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聖嬰加劇
防災應提升到國安層次
【聯合報╱社論】 2010.06.27
今年的梅雨季告一段落,緊接著颱風季將登場。
梅雨季對去年莫拉克災區重建做了一番體檢,顯然成績並不理想;加以下半年反聖嬰現象愈發明確,颱風可能在台灣門前頻繁生成,且將持續到初冬,危害性大增。因此,防颱抗災顯將成為下半年的重大考驗。
行政院農委會日前舉行「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 」,僅是披露甫統計出莫拉克颱風流損的農地面積超過八千公頃的數字,即較推估台灣因暖化、下陷損失農地總面積五千公頃還要多了許多。
颱風季來臨前,這項台灣受極端氣候危害強烈的新證據,顯示下一波的國土安全衝擊不容輕估,有必要提升到國安層次,繃緊神經才行。
五月下旬起近一個月的梅雨季還算是對台灣相當「友善」 ,鋒面時而北抬,時而南移,均勻且有節奏地把二到四月幾乎無雨的南台灣浸潤了一番,累積最高雨量出現在阿里山的八百多毫米,其他地區平均四百毫米上下,相較莫拉克兩天降雨接近三千毫米,真是徐緩太多。
但是,在二十多天的梅雨季裡,中南部仍不時傳出災情,雖然僅是陳有蘭溪、高屏溪流域等莫拉克災區的便道、便橋沖毀,但以這樣平緩的雨量仍有災情,即顯示中高海拔山區已無涵養水源的功能,大大增加河川輸洪壓力,一路夾帶土砂奔瀉而下,釀生災情並不令人意外。
對照近一個月的梅雨季,全台最大的曾文水庫不但沒餵飽 ,甚至才達庫容三分之一,這個數字顯現諸多問題。
曾文水庫集水區主要是阿里山及玉山南麓,是這波梅雨降雨量的前兩名,照理,應對曾文水庫抗旱大有助益;結果卻是蓄水很有限,充分顯示集水區地表嚴重裸露,以致絕大部分降水都逕流入海,未能為土壤吸收,再徐徐補注水庫。
國土安全的現況,相關單位在莫拉克之後做了深度檢視,在農委會氣候變遷研討會大量披露,嚇人的還不只是莫拉克造成八千公頃農地流失一項而已。
例如西南沿海過去十年來每年海平面上升加上地層下陷合計約十五毫米,每毫米海平面上升,換算相當於一點五公尺海岸線退縮,台灣西南沿海過去十年海岸線後退了兩百二十五公尺。沿海平原在台灣極其珍貴,禁不起這樣流失 。
不止颱風造成土壤流失,極端氣候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礫化、鹵化,加上感潮河段內侵、地下水鹽化,也實質造成耕地面積減少。
台灣原本降雨豐枯季即很分明,極端氣候更造成暴雨與無雨的兩極震盪越發嚴重,非旱即澇,水資源調度難度大增 。
政府的水資源調度似乎只有休耕,移撥農業用水供工業及民生用水一招;自二○○六年起,稻作因缺水的休耕面積 ,已超過實際種植面積,休耕的次數較之前增加百分之五十,這都嚴重影響糧食安全。
今年反聖嬰跡象越發明顯,颱風幾乎就在台灣門口生成,讓台灣再遭極端災害的機率大增;學界統計近三十年侵台的近兩百個颱風,發生強降雨的頻率,這十年是過去的三倍。
二○○五年世界銀行「全球自然災害風險分析」報告,即因台灣面臨自然災害的風險過高,將台灣列為「高風險島嶼」。
台灣雖然自然災害風險很高,但國土安全的應對始終是權責分散,各行其是。
以颱風日益極端化,牽涉所及不只災害防救,還有水資源 、糧食安全、國土流失、生態環境、人類健康等多個層面 ,是跨部會,甚至牽涉國際的事務,當然應是國安層次;但迄今政府僅在去年十二月中旬一次國安會開會與此有關 ,且只談了莫拉克造成南部水庫淤積嚴重的問題,顯示並不瞭解以國安層級防災的重要與操作。
極端氣候成災已是地球當前最嚴重的課題,更糟的是,近三、四年聯合國包括環境規劃署、糧農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發佈的預測,狀況還將繼續惡化下去。
|
面對嚴厲挑戰,美國、日本、荷蘭等相對災害威脅較低的國家都提升至國安層級來防災,台灣是高風險島,不能再坐視情況惡化而不採取行動。
上文↑《反聖嬰加劇 防災應提升到國安層次》源自【20100627聯合報a2焦點】
以下↓是書生我的『自訂文章分類』歡迎點選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