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風》避三高、戒菸酒…
記得我上國二的時候,小舅舅因為腎臟病去世,得年28歲。傷痛欲絕的外婆嚎啕大哭,情緒過度激動而引發中風,導致左半身癱瘓。
後來外婆雖然逐漸康復,但是左手腳就沒以往那麼靈光了。或許這就是後來罹患失智症,最終臥病在床、抑鬱而終的導火線。
經歷過這樣的前車之鑑,老媽平日會特別注重養生之道;畢竟失去健康的身體,不僅自己難過,也會連累照顧的家人,讓大家身心俱疲。
之前也有一篇中風的相關報導「炎夏也要防腦中風 」。下文中提及的三高﹙血壓、血糖及血脂﹚族群,或常感覺心臟跳動不規律者,都要特別留意自己身體隨著季節、氣候的細微變化。
夜夜笙歌、飲酒作樂,通宵達旦、樂此不疲,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以及BMI 身體質量指數超標的族群,都要特別留意了!
衛生署公布2008年的十大死因,腦血管方面的疾病高居第三位。腦中風造成的日常生活失能,亦是晚年中重度殘障的第一要因。
抽菸、酗酒、嚼檳榔,戒了吧!
要避免腦中風,唯有勤加保養身體。
祝福您:身體健康!闔家平安!
《遠離中風 避三高、戒菸酒》
【20090717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台大校長李嗣涔日前突發出血性中風,經緊急開刀取出血塊已無大礙;專家指出,其實中風在一年四季皆可發作,尤其是有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症者都要注意控制病情,一旦突發中風更要把握黃金三小時內送醫,以免發生憾事。
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葉炳強指出,雖然全世界中風的死亡率及發生率自80年代開始已逐漸降低,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統計,中風仍是繼缺血性心臟病、癌症之後的第3大死因。
從衛生署公布的●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高居第三位,平均每49分18秒就有一人死於中風,全年奪走1萬3千人性命。
葉炳強表示,中風的型態約可分為三種,分別是缺血性中風 (或稱腦梗塞)、出血性中風 (腦出血)及蜘蛛腦膜下腔出血,尤以前者是國內最常見的中風型態,與西方人常見出血性中風剛好相反。
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魏國珍說,臨床上引發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子,主要與血壓控制不佳有關,另外如糖尿病及洗腎病患也常因腦部血管變得比較脆弱,增加腦出血的危險。
至於缺血性中風則與高血脂症有密切關聯,主要是膽固醇在血管內大量堆積,以致血流受阻,另外夏天易流汗 ,如果水分攝取不足,也會增加血液的濃稠度及血栓。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風的初發症狀並不明顯,常延誤治療。魏國珍表示,出血性中風如果不緊急就醫取出血塊,有可能大腦組織或腦幹被血塊壓迫,可能直接死亡 ,即使倖存,也可能因語言中樞或運動中樞被破壞而影響終身。
他說,台灣每年約有1萬7千人因中風而導致日常生活失能,是晚年中重度殘障的第一要因。
因此,魏國珍和葉炳強提醒民眾,若要遠離中風殺手,平時應控制體重,並注意血壓、血糖及血脂肪的變化,一旦有三高疾病,務必要定期服藥避免病情惡化,同時戒除菸、酒。
如果出現突發性的半身無力、步態不穩及說話困難等現象,最好立即呼叫救護車並連絡醫院急診室,最好在一小時內抵達醫院檢查,以便及時搶救,身體恢復功能的機會也較高。
★中風五大警訊★﹙↓資料來源:台灣神經學學會 ﹚
1.身體單側突然麻木或軟弱無力
2.單眼或雙眼的視力突然模糊或減弱
3.突然無法正常說話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4.突然暈眩、失去平衡或無法正常走路
5.突然嚴重頭痛並伴隨嘔吐等症狀
※延伸閱讀》炎夏也要防腦中風
上文↑《遠離中風 避三高、戒菸酒》
源自【20090717聯合報d2健康版】
《常心跳太快?恐引發中風》
【20090717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日前因心跳太快不適請假休息,醫師指出,常感覺心臟跳動不規律,可能有心房顫動,還可能引發中風。
中山醫學大學心臟內科主任翁國昌指出,心臟跳動不規律可能引發心房顫動,50歲以上者1%會發生,80歲以上有10%,中風風險是一般人5倍,每6位中風患者就有1人為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會使血液無法被心臟順利打出,血塊凝集在心房內,當血塊輸送腦血管,就可能中風,像男病人血塊塞在鎖骨下動脈,血流無法送到手部,結果就發黑。
心房顫動會引發心律不整,常見症狀為心悸、胸痛、呼吸困難、疲倦或頭昏眼花等。翁國昌說,家族史、壓力 、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誘發因子。
要避免心房顫動,翁國昌表示,最好平常定期做心電圖或超音波,了解有否心房擴大或心房纖維化,如反覆發作,可考慮心臟電燒術。
翁國昌說,口服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可預防心房顫動,也有一半患者無法以Warfarin抗凝血劑治療,今年新英格蘭期刊有一篇研究,針對無法以Warfarin抗凝血劑治療的七千多名病人,用阿斯匹靈和 Clopidogrel併用,與單獨使用阿斯匹靈相比,前者能降低中風風險近三成。
上文↑《常心跳太快?恐引發中風》
源自【20090717聯合報d2健康版】
《多吃維生素防中風?未必!》
【20090717聯合報╱胡朝榮/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台大校長李嗣涔中風,中風防治也再次引起關注。以目前醫療條件,防治腦中風的不二法門就是兩句話: 「控制危險因子」及「一旦中風, 儘早就醫」。
美國心臟學會公布缺血性腦中風預防準則強調,抽煙、過量飲酒、肥胖及運動不足,均是可能引發中風的危險因子,卻可以藉由生活型態改變而預防。
其中又以抽煙及過量飲酒的預防效果最明顯。準則中強烈建議曾患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者須戒菸並減少飲酒量 。
若是男性每天少量飲酒,少於兩份(每份相當於酒精12公克或15cc,也相當於一瓶啤酒或一小杯紅酒),女性一份則可能有助於預防中風,若日飲酒量逾五份,中風機率明顯上升。
減肥也有助於預防中風。理想體重最好維持 BMI值18.5 ~24.9。男性的腰圍宜小於40吋(101.6公分),女性須小於35吋(88.9公分)。(註: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國人標準腰圍,男性小於90cm、女性小於80cm),經常保持每天30分鐘中強度的運動,應可減少缺血性中風的發生。
停經婦女補充荷爾蒙的療法,過去有些人認為有助預防腦中風,但新證據則認為不利於預防腦中風,因此,現階段不建議病人使用。
對頸動脈狹窄的病人,過去認為70%以上狹窄是動脈內膜剝除手術或頸動脈支架治療的時機,目前已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可放寬至50%即可進行較積極的治療,對已經中風病人,建議應在腦中風後兩周內施行這類手術。
高血同胱胺酸(hyperhomocysteinemia)被認為極有可能增加腦中風風險。使用多種維生素,如併用維生素B6 、B12 及葉酸,可降低血中同胱胺酸濃度,以減少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發生的研究已經進行多年,兩個大規模的研究報告,共同的結論卻是:維生素B6、B12 及葉酸雖然可以顯著降低血中同胱胺酸濃度,卻無助於減少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發生。
有些學者因此認為同胱胺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應較無疑義,無論是流行病學或分子細胞學的研究都有足夠證據支持這個觀點,但是維生素B6、B12 及葉酸的治療在降低血中同胱胺酸濃度的同時,是否也會引發一些不好的反應而抵銷同胱胺酸濃度降低的好處,則是現階段必須考慮的。
門診中,醫師常依循中風預防準則,在健保不給付的情形下,鼓勵病人自行購買、服用多種維生素以防止中風再次發生,但由於這些新的證據出現,個人認為目前我們也許必須更為保守,至少不應鼓勵血中同胱胺酸濃度不高的病人使用多種維生素來防治中風再發。
上文↑《多吃維生素防中風?未必!》
源自【20090717聯合報d2健康版】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Have a Nice Day!!
|