言,「台北也會出現一大群討錢的人。」台大教授夏鑄九認為,貧富差距擴大將造成「社會片斷化」,社會分成一塊一塊的,國家只照顧某些族群的人,卻放棄了某些人。

迫切問題就迫切解決

十多年前從越南到台灣的陳鳳凰,是第一位嫁來台灣拿到碩士學位的移民女性,她說,十多年前剛來時,覺得很安全,即使晚間上街都感到安心,現在只要身後有人就害怕會不會遭到搶劫,她直率的說,越南姐妹們講起來大家都怕,她們以為只有貧窮國家才會發生搶劫,「台灣好像已經邁向貧窮國家。」新象藝術創辦人許博允更憂心,「台灣恐怕會像過去的巴西一樣,面臨國家破產、社會崩潰的窘況。」

而教改為什麼成為一般民眾與意見領袖共同關切的問題?「小四生不會加法,小五生不會減法,國中生不會英文,高中生不會分數加減,大學生程度太差。」這是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的憂慮。

還有不少受訪者,看到我們的問卷,一路打勾,他們說,「這些問題,都會是未來十年面對的大問題。」問他們那一個最嚴重呢?他們的答案也很簡單,「每一個都嚴重啊。」

那麼多的問題,那麼多的擔憂,我們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才能讓台灣更好?作家張大春說:「遠見欺人,迫切的問題就迫切來解決,不需要太遙遠的遠見。」郝明義說:「既然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我們就該努力逼使執政者面對他們應該面對的問題,不給他們反智的機會。」第四屆全國冠軍米得主崑濱伯說得更淺白:「認真對待自己的稻田,其他的就交給天公伯仔去決定。」

的確,台灣人永遠有這樣的韌性和生命力;在我們的調查裡,還是有百分之五十九的民眾對台灣未來懷抱希望,而且,還有百分之四十六的民眾願意為台灣未來採取行動。

中道力量必能再發光

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沒有人有絕望的權力。」這幾年一直投入社區營造工程的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說,若要為台灣整體社會打一個分數,至少是及格的,「因為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不論藍綠如何對立,都堅守在各角落,為這塊土地奉獻一己之力。」只要壯大這股中道力量,台灣的未來希望無窮。台大醫師柯文哲也說:「從歷史眼光來看,台灣過去五十年也許歷經逆流、緩流,但從未停止進步。」

那麼強的信心,那麼多的希望,台灣明天如果要更好,就像夏鑄九說的「靠政府沒有希望,要寄託於台灣社會」,管他政治怎麼變,政府怎麼換,替未來十年台灣描繪圖像的人應該是你是我。

請問您擔心不擔心台灣未來十年可能面臨這些問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24026&aid=1405253

 回應文章

兩隻娃的把拔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意這是台灣人民反省能力的一種表現
2007/11/27 07:33

對於中國時報裡面的很多論點,包含最後面的幾個連結,我也不見得完全同意,中國時報把問題太過簡化,簡化成開放就可以解決問題,這跟阿扁政府簡化不開放的理由是一樣的。

但我很同意您說這是台灣人民的反省能力的一種,但是看到周邊的人沒來由的支持小馬,或是不管阿扁做的在爛,都要支持長仔的鄉親。

看到基隆市長、台東縣長、林口鄉長、鶯歌鎮長等等的補選,看到偉大的台中市政府為了議會的霸王球辯解,看到剛修掉排黑條款及不敢立陽光法案的立法院等等的事情,總還是覺得有點遺憾。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的希望
2007/11/26 21:51

我不會把這些圖像看做唱衰台灣,至少這象徵著台灣人反省的能力

但我無法苟同"打開兩岸悶鍋,讓經濟出閘"的論點


大堆頭專家學者及廠商們,天真地認為可以跟對岸談經濟不談政治,有可能嗎?

要解開兩岸的問題,關鍵在對岸領導人的心態,是否能認真地看待"一邊一國,互不隸屬",並且放棄以武力犯台的可能性,而不在台灣這邊的人民及領導者是否忽略事實,搖尾乞憐

而事實上,我們也不需搖尾乞憐,拿著"務實"的糖衣來包裝任何本不應屬於我們的不公平對待。三通與否是我們台灣人的籌碼,不撤飛彈不三通,到底錯在我們還是中共?主動開放三通不就等於自願放棄手中的王牌嗎?這些學者跟企業家書都念到哪裡去了?

甚至,入聯與三通兩相比較,一個是爭取我們本來就該有的權利,一個是自願放棄手中的籌碼,究竟何者較為務實呢?

該務實的是中國,這些人怎麼不叫中國領導人務實,反倒叫我們呢?


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