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5 07:00:35瀏覽2123|回應0|推薦2 | |
前言 南投縣建縣時喊出「以和建縣」的口號,源自縣境資源貧乏,工商不振,必須賴縣民合作打拚,才能打出一片天。以致對日後的歷任縣長產生約制作用,施政務期人和,全縣性的大派系不易有茲生的機會。 但因無人喊「以和建鄉鎮」,致縣內不少鄉鎮派系對立,縣長選舉時,候選人自會巧為運用,爭取最大公約數。 劉裕猷 1978年我初調南投,當時的縣長劉裕猷跟我談起「以和建縣」的緣故,他也確實身體力行,不僅不搞派系,即使他是國民黨的黨工出身(曾任省黨部第三組組長),當時黨外運動方興未艾,他也力求和諧。 縣議會有數位「黨外」議員,府會尚能就事論事。他卸任時,卅幾名議員只有一人跟他不和,原因是這位議員有大筆土地參加市地重劃想變更,牟取暴利,但走了旁門左道。 劉裕猷不為所動,這位議員在議會自然經常借題發揮。有一次質詢,劉被他問得發火了,索性叨者菸,吞雲吐霧,閉口不答,來個相應不理,讓這位議員氣得拿他沒輒。 他卸任時,自豪地告訴我「整個議會,只有一個議員跟我不和」,他占了個理字。 當時南投市信用合作社改選,兩派相爭,挑戰的一方名為「新派」,原經營者自然成了「舊派」。最後的理事主席一役,新派占上風,舊派運用議事規則施展拖延戰術,讓會開不成。 燙手山芋落在主管機關縣府手上,儘管舊派頭頭們都跟劉裕猷交情匪淺,新派都是政壇後輩,但劉深思熟慮後,還是做了定期改選的裁決,從此南投市大金庫「易主」, 新舊兩派分庭抗禮近廿年。 即因劉以超然立場處理此紛爭,此派系始終定位在鄉鎮,並未升級成全縣大派系。 吳敦義 接他的吳敦義從台北市議員空降回南投參選,他花了一年,勤走基層,「一步一腳印」這句話從他開始風行。他的選戰策略跳脫傳統,雖然仍重視地方大老等大樁腳,但「我要多開直營點」,刻意減少「代理人」的羈絆。 他的對手楊國平曾任縣府民政局長,知名度高,兩人口才無分軒輊,政見會上辯論精彩,但大體是君子之爭,沒人去挑動派系情結,一場選舉熱戰下來,吳以新人得13多萬票,贏楊4萬多,沒有派系後遺症;第二任時更是政通人和,他一人參選,破紀錄的得票96%。 我記得他第一任當選未久,我到縣長室採訪,兩人面對面談到一半,縣府一位專辦黨務的秘書進來,交給他一個信封,吳問他裡頭裝著什麼,他說是縣府員工選舉沒盡心助選的名單,吳沒打開就撕掉,當著我的面燒掉。他說,「我當選就是南投縣長,有沒幫我,從今以後都是我的縣民、員工。」他認為看了名單,心裡就會有疙瘩。吳胸襟若此,自然不會去搞派系。 他兩任8年雖不搞派系,但在議會答詢以好辯著稱,當時的議長結合了六、七位青壯派議員,且大都是「黨外」,每每聯合質詢,火力集中,吳舌戰群雄,十分精彩。不過議長常有檯面下的非分要求,令吳十分頭痛。 有一天下午,吳在縣長室跟我閒聊時,他指著牆上的一幅「忍」字,說他對議長只能百忍但不能讓,否則有虧職守。日後他在高雄選市長時,這位議長還糾纏不休,南下散發修理他的傳單,兩人真是結了不解之緣。(待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