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的“逢中必反”已接近窮途末路
2017/06/12 10:34:55瀏覽102|回應0|推薦0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2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逢中必反”是民進黨對兩岸關系的基本心態,並把原國民黨當局的兩岸政策指控為“傾中賣台”,此種煽惑成為民進黨得以上台執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執政後,“逢中必反”已日益致其自陷困境。台南市長賴清德提出的“親中愛台”新說,即有尋求脫困之意。

  文章說,賴清德之言說出口後,從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辦公室到台當局都加以呼應,宣稱“看法一致”。蔡英文顯然唯恐落于賴清德之後,因為賴有志于大位,是蔡邁向2020年連任之途的潛在對手。在兩岸當局之間因蔡英文執政而陷入僵持對立,以及民衆逐漸發現還是兩岸能夠和解對話、和平發展為佳之後,賴清德及時做出新的表態,蔡英文也只好跟進。

  事實上,以為民衆樂于長期“逢中必反”,以及忍受由此所形成的台海局勢緊張,絕對是錯誤判斷。以陳水扁在位時期為例,民衆因他鼓吹“一邊一國”而被迫面對戰爭邊緣,轉而肯定當時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和平之旅”,也促成其後國民黨執政。因此,賴清德應是提前看到了“逢中必反”已不利于繼續爭取選票。

  然而,兩岸關系卻不是靠使用形容詞所能夠加以改善和推動的,而需要雙方建立一定程度的政治互信基礎,所以即使蔡英文不斷表示對大陸“善意不變”、“不挑釁、沒意外”,但因她拒絕接受“九二共識”,無法與大陸建立政治互信,所以雙方遲遲未能恢複制度性協商,原本有助台灣經濟的兩岸貨物貿易協商揨擺,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也持續遭到限縮。

  同樣地,賴清德也不會因他表明“親近中國”,就成為大陸願意與之交往的對象,關鍵是他毫無保留地“主張台獨”,號稱要“建立新國家”。他以“中國”稱呼對岸,則是民進黨“一邊一國”立場的反映,而這是蔡英文上台後所避免使用的稱呼,以防兩岸關系雪上加霜。可見僅僅此一用詞,就不會使賴清德受到大陸歡迎,遑論雙方政治立場處于極端性的對立。

  文章最後指出,主張“台獨”就無法促成兩岸和平,更是在催促兩岸攤牌,賴清德對此還沒有充分的認識,以為表達溫和柔性的言詞即可穩定兩岸關系,太過輕忽大陸對“反獨”、“遏獨”的堅定性。不過他的“親近中國”之說,反映出民進黨內有人意識到“逢中必反”已經接近窮途末路。但謹慎來說,仍不能排除還有大批分子仍圖在“逢中必反”的路上,硬要衝入死巷。(中國台灣網)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vehua&aid=10436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